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

年8月7日,蒋介石在宋美龄、蒋经国以及其他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陪同下,从南京赶赴延安,来参观前不久刚被自己的心腹爱将胡宗南占领的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圣地,从年起,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就到了延安,他们带领着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也带领着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

但在蒋介石看来,延安却像洪水猛兽一般,使他不得不时刻提防。

蒋介石到达延安机场

飞机到达延安机场后,蒋介石环顾四周,他感到一种心胜,这种心胜既是三民主义对共产主义的胜利,也是国民党在政治上的胜利,更是自己终于打败自己的老对手毛泽东的心胜。

带着这种心胜的蒋介石,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居住地,中共中央的办公场所等。

在延安参观的几天,深深地影响了蒋介石。以至于蒋介石在晚年的时候,每次提到那一次延安之行,都十分后悔,说延安之行影响了他的心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件事要从蒋介石决定攻打延安说起。

审时度势,主动撤离延安

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终于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史称《双十协定》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和平。

双十协定

但是,好景不长,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首先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由于战场集中在解放区内,毛主席指挥人民解放军,采用运动战的方法,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八个月中,解放区军民以运动战为指导方针,积极作战,歼灭国民党军70多万人。而国民党军由于实行全面进攻,战线拉得过长,兵力严重不足,全面进攻的方针已经不合时宜了。

年,蒋介石为解决进攻兵力不足的问题,放弃了全面进攻的计划,改为重点进攻,并且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

在这两个解放区中,首当其冲的就要属延安了,蒋介石认为,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根据地,占领延安,可以实现他“摧毁中国共产党党、政、军的神经中枢,动摇共产党的军心,瓦解共产党斗志,削弱共产党的国际地位”的心愿。

年2月,蒋介石乘坐飞机来到西安,亲自部署进攻延安的计划。

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5万人大举进攻延安

此次进攻延安,国民党军共派出了34个旅25万人,其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为主力,率领20个旅自洛川、宜川等地从南向北进攻;马步芳、马鸿逵部则率领12个旅由银川、镇原一线向东,最后,由晋陕绥边区总部的2个旅从榆林向南,这样,就形成了从南、西、北三面对延安实行重点进攻的态势。

而此时,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场不足3万人,面对双方如此悬殊的人数对比,毛主席审时度势,主张采用诱敌深入的方针,充分利用延安有利的地形条件和群众基础,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各地打游击。

毛主席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

可是,当毛主席作出撤离延安的决定时,有很多延安的军民都想不通。

比如,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就想不通,他在后来回忆道:“在延安保卫战打响前的一天晚上,我从枣园骑马赶到王家坪去见毛主席,见了主席以后,我十分担忧地问主席能不能不要疏散群众,不要撤离延安?”

毛主席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道:

“你的想法不太对,不应该阻止他们进延安。你知道吗?蒋介石身上有十足的阿Q精神,占领了延安,他就会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胜利了。但是,如果胡宗南听从他的命令,占领了延安,首先他在舆论上就输了。全国人民都会知道,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谈判的成果,一意孤行地发动内战。不过,蒋委员长也有自己的认识:只要胡宗南占领延安,他就可以向全国宣告:共产党总部已被我军拿下,而他正在剿匪,这样,他也就可以挡住外来的舆论和干预。不过这是蒋介石自己的打算,并非公论。但这就是蒋介石,他只顾自己的想法,至于别人的想法是什么?他一概不管。除此之外,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来,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嘛。”

而在面对延安当地的老乡时,毛主席又举了一个更加形象的例子,使群众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比如有一个人,背着一个很重的包袱,包袱里放着金银财宝,走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强盗,要抢他的财宝。这个人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如果他舍不得暂时扔下包袱,和强盗搏斗,那么他的手脚就会受到束缚,打赢强盗的可能性就会很小,甚至被强盗打死,金银财宝也被抢了,导致人财两空。反过来,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轻装上阵,那么就有可能把强盗打退,还有可能把强盗打死,自己的金银财宝也就保住了。我们这一次,面对强大的敌人,暂时放弃延安,就是相当于把包袱扔到敌人的背上,这对我们自己而言,解放了负担,所以可以更加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这样就可以消灭大量的敌人,等到了合适的时间,我们再打回来,延安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

毛主席在撤离延安时,还对前往送行的解放军官兵们说道:

“我们打仗,不要老在意攻下一个城市或者是丢了一个城市,而是要狠狠地打击敌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这里我送给你们十六个字: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具体来说,就是要灵活地打击敌人,不要一味盲目地硬拼,只有人活着,丢失了的阵地才能拿回来。”

胡宗南占领延安,虚报战果

年3月13日,胡宗南集结14万人,自宜川、洛川一线,由南向北向延安发动进攻。并且夸下海口,要在三日之内拿下延安。

彭德怀动员队伍

借助于延安的有利地形,国民党军虽然以近百架的飞机,大量的炮火轰炸延安,但是,我西北野战军仍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作战,阻击敌人。

