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文(图)/尤九成

社火,俗称秧歌,是春节期间民间自演自娱的活动。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神。由于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后随社会发展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演变成为一种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麦积社火取材广泛,以反映社会各阶层现实生活为主,也有一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表演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装扮成固定的人物形态或动物形态,以静态观赏为主,如马鞅歌、高抬、转抬、平抬、“石山”等;另一种是在秧歌行进间或在较大场地表演时边歌边舞,以动态观赏为主,如舞龙灯、耍狮子、划旱船、杠老爷、夜秧歌、踩高跷等,并以打击乐伴奏或民间小乐队伴奏。社火大多在白天演出(称“白社火”),也有极少数在晚上演出(称“夜秧歌”,俗称“夜烟歌”)。

麦积社火历史悠久,以“高、悬、妙、奇”著称。早在清代,天水市麦积区境内一些集镇和人口集中的地方,每逢春节期间就有马鞅歌、平抬等社火演出,并有固定活动日期。至清末,马跑泉胡王村民间艺人始创高抬。在桌子中心穿孔,孔中竖粗铁杆(称“芯子”),顶端按造型打制铁架和站台,将儿童装扮化妆后,用铁制月牙卡固定在铁架上,桌上压磨盘或石墩,用被单遮掩,再将抬杠捆扎在桌子两侧,由数十人抬着参加表演。扮演儿童在高抬上可自由表演动作。此后,“高抬”在马跑泉、甘泉、街亭等村镇得到传承和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民国14年(年),甘泉寺李“能人”(李芍山)、铁匠柳“悬人”设计制作的高抬《盗仙草》和《刘全进瓜》参加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在天水县城(今天水市秦州城区)举办的社火表演赛,获得第一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倡导,农村出现社火演出高潮。年,马跑泉乡什字坪村始创转抬(将高抬下部装上滑轮,经人搬动,铁芯上人物可左右转动)。60年代,甘泉乡屈坪村民间艺人始创“石山”,在桌子正中竖铁芯子,铁芯子上端打制铁架和站台,以铁芯子为中轴,四周置若干个背篼,根据社火故事情节打造“假山“造型,演员绑扎于铁芯子顶端,由数人抬着进行演出。时屈坪村民间艺人制作的“石山”《四望亭捉猴》《侯上官摘梅》《白毛女》《智取威虎山》等惊险奇绝,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社火被列为“四旧”而遭禁演。年开始,农村社火陆续恢复,高抬逐渐改装在架子车或拖拉机、汽车上参加演出,不再由参加表演者抬着进行演出。年元宵节,天水县人民政府在北道埠举办大型社火表演,参演社火68架,一时观众云集,盛况空前。年设区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北道埠道南街道举行大型社火汇演,马跑泉、甘泉、街子、社棠、二十里铺等乡镇及道北等街道的社火都会参加社火汇演,年参加演出人数三四千人,观众达10万人以上。90年代,北道埠社火汇演日渐固定为农历正月十三日,每年春节正月十三日在天水火车站南一马路一带举行演出。在各乡镇社火中,尤以甘泉镇屈家坪、石家沟、西枝、峡门、谢家崖、甘泉等村的制作技艺最受观众赏识。屈家坪村制作的《盗仙草》《三打白骨精》《状元拜塔》《唐伯虎点秋香》,甘泉村制作的《枷打飞云浦》、石家沟村制作的《化蝶》等高抬、“石山”惊险悬妙,令人叹为观止。年后,出现一些反映地方特色文化、民俗和社会新风尚为题材的社火节目。年6月,包括麦积社火在内的天水民间社火被列入天水市第一批市级文化遗产名录。年3月,麦积高抬制作技艺被省文化厅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春节开始,麦积城区社火汇演由北道埠道南街道改在桥南街道天河南路举行。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麦积区隆重举行年“三阳开泰”民俗社火汇演。是日上午,来自甘泉、马跑泉、麦积、花牛、社棠等乡镇及道北、北道埠、桥南街道办事处的近百支社火队参加演出,演出高抬、舞狮、舞龙、腰鼓、跑驴、大脑壳、划旱船、健美操、彩车等社火节目83个,参加演出人员达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城乡群众,争相观看一年一度的社火汇演。

年3月10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