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作者/巴山蜀水是天府

一代贤相孔明卧龙岗

三世忠臣诸葛战疆场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的割据与混战破坏了当时的封建经济,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诸葛亮全力辅佐刘备、刘禅父子,革除弊政,励精图治。

诸葛亮画像

他广任贤才,推行法治,严明赏罚,发展生产,植谷屯田,南征平叛,并一面积极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一面东和孙权,北拒曹魏,而且多次出兵攻魏,为结束分裂割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都武侯祠内的诸葛亮塑像

诸葛孔明死后,蜀汉之地的老百姓十分怀念他。“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于道陌上”。每逢时节,各族百姓便在街头巷尾,荒郊野外举行祭祀诸葛亮的活动。

成都武侯祠内的诸葛亮殿及“攻心联”

直至公元年(蜀汉景耀六年)春,朝廷“为亮立庙于沔阳(今陕西勉县)”。此后,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陆续修建起了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这其中,成都的武侯祠则修建早、规模大,而且还是现存于关于诸葛亮遗迹中最早的唯一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

它也是中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君臣合庙)和久负盛名的刘备、诸葛亮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因而素来就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诸葛亮三代塑像

祠内的诸葛亮殿,除了供奉有诸葛亮外,还有他的儿子诸葛瞻在其左旁,其右边是孙子诸葛尚,二人在蜀国危亡之时,战死疆场。诸葛祖孙,三世忠诚,共祭一堂,为古今所称道。

陈寿塑像

就在诸葛亮死后几十年,西晋史学家陈寿在收集关于他的资料时,见蜀人对诸葛亮思念之深,感慨地说:“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臂也。”召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子产是春秋郑国的名相,二人都功勋显赫,时人以其喻诸葛亮,确是极高的赞誉。

召公(左),子产(右)画像

杜甫入蜀时,诸葛亮已死去多年,但他看到的仍然是“孔明多故事,诸葛蜀人爱”的情景。

杜甫

杜甫特别敬慕诸葛亮,写有10多首咏赞他的诗篇。其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遗像肃清高”;“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等诗句,已成为后世赞叹诸葛亮的名句。

苏轼

宋代苏轼在其诗中写道:“我昔驻车筹笔驿(今四川广元市北),孔明千载尚如生。”

唐代诗仙李白读《三国志·诸葛亮传》,有感于诸葛亮矢志北伐的雄心,吟诗赞道:“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李白

宋代大文学家朱熹认为:“论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

台北故宫藏朱熹像

他们都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功绩,热情颂扬了他的才德情操,把他当作人臣的楷模,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和活动中吸取经验和营养。

武侯祠诸葛亮殿诸葛亮塑像

在民间,诸葛亮更是被当作智慧的化身,是一位男女老幼、妇孺皆知的传奇人物。

从两晋开始,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唐宋时,有了专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到了元代,很多三国故事搬上了舞台。

罗贯中塑像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根据史籍和流传已久的三国故事,编写成了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一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插图

多年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追念和敬仰从来不曾衰减。下面,我们就一起从《隆中对》和《出师表》说起吧!

《隆中对》和《出师表》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出师表》,文辞朴实,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篇。

《隆中对》是诸葛亮向刘备阐述天下形势,策划立国大计的一番谈话。诸葛亮要刘备联吴抗曹,占据荆州、益州,修明政治,伺机兵分两路,夺取中原,成就霸业。

隆中对竹简

《隆中对》全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厉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忘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方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阗弱,张鲁在北,民殷目灾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辛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奴,内伶修殴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写一军从向宛、沾洛,将军身率益州之认众出于秦川,百妊夜孰敢不上辛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手?诚如只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人事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把一幅树威定霸的宏图渐次展现在刘备面前。他这番话虽寥寥数十句,却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形势,预示了政局发展的前景。对此,后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草庐数言,皆如左卷。”一个27岁的年轻人,有如此非凡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不愧“卧龙”的美称。

南阳卧龙岗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出师时上奏给后主刘禅的陈事文书。文章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矢志收复中原的抱负。

出师表竹简

《出师表》全文——

先帝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次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意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忠尽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共咎,陛下亦宜自谋,以给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分析问题深中肯綮,表意陈事言辞恳切,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诸葛亮忧虑国事、尽忠刘备的诚挚之情,读后催人泪下。古代有“读《出师表》不落泪者不忠”之说。陆游曾写诗称赞说:“出师一表千载无”。历代志士仁人,无不给予《出师表》极高的评价。

缅怀相业,诗人吟唱

早在唐宋时代,武侯祠就成为了成都的一大名胜,来拜访的官绅文人自此络绎不绝。在成都的武侯祠内,他们遣兴挥毫,写下一首华章,或讴歌诸葛亮超凡的才德,或称颂他的赫赫业绩,或哀惋他壮志未酬的一生。

这些诗,有的载于书,传于世;有的刻于石,嵌于壁,它们至今为人所吟诵。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代大诗人杜甫留下的这首七律诗,曾激起多少志士的扼腕慨叹,又撩动了多少雅士的吊古情怀。

杜甫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年)春,踏访成都武侯祠时所作。杜甫十分崇敬诸葛亮,他一生中写了10多首咏赞诸葛亮的诗篇。《蜀相》这首诗描写了当时祠宇古柏森森、绿草茵茵的景致,并以凝练的语言,炽热的感情讴歌了诸葛亮的业绩,最后对他北伐未能成功深表哀惋。

除了这首《蜀相》,杜甫还写有《咏怀古迹五首》之其四、其五——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今天我们看到成都武侯祠内诸葛亮殿大门之上的那块“名垂宇宙”牌匾的题词就是由此而来,是清爱新觉罗·允礼(即国亲王)亲笔书写的墨宝。

