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说起张仪,不少人是从前几年的热播剧《芈月传》中知道有这号人物。作为芈月的生死之交和蓝颜知己的他,权谋在线,雄辩无敌,多次在关键时刻助芈月破解难关,直至荣登太后之位。那么,史书上二人有无交集?历史上的张仪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1.没落贵族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出生于魏国的没落贵族,生年不详。到张仪出生的年代,祖坟的青烟早就冒完了。当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群雄争霸的战国舞台上,七国之间尔虞我诈,盟友敌人反复无常,平民百姓大多沦为炮灰或流民,少数弄潮儿投身潮流富贵险中求。

2.求学鬼谷

读书改变命运,老祖宗也是这个想法。历史上有苏秦的悬梁刺股,也有张仪折竹成册的典故。《拾遗记》记载,张仪年轻时替人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子就写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下竹子刻写,久而久之,写好的竹子集成厚厚的册子。后人遂以“折竹”或“张仪折竹”形容勤奋刻苦学习。

因缘巧合,张仪拜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说起鬼谷子,这家伙可不得了,是战国时期的头号传奇人物,因隐居于云梦山鬼谷(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风景区)而得名。鬼谷子不仅是谋略家、纵横家的鼻祖,也是兵法的集大成者,精通百家学问,兵家孙膑、庞涓,也是鬼谷子的门徒。鬼谷老先生,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语数外文理综合全能的金牌老师。

张仪在鬼谷门下学的是纵横之术,纵横之术是什么?是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今天外交家的鼻祖。不过和今天的外交家相比,他们不从属于固定的国家,纵横家朝秦暮楚,事无定主,设谋划策多从自身的政治抱负出发。

作为没落贵族,张仪为什么能拜入鬼谷子门下,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天赋异禀,或许是大师口中的长相清奇。

3.楚国受辱

从鬼谷老先生门下毕业后,张仪出山游说诸侯。彼时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林立,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成为咄咄逼人的战争机器,楚国地大物博实力雄厚,赵国胡服骑射兵力强悍,齐国因海盐贸易国富民强,其他三国韩、魏、燕则实力相比较弱,要么与他国结盟趁火打劫,要么被打劫。

作为魏国落魄贵族,张仪的第一站是回到母国,准备大展身手,可惜当时的魏惠王刚愎自用,并不采纳张仪的建议。既然不受重用,张仪就想另投他处。当时的七国中,秦国虽经商鞅变法后实力大增,却也不是最强,在后来多次对魏、韩两国的战争中不断攻城略民,才崛起为令诸侯恐惧的最强大国家。在秦崛起之前,楚国地大物博,甲兵百万,国力傲视群雄。

张仪来到楚国后,作为门客侍奉楚国相国。有一次陪楚相喝酒,席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玉璧,张仪因贫穷被众人认作是贼,经受了一顿严酷的鞭打。回家后,妻子既心疼又可恨,说:“唉!您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张仪回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忍不住噗嗤一笑:“舌头还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

4.秦国拜相

秦惠文公九年(前年,秦惠文公即秦孝公之子,处死商鞅的就是这位爷),张仪辗转来到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历代国君立志东拓谋求霸业,广求天下人才。张仪觐见秦惠文公,秦公和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当场拜张仪为客卿。说起客卿,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决策层的高参。人生没有彩排,临门一脚张仪迈进去了,自此在秦国站住了脚。

秦惠文公十年(前年),张仪领兵攻打魏国,攻占蒲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隰:[xí]县)后,劝说秦公将蒲阳还给魏国,并派公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儿子被称为公子)到魏国为人质。转身张仪又吓唬魏国还礼,魏王遂把上郡十五县(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和少梁(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献给秦国作为答谢。经此一役,张仪深受器重,被秦公拜为相邦(即相国)。

秦惠文王九年(前年,公元前年秦惠文公改“公”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蜀国攻打苴[jū]国和巴国,张仪和司马错率兵救援,趁机吞并了蜀国、苴国和巴国,将三川纳入秦国版图,秦国国力大增,三川也成了后世秦出兵楚国的战略要地。

5.二度戏楚

秦惠文王十二年(前年),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于是派张仪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拆解齐楚联盟。

张仪觐见楚怀王,许给楚怀王六百里商於(主体在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之地作为秦楚结盟的好处,楚怀王高兴地应允了,立刻与齐国断绝了盟约,派人跟着张仪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后,下马车时假装摔折了腿,一连三个月不上朝。楚怀王以为是齐楚断交不彻底,派使者借了宋国的符节(齐楚已断交,需要借助于第三国沟通。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等的一种凭证),到齐国把齐宣王骂得狗血淋头。齐国一气之下转而与秦国结盟。此时张仪才上朝,开口道:“我有秦王赐予我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怀王。”

楚使两眼一抹黑,悻悻而回,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秦。结果秦、齐两国共同攻打楚国,楚军大败,无奈割地和秦国缔结和约。