3月16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在陕甘宁解放区的各部队统一归彭德怀指挥。

此时,胡宗南的部队已经到了甘泉县麻子街至金盘湾一带,因为此时距离延安已经很近了,所以胡宗南改变了战术,他命令部队谨慎向前推进,防止被偷袭。

彭德怀立刻下令西北野战军中的第一纵队、新编第4旅加入战斗。他们利用有利地形,积极进行防御,并利用黑暗的夜色,灵活出击、袭扰、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成功击破了胡宗南三天拿下延安的幻想。

18日,胡宗南部已经到达二十里铺,杨家畔一线,这里距离延安,只有10公里了;马步芳部则占领盐池等地;晋陕绥边区总部的部队则向横山发起进攻。

在胡宗南进攻延安之前,朱德等已经率领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撤离了延安,此时的延安,各大中央机关、学校也已经转移,群众已经疏散完毕。

毛主席撤离延安

18日的晚上,毛主席和周恩来等率领剩余的中央机关人员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了延安。

在撤离延安之前,毛主席和周恩来在自己的驻地会见了彭德怀和刚从晋绥赶过来的王震,并且专门嘱咐彭德怀:一定要让部队把延安的屋子、院子打扫干净。

3月19日,胡宗南率领部队占领了延安,可是,当胡宗南进入延安城时,发现延安城已经没有了共产党的影子,只剩下了当地的群众,他意识到自己上了毛泽东的当:毛泽东就是计划和自己搞运动战,兜圈子,再伺机逐步消灭国军的有生力量。

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参观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当他来到毛泽东居住的地方时,发现院子和屋子里面都很干净,他感到很惊讶,这说明毛主席和党中央根本没有因为敌军的到来而慌不择路。

他又来到了毛主席居住的窑洞里,窑洞的墙上直接就是土,看起来非常简陋,重要的作战资料已经被拿走了,他正准备往出走,猛然间一回头,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张纸。他走过去,把纸拿起来,发现是毛主席写给他的话:

“胡宗南进延安,如骑虎背,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完以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为什么会哈哈大笑呢?

胡宗南和熊向晖

据跟随在胡宗南身边的机要秘书,红色特工熊向晖回忆:

“哈哈大笑,对于胡宗南来说是一个习惯,合乎他心意的的时候,他会哈哈大笑,道出他心病的时候,他也会哈哈大笑。”

他意识到自己中了毛泽东的‘空城计’,延安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是毛泽东让出来的。

就在胡宗南发愁,如何给蒋介石汇报此次攻占延安的战功时,他的部下拿着参谋部拟好的要发往南京的电报,来找胡宗南,请他斟酌一下电报的内容是否合适。

西北“剿总”司令胡宗南(中)

胡宗南知道部下的来意后,便让部下给他念电报上的内容:“我军经七昼夜激战,于十九日占领延安,是役俘敌五万余,缴获枪支弹药无数。”

听完部下念完电报,胡宗南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争功机会,胡宗南不愿意放过向蒋介石邀功的好机会。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的传统就是小败上报为小胜,小胜上报为大获全胜,这封电报的内容也正好符合他们的作风。于是,胡宗南就将这一封电报发给了蒋介石。

果不其然,蒋介石收到胡宗南收复延安的捷报时,非常地激动,根本没有想过胡宗南会谎报战功,他给胡宗南发了一封电报:

“宗南我弟,延安如期收复,为党国洗刷了21年的耻辱,我感到非常欣慰,你为收复延安所付出的努力,正好说明了你对党国的一片赤诚和忠勇之心。我会给你和立功的官兵们颁发奖章,同时通令全军,要求他们向你们学习。”

胡宗南

不久,胡宗南晋升为上将,并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其部下也全部官升一级。此时的胡宗南,可谓是如日中天,但是,当南京国防部告诉胡宗南,蒋介石为了宣传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的战绩,将组织一个记者团赴延安参观战绩,采写战地新闻时,胡宗南傻眼了,自己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战绩,所以百般推辞,而且,自己的战功都是谎报的呀,什么俘敌五万余,缴获枪支弹药无数,通通都是假的,要是被记者团觉察,自己不但前途不保,而且会沦为笑柄啊。

面对一筹莫展的胡宗南,他的参谋部纷纷帮胡宗南出谋划策,很快,一个瞒天过海的计划就在胡宗南的脑海中形成了。

胡宗南抓来冒充俘虏的军人和老百姓

胡宗南首先指挥手下去布置一个假的“战俘管理处”,从自己的军队中,挑选出名士兵,再加上抓来的延安的当地百姓,让他们假装俘虏,把他们关进10座“俘虏营”,并且教给他们,记者来了要怎么回答,以应付记者的采访。