清国清亲王书写的“名垂宇宙”牌匾

武侯祠古柏

(唐)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慧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叶调湘燕雨,树折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厉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这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在成都游武侯祠时,借树怀人,写下的一首诗。

李商隐

李商隐曾在剑南东川节至使柳仲郢手下为官。大中六年(公元年),因审理一案件来成都。

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效忠刘备,不居功自傲的品德,为他遭逢末世,功业不就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报国无门的伤感情绪。

经先主庙作

(唐)贯休

古庙积烟萝,威灵及物多。

因此曹孟德,争奈此公何。

树古雷痕剥,碑荒篆画讹。

今朝冥祷祝,只望息干戈。

此诗为僧人贯休在成都游武侯祠刘备庙(汉昭烈庙)所作。

贯休

唐代诗人贯休七岁出家,工诗善画。唐天复年中(公元——年)入蜀,王建赐号禅月大师。

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

(宋)陆游

雨止风益豪,雪作云不动。

凄凉汉陵庙,衰草卧翁仲。

画妓空笙竽,土马阙羁鞚。

壤沃黄犊耕,柏密幽鸟哢。

尚想忠武公,身任社稷重。

整整渭上营,气已无岐雍。

少须天意定,破贱宁患众。

兴亡信有数,星陨事可痛。

陵边四五家,茆竹居接栋。

手皲纸上箔,醅熟酒鸣翁。

虽嗟生理微,亦足逭饥冻。

刘葛固雄杰,阅世均一梦。

论高常近迂,才大终难用。

九原不可作,再拜临风恸。

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寓居成都时,拜谒刘备陵庙及武侯祠所作。由于他主张抗金复国,因而对诸葛亮矢志统一的精神倍加赞扬。他一生十分推崇诸葛亮,在其《剑南诗稿》中,存有十多首咏及诸葛亮的诗。

陆游

南宋乾道八年(公元年),陆游来成都。他曾说:“予居成都七年,屡至汉昭烈惠陵。”陆游在成都期间,朝廷苟安求和,令他抗金复国希望破灭,加上同僚的讥议,使得他对官场厌倦。失望、压抑、愤懑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因此,在凭吊刘备与诸葛亮的同时,他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情。

武侯庙

(元)吴璋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熏。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此诗原本刻于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壁间,后被毁坏。《升安全集》卷五十六载此诗,名曰《武侯祠》,杨慎在题目下加注语说:“正得戊寅(公元年),予访余方池编修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云:剑江春水绿沄沄,……后有题云:此诗始终皆武侯事,子美或未过之。方池不以为然。予曰:‘此亦微显阐幽,不随人观场者也。’惜不知其名氏。”

杨慎

仇兆鳌《如杜少陵集详注》卷九《蜀相》一诗的注说:“此诗升庵阙其名,后阅《七修类稿》,载戴天锡(即元人萨都刺)集句,知是元人吴漳作也。”

《明诗别裁》卷六载录此诗,题为《武侯庙》,但误为杨慎作。题下注说:“古来武侯庙诗,以此章为最,情韵声律,无一不合也。”

成都武侯祠内的唐“三绝碑”

武侯祠

(明)李贤

感激终期复故疆,遭逢鱼水自非常。

出师才见兵威振,报国宁知汉祚亡。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莫因成败论高下,三代英才信可方。

这是李贤游成都武侯祠时的题诗。他令人把此诗刻在唐碑(“三绝碑”)碑阴上部,至今字迹清晰可见。

李贤

李贤,明代大臣。景泰三年(公元年)时为兵部侍郎,与四川巡抚黄溥同游武侯祠,并挥毫赋诗。用诗的形式歌颂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称他是超世伟人。诗句“三代英才信可方”,是根据宋代朱熹所说的“论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诸葛孔明”而来。朱熹认为,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人之后,只有诸葛亮可以作为英才的典范。

朱熹塑像

武侯祠(二首)

(明)黄溥

(一)

仗义嘘炎复汉朝,孤忠大业著云霄。

襟怀自足吞曹马,才略谁云亚管萧。

营坠将星人已远,江存图石恨难消。

我来一展频烦敬,濯濯英灵不用招。

(二)

当世人龙孰与俦,文全武备望伊周

三分割据功初就,一统经纶志未酬。

布阵有图诚妙略,出师遗表见忠谋。

托孤未付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

此诗是明代四川巡抚黄溥于景泰壬申年(年)拜谒成都武侯祠时题写的,并刻于唐碑(“三绝碑”)碑阴上部,至今保存完好。

武侯祠

(明)程敏政

扶汉曾知羡股肱,草庐三顾整凭陵。

七擒尚忆当年计,八阵犹传往日能。

惨惨荒碑留夕照,森森古柏带寒藤。

营中不是星先陨,礼乐终须望中兴。

该诗刻在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壁间,题款为:“新安程敏政题,时年十一岁也。”今尚存。

程敏政

程敏政,明代文学家。幼时就有“神童”美名。七岁随父来川,与父同游武侯祠时,题写此诗。

诸葛亮像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兴复汉室”,成就霸业,立法施度,选贤任能,“务农植农”,发展生产,联吴“和夷”,南征北伐,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所作所为,使得西南地区的蜀汉之地这一天府之国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对历史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一生正身律己、踏实谦逊,在治蜀中取得的业绩和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忠贞之节以及献身精神,都受到历代称赞和传颂。一千多年来,诸葛孔明被视作封建贤相的典范,名彪青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