被张仪欺诈,加上赔了土地又折兵,楚怀王憋了一肚子火,对张仪恨得牙痒痒。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年),秦国欲以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以外的土地交换楚国黔中(今湖南怀化市以南40公里的黔城)一带。

楚怀王终于等到了复仇的机会,干脆利落地表示不用交换,只要得到张仪,免费献出黔中地区。

秦惠文王想要遣送张仪,又不忍开口。张仪何等精明,主动请求前往,一面表态有自保之策,一面表忠心愿为秦国而死。于是秦国遣送张仪到楚国。

张仪刚一落地,就被楚怀王囚禁,扬言要杀掉他。张仪却早已做好了准备,访楚前以钱财贿赂了楚国大夫靳尚,让其以新人胜旧人的后果恐吓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即将地位不保。郑袖一通耳旁风,楚怀王最后居然放了张仪,仍然待之如上宾。

6.拆解合纵

当时秦国独强,天下围绕对秦的策略,分为“连横”、“合纵”两派。东西为横,南北为纵。侍奉秦国攻取东方他国,在地理上是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联合东方六国攻取秦国,是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当时“连横”的首创者和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张仪。和《史记》的记载不同的是,当时张仪的主要对手,不是大众熟知的苏秦,而是同为纵横家的公孙衍。(张仪活动在秦惠文王时期,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王时期,当今主流学者认为《史记》描述的苏秦张仪同时代有误。)

公孙衍其人,和张仪一样都是魏国人,早期还是同事,资历比张仪还老。公元前年,张仪来到秦国时,公孙衍任职左庶长(当时秦国的第三高官,仅次于相邦和右庶长)。由于在四年前的秦魏雕阴(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寺沟河)之战中击败4.5万魏军立下大功,公孙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相邦的人选。

结果横空杀出个张仪,公元前年,张仪因蒲阳之役巧取魏国上郡十五县和少梁,被秦王封为相邦,公孙衍大失所望,投奔魏国,自此开始合纵事业,直至公元前年张仪去世,公孙衍才再次回到秦国,终于如愿担任秦国相邦。

公孙衍“合纵”事业的巅峰事件,是发生在秦惠文王七年(前年)的五国合纵攻秦之战。五国各自打着小算盘,楚国实力强大,燕国远离秦国,两国受秦国威胁较小,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实际出兵仅魏、赵、韩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次年秦军又大败三国联军,合纵攻秦之战以失败告终。秦惠文王八年(前年),在张仪的游说下,魏国率先与秦国媾和,剩下山东五国还属于合纵阵营。

秦惠文王十四年(前年),张仪从楚国囚禁中出来后,没有立即离开楚国,而是再度游说楚怀王与秦国结盟。张仪以向秦王建议放弃黔中之地、秦楚互派太子为质及缔结姻亲为条件,换得楚怀王背离“合纵”,与秦国结盟。

随后,张仪依次前往韩国、齐国、赵国、燕国游说,一通雄辩后四国无不应允,纷纷与秦连横,合纵联盟土崩瓦解,秦王大喜,赐给张仪五座城邑,并封他为武信君。自此张仪达到人生顶峰。

7.巧计脱身

月满则亏,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先王权臣与新王不相容。五国游说达成目的后,张仪返回秦国,结果半路上秦惠文王挂了,秦武王即位。

秦武王作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继承王位后,很多大臣见风使舵说张仪的坏话。诸侯们听说张仪和秦武王不对路后,纷纷背叛了连横政策,又恢复成合纵联盟。

秦武王元年(前年),齐国因张仪拆散齐楚联盟而派人责备张仪。张仪感到性命不保,趁机对秦武王献策,提出去魏国吸引齐国攻魏,秦国坐收渔翁之利,乘机挥师东进兵临周都,挟天子以令诸侯。秦武王于是派兵护送张仪到魏国,魏王早就知道张仪是厉害人物,当即拜张仪为相。

齐国果然派兵攻打魏国,张仪派遣门客到楚国,借楚国使臣的口游说齐王,指出齐国攻魏让张仪给秦王的献策成为现实,是让张仪重新获得秦王的信任。齐王于是悻悻退兵。

秦武王二年(前年),张仪死于魏国相国任上。

8.身后之名

如果说白起以赫赫战功惊惧诸侯,张仪则以谋略雄辩威慑天下。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回到开头提到的《芈月传》,据史书记载,张仪与芈月并无交集。从时间上来看,张仪死于秦武王二年(前年),芈月在秦昭襄王即位(前年)后以太后之位主政。芈月主政之前是秦惠文的妾,按秦国的制度,后宫姬妾没有机会与朝臣接触。芈月的蓝颜知己,只是编剧给张仪的一顶浪漫的帽子。

(题外话:小白写手,刚开始码字创作,争取每周一篇,希望大家点赞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