把秦始皇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基建狂魔一点也不为过。他在统一六国以后,全面搞起了全国的水陆交通建设,除了在秦国和山东六国故土旧有道路的基础上修建了众多驰道外,还陆续兴修了南起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北)北抵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直道;连接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和沟通岭南地区的兴安运河(灵渠)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其中秦直道可谓是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驰道

很多人把直道和驰道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驰道是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年)在秦故地与六国境内旧道的基础上修建的道路网,相当于现在的“国道”;而直道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年)为防御北边的匈奴而重新修建的军事专用线路,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秦驰道

关于秦直道的具体路线,史料中没有详实记载,后世对秦直道的路线持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秦直道的路线是从淳化县的林光宫出发,循子午岭北去,经旬邑县石门关,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五里墩至黄陵县兴隆关(沮源关)后,沿子午岭主脉转向西北,一直到陕西定边县东南,再折向东北行,达内蒙古乌审旗,进入鄂尔多斯草原,终止于秦九原郡治所麻池古城。

秦直道西线图

另一种认为秦直道路线是从淳化县的林光宫出发,循子午岭北去,经旬邑县石门关,陕、甘两省交界处的五里墩至黄陵县兴隆关(沮源关)后,进入陕西黄陵县西境内,再沿子午岭东侧的富县、甘泉、志丹、安塞而上,最后到达麻池古城。

秦直道东线图

两条路线主要分歧在秦直道出了兴隆关后的走向。经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确定第二条路线是秦直道的真正路线。

汉甘泉宫(秦林光宫)遗址

秦林光宫(汉甘泉宫)位于陕西淳化的梁武帝村,这里是秦直道的起点,林光宫和汉甘泉宫早已圮毁,遗迹尚存。在甘泉宫遗址北墙外有一条小沟壑,宽25米,深30余米,约半公里长,这里是秦直道起点遗迹。

秦直道起点遗址

秦直道由甘泉宫北门出发北行经英烈山东侧,从好花山(甘泉山)进入子午岭,好花山与石沟山之间的垭口,就是秦直道必经地鬼门口。目前遗迹宽20米。

鬼门口秦直道遗址

之后向东北方向行至艾蒿湾,再折向北行,到达乏牛坡,此处仅宽2米。越过淳化县境内的蝎子掌梁,秦直道跨壑向北沿着山脊而行进入旬邑县。

乏牛坡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沿着淳化、旬邑、耀州三县区交界的箭杆梁、下盘头坡,过姜嫄河,上大草沟梁高地,绕梁直入石门关(此段沿子午岭的山脊向北而行)石门处下坡,继续穿过石门崖口经石门村的后山,沿着一道宽约10米左右的路基从子午岭主脉“凤子梁”继续向北延伸。

旬邑县秦直道遗址

从旬邑县北进入甘肃省正宁县内的刘家店林场,该林场位于子午岭正脊,沿林区道路北行至黑马湾。这里古道遗迹尚存。然后继续前行经狐崾岘、南站梁、十亩台,再次进入陕西旬邑县的雕岭关。

甘肃正宁县林家店林场秦直道遗址

雕岭关是子午岭主脉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在其南侧2公里处的十亩台,荒草间立有一块石碑:秦直道一号兵站遗址。

十亩台秦直道一号兵站遗址

行至兴隆关(沮源关)后,秦直道进入黄陵县境内,在黄陵县境内全长约60多公里,道基宽10-60米不等,途经艾蒿店、老芦堡、五里墩、沮源关等村庄,沿秦直道两侧,五里一墩,十里一台,二十里一龛,五十里一站,一百里一驿,所存遗址颇多。

黄陵县秦直道遗址

老芦堡、艾蒿店一带烽火台尚存多处,高度达6米以上,这一带秦直道遗址宽度大都在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2至15辆大型货车,最宽处完全可以当作现代中型飞机起飞降落的跑道。且有6处痕迹明显的垭口,3处兵站,1处驿站遗址。

