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东北军在抵抗日本侵略上都做了什么?
日本人对东北的觊觎由来已久,但东北军的存在,始终是日本人心中的刺,而且张作霖对日本并不是很感冒,所以他被日本人设计炸死在皇姑屯。火速接任的少帅张学良,则迅速地拿下了东北的控制权,然后于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归属中央政府。
此时,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兵员达20万,其中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当时的东北军可以说是最好的,不但有不少大炮,还有架飞机。你别小看架这个数字,如果你知道当时中央军也仅仅只有二三百架飞机的话,你就知道东北在武器装备上是如何的富有了。
而此时,占领东北的日军有多少人呢?只有一万多人,东北军几乎是其20倍!而且战力与日军相比,并不落下风。
但这没有什么用,事变时,在日军的进攻下,张学良实行了不抵抗政策,强大的东北军只好全线撤退,一枪没放,一炮没开,而且许多重武器和战略物资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很快,东三省就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张学良本人在19日同《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枪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
溃逃的东北军,则只好撤退到平津及河北、察哈尔和热河一带,眼睁睁地看着老家被日军占领。
流离失所的东北人民,只能唱着《松花江上》来寄托对失去故土的悲伤之情。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东北军都撤了,还有一部分不同意所谓的不抵抗政策,坚决选择留下来抵抗日军,其代表人物是马占山、李杜、黄显声等。
东北军是如何来到陕西的,又干了什么?
撤出关外的东北军,这时已经变成了游子了,张学良已经不能完全自主的指挥这些军队的行动,因为老蒋干涉起来更加方便了,要知道,此时东北军基本上都是在老蒋实际控制的地盘上讨生活。
那么老蒋会让这些东北军干什么呢?自然不是打日军。
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老蒋不甘心围追堵截的失败,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总,有了司令部,就要配置部队,这老蒋就把目光对着了东北军,一纸命令下来,张学良的东北军就被调入陕西和甘肃,按照老蒋的命令对付红军。
这张学良的东北军此前应该没有怎么和红军打过仗,或者说基本没有接触过,并不知道红军的战斗力如何,但老蒋的命令让他有了深刻地体验,而且还是那种直入心扉的感受。
东北军在大的战役方面,和红军有两次,都以惨败而告终。
不知深浅的东北军大马金刀地进入了红军的地盘,在陕西省甘泉县劳山地区,遭到红军第15军团的伏击,王以哲的67军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
在直罗镇战役中,东北军精锐师与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战斗中,伤亡达余人,而红军方面仅付出多人伤亡的代价。
东北军在和红军作战的过程中,不断的损兵折将,红军方面又释放了被俘的东北军士兵,并且发布了《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张学良及东北军对与红军作战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当前主要任务应该的共同抗日。但老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依然催促东北军向红军进攻,甚至亲自督战,这为后来发生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张学良去南京前,是如何安排后事的?
张学良的东北军与老蒋的矛盾越来越大,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年12月12日,张学良的东北军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共同发动了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西安事变,老蒋在华清池被抓。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跟随老蒋的国民党军政要员。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邵元冲则在兵变中被杀,十分可惜,因为邵元冲是一贯主张抗战的,他曾说:“寇日深,中枢再不决杀贼,民必尽去,亡无日矣。”在要求老蒋抗日的兵谏中杀了主张抗日的主要人物,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讽刺。
在老蒋答应了全部抗战要求以后,张学良和杨虎城释放了老蒋等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可以说是民族之幸,也是属于自由身的张学良做的唯一对得起东北父老的一件大事。
因为后面他决定亲自护送老蒋返回南京,刚下飞机就被老蒋囚禁,这个结局,实际上也应该在张学良的预料之中,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囚,几乎就是一辈子。
张学良去了南京,谁接手了东北军的控制权?控制力如何?
