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甘肃省博物馆馆校课程如约来到通渭路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古生物化石系列课程“神秘的马门溪龙”。讲解员以年兰州海石湾马门溪龙化石的发掘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动物化石的科学考古发掘方法,地球环境的变化情况,为孩子们科普了马门溪龙、禽龙、鹦鹉嘴龙的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同学们还了解了科学家利用动植物特征进行发明创造的仿生学内容。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孩子们用刮画纸,刮出了自己喜欢的恐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树立什么样的家风家训,将决定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6月14日,甘肃省博物馆馆校共建“家风家训——欧阳修”课程走进安西路小学,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先贤的优秀家规家训,学会做人做事。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不仅对欧阳修的家规家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锻炼了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家风家训——欧阳修”课程,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家风家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懂得了“莫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不仅要做好家庭中的孩子,更要做好社会上的一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自己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此后,甘肃省博物馆将继续开设系列经典传统文化课程,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6月14日下午,甘肃省博物馆馆校共建课程“象模象样”在七里河小学课堂上和同学们再次见面。课堂上,讲解员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黄河古象为切入点,为学生们详细讲述了黄河古象的故事,以及黄河古象生活时期甘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通过对比,让孩子们明白了地球上的气候是随着时间变化着的。此外,讲解员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现存大象的种类,同学们了解了象鼻的用途。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喜爱。

在“国龟的魅力——草龟”课堂上,讲解员通过图片、视频让孩子们详细了解了草龟的特点、分布区域、天敌和生存环境等内容。讲解员为同学们还带来了一只活体草龟,通过参观草龟孩子们表示学到了丰富的生物知识,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

6月16日下午,甘肃省博物馆馆校共建课程“牛转乾坤”走进城关区酒泉路小学。课堂上,讲解员老师从“牛”字的由来、牛的种类,博物馆中有关牛的文物等几个方面,为同学们深入浅出解读了“牛”。通过图片资料、视频、新奇有趣的知识点让同学们了解了从新时期牛开始被人类驯化,到人类开始驯养牛,最后牛变成人类生活中的好伙伴这一过程。课程最后,讲解员还带领同学们开展了有关“牛”字的成语接龙游戏,大家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馆校共建课程设计方面,甘肃省博物馆一直在探索“双减”政策下适合于学校特色和社团学生发展需求的新课程。甘肃省博物馆年上半年度馆校课程即将结束,除了现有的课程外,甘博还将陆续开发其他系列课程。来源丨甘肃省博物馆编辑丨甘小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