然后,他将自己部队的枪械拿出来,伪装成被缴获的枪械,下令在延安城内烧毁了一些房子,并在延安的郊区修建了大量的假坟,以此来表明国军攻占延安的“惨烈”。

记者团到达延安机场,乘坐汽车去延安城

年4月4日,南京方面派来的记者抵达延安,胡宗南带他们参观了战俘营和缴获的枪械,以及那些临时修建的假坟等,记者们看到这些情况,以为胡宗南率部经过了激烈的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才占领延安。

因此,他们回到南京后,纷纷增发号外,大肆宣扬:国军激战甚烈,采取巧妙地战术赢得“陕北大捷”。

蒋介石访问延安,产生挫败感

自从胡宗南收复延安之后,蒋介石便决定挑选一个好日子,秘密访问延安。

蒋介石要求去延安访问,并不是他一拍脑门子就决定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自从年开始,毛主席就和蒋介石成为了对手,但两人之间的交流只局限在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和政治上的你一言我一语。

蒋介石

重庆谈判的时候,蒋介石根本没有想到,毛主席会去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中国是一个讲究礼尚往来的社会,蒋介石这一次回访延安,也是对毛泽东去重庆的回礼,同时还可以宣扬自己是一个战胜者,借以讽刺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

同时,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的战斗中,损耗较大,士兵们的士气普遍不高,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宣扬一场“大获全胜”的战役来借以鼓舞和提高士气。

蒋介石秘密访问延安,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为了确保蒋介石的生命安全,胡宗南命令手下对延安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搜捕排查,抓捕可疑分子,并安插特务密切监督当地老百姓。

然后是应对蒋介石检查俘虏的问题,他的部下提出,可以安排自己部队的士兵,穿上解放军的军装,在蒋介石可能亲自询问的地方提前安排好人员应对。

延安

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美龄”号飞机抵达延安的一个临时机场,飞机下降到地面开始减速时,剧烈的颠簸让蒋介石和宋美龄都吓了一跳,从飞机上下来之后,满天都是黄土,蒋介石的心里震撼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住在这样贫瘠的地方。

在胡宗南等人的簇拥之下,蒋介石先参观了被称为共产党的“黄埔军校”,抗日军政大学。

当蒋介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的时候,他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发现这里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室是北方特有的窑洞,把锅底灰涂在墙上,就成了黑板。黑板上有白色的粉笔印,还有黄色的土块,这估计是粉笔不够,就用黄土块代替了。

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十分感叹到:“要是比设备,我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不知道比这强多少,可是会打仗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陪同的胡宗南和手下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紧接着蒋介石提出要去毛主席的居所参观。

随后,他们一行人走到了枣园。胡宗南给他介绍道:“总裁,这里就是毛泽东等人的住所,这些窑洞的门和窗,全都是用没有油漆过的旧木头做的,窑洞里边的墙壁也是剥落得很厉害,毛泽东的那张床还是用旧榆木钉的。隔壁周恩来等人住的窑洞也都一样。”

蒋介石听着胡宗南的汇报,走进窑洞里,他看到在土炕上有一张木床板,感到奇怪,便向部下询问,这是什么。

部下告诉蒋介石,这是毛泽东平时睡觉的地方,因为毛泽东是南方人,不习惯睡北方的土炕,于是就在土炕上放了一张木床板当床用。

蒋介石听到部下的讲解,感到很震惊,他原本以为,毛泽东身为共产党的领袖,理应生活条件很好,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毛泽东居然生活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中。

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毛泽东却能运筹帷幄,向前方发出一道道命令,使自己和国民党的军队难以应对。

紧接着,他们一行人走出了窑洞,这时,蒋介石看着院子里放着一个织布的纺车,便向胡宗南问道:“共产党领袖的院子里面,怎么会有这种纺车呢?”

胡宗南回答道:“我也是听村民说的,由于我军围困延安,延安的物资匮乏,这个纺车,是毛泽东用来纺纱的。”

蒋介石听完胡宗南的话,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这个时候,正好有一个村民路过,蒋介石便向他问道:“老人家,你看到过中共的首脑吗?”

这位老人家回答道:“那还用说,几乎是天天见啊。”

蒋介石又问道:“他们每个人都会自己做事情吗?”

老人家则回答:“那当然了,他们每个人都会做事情,毛主席会自己种菜,也会织布,任弼时是织布能手,而且他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如果有群众送他们东西,他们不会白拿,会给群众钱。”

听到老人家说完,蒋介石似乎意识到,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一路壮大,从星星之火演变成了燎原之势。

从井冈山到黄土高原,中国共产党人就像种子一样,到了哪里就能在哪里扎下根,并且能够和当地的群众打成一片,他们追求官兵平等,善于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次的延安之行,蒋介石本来以为是一场胜利的游行,可没曾想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他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他预感自己可能会失败。

两年之后,蒋介石的预言得以证实,共产党率领的军队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被迫逃往台湾。

在晚年,他回忆起延安之行时,感到非常后悔,因为那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战斗力和意志力不如毛泽东,自己注定会是失败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