黄陵县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由古道岭支脉山脊到八面窑,然后进入富县境内的防火门,经防火门、芦茅坪、黄麻沟、水磨坪、八卦寺,长90公里的秦直道遗迹古路貌保存完整。路基宽度均在30-50米间。

富县境内秦直道遗址

当年修筑时,遇山劈山,遇石凿石形成的一个个槽型垭口南北相对,甚为奇观。秦直道在富县境内共90多公里,占秦直道总长度13%。因多沿子午岭山脊而建,是全程中保存最完整、遗存最典型、景色最优美的路段。

富县境内秦直道遗址

在富县水磨坪的秦直道旁,有个名为杀人庄的地方,散落很多不成规则的小石碑,石碑部分可见“刑”、“之”“墓”等刻字。

富县境内秦直道遗址

据说,秦直道沿途有许多这种斩并庄。据当地人讲,当年修路时,一些企图逃跑的徭役被抓后拖到这里处斩,后对军中触犯军纪的士兵,也在杀人庄处斩,埋葬后竖立一块石碑作为记号。秦直道于八卦寺行政村的墩梁出富县县境。

北洛河南段秦直道垭口遗址

墩梁地处富县、甘泉县、志丹县三县交界处,海拔米,是北洛河与葫芦河分水岭。秦直道穿过墩梁后,进入甘泉县境内,经寻行铺、赵家畔、杏树嘴、界(箭)湾、高山窑子下山至安家沟村跨过洛河。

甘泉县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途中要经过数条大河流,北洛河是秦直道北行途中遇到的最大河流。当年建有渡桥,俗称圣马桥。

秦直道从这里穿过北洛河

圣马桥遗址是秦直道沿线仅存的桥梁遗迹,如今残存北岸的一段引桥,高出河床约20米。引桥断面的夯土层清晰可辨,每层约15厘米左右,夯土层由黑土、黄土、白灰和沙子相间夯实,与现代建筑中地基处理工艺几乎相同,遗迹残存厚度达30余米。

北洛河圣马桥引桥遗址

过了北洛河,沿圣马桥北上,经方家河村西北,盘旋上山,经老窑湾、王李家湾、榆树沟等地,进入志丹县境内。秦直道在甘泉县境内长约35公里。

志丹县柏树畔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进入志丹县永宁镇柏树畔村以南,经松树坪、任窑子、安条、马湾子、土门等村落,进入双河镇,经南梁村、陈庄科、杨湾、白杨树湾、折向东北,经花园寺村进入杏河镇境内,然后沿着候窑子、中庄湾、新胜条、何条、周条、小河湾等地,过杏子河经曹老庄村北进入安塞县境内。

志丹县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甘泉县到志丹县的安条林场段,被陕北人称为“圣人条”(条是胡语“道路”的意思),这段秦直道经过灌木林区,林区道路是在秦直道路基的基础上修建的,是子午岭上秦直道保存最为完整的路段之一。

安条林场的“圣人条”

秦直道进入安塞县的王窑镇,沿着鹰嘴子沟南侧二级台地,经圆峁、背台、草圈台、过杏子河支流岔路川,经堡子山、阳山湾、圣人条等地,进入化子坪镇红花园村,然后穿过白家畔、杀人崾岘、同沟等地,再经过延河支流辛庄沟水,在新庄沟北岸的河西沟西侧,路线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经哈巴崾岘到达冯岔村,路线较直,但坡度较大;西路经阳山梁村,路线呈弧形,但坡度较平缓。两路在冯岔村重新汇合。然后沿着沿河西岸二级台地继续北延,经徐家沟北上,进入镰刀湾镇境内。

秦驰道上的岔路川

继续沿着沿河二级台地北上,在罗居村南渡过延河,沿着张家沟西侧台地北上,经石窑滩、康家河等地,在前火石洞上山,沿着山梁北行,经麻地渠到达鸦行山。通过山上人工开凿的巨大垭口,进入王家湾镇。

