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鹤讲述地图的故事

核心提示

“这些扬州城市地图反映了扬州城市发展变迁,将它们捐赠给广陵区档案馆,以得到更好的保管、利用!”昨天,扬州市收藏家协会地图分会秘书长史美鹤,将其近半个世纪所收藏的扬州城市地图捐赠给广陵区档案馆。广陵区档案馆馆长金尊平表示,他们准备将这些地图进行展出,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老扬州”

收藏扬州地图已近半世纪

今年64岁的史美鹤收藏地图已有40多年。

早在中学时代,就对地图感兴趣,“买地图了解家乡”。工作后,由于工作关系,要到全国各地,“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因为不认识道路,就买一张地图,从一条条道路、街巷开始了解这座城市……”日积月累,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收藏了大量的地图。他告诉记者,自己不仅收藏了扬州近一百多年来的地图,还有大量南京、北京的城市地图。

史美鹤是“老扬州”,对家乡扬州非常热爱。他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27张扬州地图,捐赠给广陵区档案馆。

“档案馆保管条件比我家强百倍,把这些扬州城市地图放在这里,可以得到专业的保管,我放心。”而且,他看到身边很多人珍藏了一辈子的老物件,后来被后人当作废品处理,散失了,感到很心疼。在他看来,档案馆是保存老物件的最好归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扬州解放70周年。昨天,史美鹤将其近半个世纪收藏的扬州城市地图捐赠给广陵区档案馆,更具意义。

“老地图”

将进行展出,“展现”变化

广陵区档案馆馆长金尊平告诉记者,此次史美鹤捐赠的扬州城市地图极大丰富了馆藏,也填补了该馆馆藏地图的空白。这些地图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左图右史”、“一图胜千言”,金尊平说,这些扬州地图见证了扬州城区70年“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的发展轨迹。他们将在馆里开辟一个区域进行专门展示,为老百姓提供一份扬州味十足的文化大餐。同时,他们也计划将这些地图拿到一些学校、社区进行展示,使更多人直观地了解家乡扬州的发展变化。

此外,金尊平称,他们正在规划建设广陵区档案馆新馆,新馆更具开放性,他们也欢迎广大市民捐赠老物件、老地图、老照片等记录扬州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史料物件,使其得到更好的保管,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从地图看扬州桥扬州路

这些年,史美鹤不仅收藏地图,也研究地图中蕴含的信息,看着一张张不同年代的地图,感叹扬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着一张清代扬州地图,史美鹤称,这张“江都甘泉县治图”是年7月同济大学实习队的学生考察时,根据史料中的图进行了重新绘制,前些年他在收藏市场上“淘到”的。遗憾的是,这张地图最早是清代光绪年间绘制的,可是散失了。史美鹤这次捐赠的主要是新中国解放后的扬州地图。

扬州桥的变迁

史美鹤结合自己的记忆举例,“从扬州地图上看扬州城市桥梁的变化:年底,扬州只有两座桥梁,分别是年建成的通扬桥和年建成的大荣桥(于年拆除)。年建成解放桥;年建成渡江桥;年建成跃进桥;年建成徐凝门桥;年建成五台山大桥;年建成便益门大桥、三湾大桥;年建成吴州路大桥;年建成柳叶桥;年建成夫差大桥;年建成沪陕高速大桥、国道连接线大桥;年建成刘濞大桥;年建成华扬路大桥、高旻寺大桥;年建成春江路大桥;年建成凌波桥、剪影桥;年建成叶桥路大桥;年建成扬子津大桥。”

扬州路的变迁

“这些不同年代的地图也反映了扬州城市道路的变化。”史美鹤介绍,年,拆除扬州老城区东、南、北老城墙,分别建成泰州路、南通路、盐阜路,加上年修建的马路(现今淮海路),构成了现在的扬州老城区四个环城马路。拓宽打通城内十字街道,东面广陵路(皮市街至泰州路当时叫江都路)、西面甘泉路(十字路向西至埂子街当时叫邗江路)、南面渡江路、北面国庆路(萃园路向北至盐阜路当时叫史可法路)。年,填汶河修建汶河路。年至年,拓宽打通文昌路。年,启动二环路建设——江都北路、江阳路、扬子江路、漕河路(今万福路)。年,城区规划升级为“三横四纵”快速路网。年,城区规划升级为“五横七纵”快速路网,主城区任意节点10分钟进入快速路……

记者陶敏文/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