庞大的东北军失去了主帅,一下子群龙无首。那么,前面说了,张学良对可能被扣留是有心理准备的,正常情况下,是会对东北军的未来做出一定安排的。
据记载,张学良在离开西安前,将立即委托杨虎城和于学忠代他指挥东北军的手谕交给了杨虎城,然后于12月25日下午4时与蒋、宋等登机奔南京而去。
于学忠当时是51军军长,驻扎在兰州,也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支持者。
但对于没有了张学良的东北军来说,显然于学忠的控制力还是有点弱,并不能完全统一和控制东北军上中下官兵的意志。张学良对东北军的控制是历史形成的,于学忠虽然能力很强,但显然不是张学良。
于学忠
张学良被囚禁后,东北军的混乱与内讧,影响巨大
由于于学忠并不能完全控制东北军,加上在张学良被扣留问题上各派做法的迥异,直接导致东北军的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发生了流血冲突。
实际上,无论是元老派还是少壮派,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老蒋放入,让张学良重新回归东北军。
元老派阅历丰富,主张以妥协换取张学良回归,但少壮派不同意啊,认为老蒋不可靠,主张以战逼迫老蒋放人,并且认为元老派都是投降者,双方的立场已经无法调和。这种情况下,一场腥风血雨不可避免。
年2月2日,少壮派领导人、激进的抗日同志会的主要成员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中下层军官,率领同情他们主张的特务团发动军变,枪杀了东北军主和将领67军军长王以哲等人,史称二二事变。
王以哲
曾经在前一天被特务团包围在住所的于学忠与何柱国一起躲入杨虎城公馆,才幸免于难。
政变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势头很猛,但终究势单力薄,除了得到十七路军部分旅团长和西安城内左倾力量的同情外,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东北军的支持,孙铭九等人不得不妥协,连夜逃离西安。
政变的主要领导人逃离,那些下级军官就没有什么好果子了。王以哲所属东北军67军对发动政变的少壮派进行了无情的打击,那些激进的少壮派分子被处分或清洗,其中枪杀王以哲的特务连连长于文俊被剖腹,高福源被枪决,4个团长被扣,一个营逃跑。
需要说明的是,被杀害的王以哲是中共党员,年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入党。
孙铭九
此次事变影响巨大,张学良留下的核心管理队伍人心涣散,土崩瓦解,东北军的第师(师长沈克)、骑兵第10师(师长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长黄永安)、炮兵第8旅(旅长乔方)等部队直接投靠老蒋,脱离东北军,曾经强大团结的东北军辉煌不再。
东北军与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方面也生了间隙,互相猜忌,不再具有此前的亲密合作关系。
至此,因西安事变所结成的红军、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组成的三位一体合作关系宣告终结。
接张学良安抚军心,被老蒋分散东调
应该说,张学良选择去南京,这个行为实际上就已经把东北军的未来置入了险境,选择去南京,是张学良个人行为,但他又忘了自己是东北军的主心骨,从这个方面说,张学良的行为是相当自私的。
东北军的内讧,给了老蒋拆散东北军的绝好机会,他一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他的结拜兄弟张汉卿帮他完成了。
我们看看二二事变后,老蒋是如何控制东北军的,以及东北军各部的变动情况。
我们知道,事变发生后,人心涣散的东北军各部态度不一,一部分迅速和中央军取得了联系,一部分对蒋不信任的部队则处于观望状态。
老蒋在如何分化瓦解对手方面是很有一套的。
老蒋先是利用东北军将领急于见到张学良的心理,安排东北军将领探视张学良,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防止东北军失去控制,二是利用张学良的影响去说服这些东北军将领服从老蒋的指挥,三,也是最主要的,让这些将领死了要张学良重回东北军的心。
对于老蒋的心思,张学良是心知肚明的,此时,他也确实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按照老蒋的要求来做。
先是张学良给东北军高级将领写的一封信中,就明确地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大家都要维护好东北军的血脉啊,要听从中央的命令,以后更要在抗日战场上打出个样子来。
然后,老蒋又让东北军代表周福成、霍守义、吴克仁(王以哲死后任67军军长)等6人到溪口见张学良。张学良再次说到,东北军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国家的,你们要听从指挥,服从调动。
不管张学良当时的实际想法,能这样说,应该说是已经不错了。
东北军各部东调情况如下:
在完成了这些动作以后,老蒋就开始了对东北军的整编。他把选择效忠的东北军部队仍留原防不动,并且给予援助;其余东北军都被分散调往河南、安徽和江苏一带,并且被重新整编。
第49军,调驻河南南阳、方城、新野一带,军长刘多荃。