秦直道鸦行山垭口遗址

秦直道在王家湾镇黄草塌村西北乖了一个“之”字形弯又进入镰刀湾镇境内,经过宋家洼村东北和王家湾镇丁嘴梁西北继续向北延伸,进入靖边县小河镇境内。

安塞县秦直道遗址

自志丹县以北,秦直道脱离子午岭山系进入了白于山脉。白于山脉的地貌由沙地和草滩组成,流动的沙丘将古道历史的痕迹掩埋的干干净净,因而秦直道在榆林境内的具体路线众说纷纭。

榆林靖边县长城遗址

目前比较认可的路线是秦直道在志丹县北经过安塞县境,再进入靖边县,沿着天赐湾镇北上抵达扬州县故城(今靖边县杨桥畔),再沿长城内侧与长城同行北上进入横山县境,然后在芦河汇入无定河的西侧,出长城渡无定河北上。

阳周城遗址

秦直道从榆林进入内蒙古的乌审旗境内,由于两千多年水土流失,秦直道古迹几乎全完,因此秦直道在这一段的具体走向无法确定。

内蒙古乌审旗

秦直道从乌审旗进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经由合格苏木、红庆河、公尼召,向北到达阿勒腾席热镇的掌岗图,经过哈巴格希镇、合同庙镇进入鄂尔多斯东胜区。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掌岗图秦直道遗址

经由东胜区南部的漫赖镇向北经登壕镇进入达拉特旗,再经由达拉特旗的青门达镇向北经高头窑镇一直向北经昭君坟东侧渡过黄河到达包头的麻池古城(秦九原郡治所)。

昭君坟

麻池古城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孟家湾村西北,昆都仑河以东3.5公里,黄河以北的二级台地上。

麻池古城遗址

秦直道基本上南北相直,尤其是在山脉之间,如果不熟悉地形,难免出现对接差错,但是秦直道在淳化县的乏牛坡下梁与对面石门关、甘泉县圣马桥引桥与余下梁之间的巧妙对接,深感秦人对路线勘测的精准。

山脊上的秦直道

有专家推断,早在秦代人们就掌握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用勾股定理的立表法、连索法和参直法等先进的测量方法。

崇山峻岭中的秦直道

秦代修筑直道,充分利用了夯筑迹图,提高了路的强度和车马通过能力,并且采用大西北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盐碱土,把这些土用热火大锅炒熟了,破坏了里面的有机物,再混合生石灰铺在的地面上,所以两千年来秦直道上基本寸草不生。

山巅的秦直道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修筑南起陕西淳化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多公里的一条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秦直道

该工程由蒙恬负责修造,由于该路线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直至蒙恬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被赐死时,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秦二世即位后继续兴建秦直道,但史料并未记载秦直道的建成时间,同时也没有记载秦直道的具体路线。

复原的秦直道

西汉的余年间,秦直道上走过众多的风流人物,汉武帝、司马迁、抗击匈奴的英雄卫青和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还有和亲出塞的王昭君以及归汉的蔡文姬等等。正是因为秦直道的存在,西汉百余年间,北方的匈奴不敢从北郡直下关中,边防得以巩固。

山中的秦直道

东汉迁都洛阳后,中原与大漠南北交通多走河东道,秦直道渐渐车马稀少,汉末魏晋时期,陕北一带群雄割据,兵荒马乱。对于秦直道的维护修缮,无人顾及。

秦直道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的最后一支郝连勃勃在陕北靖边建立大夏国,修建统万城,曾修补过靖边至富县一段的秦直道。

统万城遗址

秦直道至隋唐时期依然继续提供交通服务,隋炀帝曾两次从长安出发,北上巡边,走的就是秦直道;唐武德年间,李世民北征也是走的秦直道。

秦直道遗址

唐亡以后,中心东移。秦直道进一步衰落,但还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秦直道的部分路段仍被交战双方利用。

清朝年间,秦直道逐渐荒废,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林中的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作为秦始皇的主要基建工程之一,相对于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的闻名,显然落寞了许多。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淹没在深山荒林、荆棘高原和大漠的风沙中。如今秦直道受到了重视,它将逐渐从尘封的历史中走出,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