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嘉陵江引水工程管道安装现场彭杰摄

封面新闻记者苏定伟实习生陈恩凤

水,水,水,营山缺水。

“四山环绕,如营垒之状”,南充营山,地处嘉陵江和渠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十年九旱,属川东北典型的季节性缺水县。60年前,5万人营山大军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千里渠,公里干渠“长藤结瓜”式串起9座大型水库,灌溉良田14万亩。《人民日报》发表《千里长渠万人管水》评论员文章,营山千里渠闻名全国,被誉为川版“红旗渠”。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下,营山做好“水文章”,绥山大地不再受干渴之苦。

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鲜润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作为省级贫困县的营山,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百姓因水受困、因水致贫的现象突出。“有水难存”“无水可蓄”,曾是营山县很多贫困村的真实写照,脱贫的出路和希望都寄托在水上。找准了“贫根”,就需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精准扶到贫困的点上、根上。

中午时分,大庙乡鸡山村炊烟袅袅。郭绍仪老伴吴素芳正在厨房里张罗午饭,打开自来水,接一盆清水,把青菜放到盆子里清洗。一旁的柴火灶里,火光映照在吴素芳的脸上,也照映着这个家庭红红火火的日子。

营山县城一环路杨汉国摄

鸡山村党支部书记冯绍全介绍,这两年村民用水难得到解决,灌溉浇地、农作物生长都有了保障。“全村整治了4口山平塘、修建了7口蓄水池,水池里蓄满了水,再也不怕天干时没有水了。”冯绍全说,因为生活生产用水有了保障,所以也畅通了百姓脱贫致富路,村里先后发展起了亩花椒和50亩中药材产业。

“我已经70岁了,人老了身体不好,水也挑不动,唯一的希望就是用上自来水。”郭绍仪说,以前很缺水,每天到水井里去担水,做饭前还要将水沉淀。一来回几里路,人多了就得等,一上午就能担一担水,啥也干不了。遇到干旱时,全家用水都困难,更别说给庄稼“喝水”了。

按县级二级枢纽站建设的营山客运站彭杰摄

白花花的水,通到了家家户户。营山县解决了个贫困村及其他非贫困村9.81万农村居民(其中贫困人口4.3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难题,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处、分散供水工程处。维修整治山平塘座,新建蓄水池口,新建、整治泵站24座,安装灌溉管道56.公里,新建、整治渠道19.5公里,新建、整治石河堰22处,“小农水”的背后,是一个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大问题。

营山县城同样面临饮水之忧,单一水源的幸福水库供水日益紧张。目前,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25万,预计到年城区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达50万人,居民用水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为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缺水现状,营山嘉陵江引水工程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3.52亿元,取水于嘉陵江蓬安县相如镇小泥溪段,输水管线途径蓬安县相如镇、营山县渌井镇、丰产乡和朗池镇,输水至营山县二水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取水头部、取水泵站、高位水池、预沉池、加药房、27.5公里原水输水管道及水、电、路、绿化等配套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日取水10万立方米,可保证50万人的用水量。

营山滨河公园鲜润摄

涓涓甘泉,泽润万家。“嘉引工程”竣工后,可日取水10万吨,能保证营山县城在未来20年内、人口在40万左右时的用水量,对构建县城“双源供水”新格局、保障县城饮用水安全,以及进一步做活水文章,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山水田园城市和川渝合作示范县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项目大会战,贫困的村庄不再闭塞;房屋修到哪里,电就安装到哪里,用电不漏一户,一落一人。个贫困村都用上网络,联通山外的世界,将大批土特产卖到山外的世界。创新运用“易地扶贫搬迁+电子商务”“易地扶贫搬迁+工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旅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基地”“易地扶贫搬迁+技能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六大主导模式,依托大园区、大产业、大流通等多方面就业、增收渠道,让搬迁贫困户既能住上好房子,又能过上好日子。

营山脱贫攻坚,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过上了好日子。吃上了自来水;道路修到家门口;家家用上明亮电;家家住上安全房;用上互联网。曾经贫困的绥山大地迎来幸福的生活。(县委报道组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