第51军,调驻江苏淮阴、淮安及安徽蚌埠一带,军长于学忠。
第53军,仍驻保定及其附近地区,军长万福麟。
第57军,调驻河南周家口、淮阳、西华一带,军长缪澄流。
第67军调驻豫鄂边区正阳、罗山、武胜关一带,军长吴克仁。
骑兵第2军,未动,暂时留驻陜西,军长何柱国。
东北军各部整训、整编情况如下:
在完成了对东北军的东调与拆散以后,此时的东北军已经不能对中央军产生威胁了,对其进行缩编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是把东北军由甲种军缩编为乙种军。东北军原军建制不动,把每个军4个师、每师3团的甲种军,缩编成每个军两个师、每师两旅、每旅两团的乙种军编制,只有骑兵第2军保留3个师。
撤销原属东北军的8个师的番号,其中师、师、师番号划拨给了中央军,归老蒋指挥的第1战区直辖。
其中的第、、三个师的番号,被分配给了整编为八路军的红军部队。
东北军被整编以后,被分割为不同的作战单位,东北军再也没有聚集在一起的可能性了,整体实力大幅度下降,大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曾经强大的东北军,被拆得七零八落,老蒋也顺利的控制了东北军各部。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则被撤销了番号。
铁血抗日,湮没在历史中的最后辉煌
年77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东北军迅速开往了抗日战场。
第49军、57军和67军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东北军将士面对强大的日军,丝毫没有退缩,浴血奋战,血染沙场,他们要把事变给东北军带来的耻辱洗刷干净!
在淞沪会战中,旅长团长大量伤亡,士兵更是减员达60%。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率部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67军参谋长吴桐岗、67军师旅旅长刘启文也在淞沪会战中壮烈殉国。
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
第51军在于学忠的率领下,参加了淮河保卫战、血战台儿庄、徐州大会战以及武汉保卫战,后与57军一起挺进鲁南。
第53军转战于冀、豫、鄂、湘等抗日战场,后又奉命入缅甸、越南,对日军展开作战。
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激战之中,东北军将领67军军长吴克仁、53军副军长兼第师师长朱鸿勋、67军参谋长吴桐岗、骑兵第2军6师师长刘桂五、51军第师师长方叔洪、继任51军师师长黄德兴、67军师旅旅长刘启文、台儿庄战役中牺牲51军师旅旅长扈先梅,以及无数的东北军官兵阵亡。
东北军各部的最终结局
49军后来被老蒋拆散肢解,于学忠被剥夺了51军的兵权,53军保存较为完整,57军军长缪激流以通敌罪名被扣,57军番号被撤销,淞沪会战后,损失惨重的67军番号被撤销,骑兵第2军在抗战胜利后,被撤销建制。
从东北军里走出来的开国将军
张学良被老蒋软禁后,一些东北军将领陆续脱离了国民政府的控制,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道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原先东北军出身的将领中,就有25位被授予了将衔,其中上将有1人,中将1人,少将23人。
开国上将吕正操,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
中将万毅,原东北军第57军第师第旅代旅长。
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
年被授予军衔原东北军将领名单
上将:吕正操
中将:万毅
少将:解方、陈锐霆、贾陶、沙克、封永顺、赵东寰、于权伸、赵承金、高存信、李觉、徐明、宋学飞、金振钟、张志毅、杨有山、张加洛、罗文、纪亭榭、管松涛、郭维城、王振乾、江潮、张学思。
东北军中那些投靠日军汪伪政权的叛徒
这部分叛徒主要来自西安事变的主力人员,他们是孙铭九,鲍文樾、应德田。
孙铭九,年春在汪伪政府任参赞武官,次年因功升任山东伪保安副司令。解放后,担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
鲍文樾,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任汪伪政府军政部政务次长,年鲍文樾在台湾病死。
应德田,在汪精卫的伪政府里,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
张学铭,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年曾被迫接受汪精卫伪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
曾经在中国叱咤风云的东北军,有过辉煌,有过屈辱,有过失落,更有在抗战期间的悍不畏死壮烈牺牲的铁血与悲壮,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值得后人缅怀与纪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