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凤吹过了黄绿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中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中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向他飞奔而来.....”
这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
这是一条平平常常的小河。
多少个春夏秋冬路遥就是行走在这样的小路上、这样的小河边。那是六十年代初期,人类对空间的征服史上,发生过这样一件大事,有个叫加加林的苏联少校乘坐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他泪流满面地望着夜空,望着月亮,在荒凉而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延川县城操场上,呆呆地站着,在这一刻,他的内心产生了走向大世界的勃勃雄心。大约从这个时候起,农民的儿子路遥开始清醒地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
二十年后,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命名,大约和这个夜晚有关。二十岁左右的路遥,在故乡寂静的山间小路上行走的时候,脑子里突然间闪出的一个念头:如果在这一生要写一本自己感到满意而规模巨大的书,那一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这就是他在二十年前,给自己限定的艺术生命的辉煌期,他的艺术梦正是从青少年时代这条陕北高原普普通通的乡间小路开始的。
这是一个号称为“文化县”的贫穷小县城延川。
年,几个不安份的年轻人公然忍饥挨饿地搞起了文学,并办起了一张在全国引起反响的油印小报《山花》。这几位年轻人就是后来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诗人谷溪、陶正和路遥。挣不脱的贫穷绳索,洗不尽的饥饿忧郁,在山坡陡坡上苦苦挣扎的路遥,伏案耕耘。他的“写字台”装在军用书包内,是一块小木板,常常坐在草垛旁、土炕上搞创作。
年和年的《陕西日报》、《人民日报》均以载文,介绍了路遥创作的情况,也充分地显露了路遥文学才华。艺术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路遥所感谢《山花》的,正是如此。
年,还是一名普通编辑的路遥,在他而立之年,创作出了他第一个中篇处女作《惊心动魄的一幕》。两年时间里,《惊心动魄的一幕》周游列国,曾接连不断地投了当时7家大型刊物,狂热地寄出去,客气地退回来了。几近绝望的路遥,他把这部小说寄给《当代》杂志,如果还不能刊用,就再不要退给他,就地一烧了之。不久,很快就收到了这个杂志主编秦兆阳的一封长信。秦兆阳,亲自指导路遥修改并发表了这篇小说,并在他力争下,获得了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如果说这部作品不是被秦兆阳看中力荐获得成功,路遥之后还会不会写出《人生》、《平凡的世界》是值得怀疑事情。它整个地改变了路遥的生活道路。
路遥亲眼目睹这位濒临死亡老人,在喘息声中《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一章又一章不断头的送往编辑部来了。他曾七遍细读《创业史》,像把一部完整的机器零件全拆下来细分析,这位老人如何把生活的细流汇集成巨大澎湃的思想和历史容量的海洋。他说《创业史》史诗的品质,决不能简单地说成“山药蛋”派。91年夏天他曾说至目前为止读懂秦岭的只是这个陕北老汉。路遥把这位风云变幻时代、热情生活、辛劳创造的前辈艺术家的精神遗产,完整系统地继承下来。
一九八三年路遥在甘泉县短短的二十多天时间里,他闭门不出,完成了洋洋十三万字的小说《人生》,震动了中国文坛。《人生》于一九八四年由路遥改编,西安电影制片厂撒上银幕,荣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小说《人生》被译成英、俄、法等几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的同时,一举又夺得了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的巨大成功之后,新的创作该如何进行?路遥面临命运的重大抉择,面临生活和精神的严重危机时,他都不由自主地走向毛乌素大沙漠。
无边的苍茫,无边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个星球。嘈杂和纷乱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闻天籟之声。此间,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来观照生命、观照人类的历史和现实。在这个孤寂而无声的世界里,了望生活的场景会无比开阔,体会生命的意义也要会深刻。感到人是这样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议的巨大。你可能在这里迷路,但你也会廓清许多人生的迷津。他对沙漠的感激之情,是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部书的写作当初就是在此间的沙漠里下最后决心。
一九八八年的五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已近尾声,路遥意识到,千百万听众并不知道这部书的第三部分还在他的手中没有完成。如果稍有差错,被迫中断播出,这将是整个国家的笑话。
抄改工作进入最后部分时,他突然想将这最后的工作放在陕北甘泉县去完成。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暗示,在那里,他曾写出过自己初期的重要作品《人生》。那是他的一块“风水宝地”,艰苦的写作之后,他总要去县城外洛河散步,从《人生》的写作到现在,已经记不清多少次走过了这条小路,这是一块他永远不会忘记的土地,一条永远留在心间的小路。他说以后每次北上路过甘泉,总要透过车窗深情地了望这个地方,胸口不由一阵阵发热。文学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远胜于一切,他对于文学的祟高理解甚至使他到了倦于与人谈文学的程度。
他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地继续耕种。《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史诗品格的杰出力作,它以艺术家犀利目光,纵览中国农民十年改革的壮丽图景。为此,《平凡的世界》荣获了全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殊荣。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全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隆重举行,路遥应邀参加了颁奖大会,并代表获奖作者发了言。
一九九二年,路遥放弃公派出国的机会,带病写作以每天一千字的速度完成了六万余言的自传体绝笔《早最从中午开始》。
童年的路遥常常听五叔弹三弦,吹梅笛,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以后在路遥笔下多次成为艺术典型,他爱搞红火,在《平凡的世界》也有他的影子,至今他仍然是那么豪迈。
延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马泽:他的思想和当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当代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情绪都是密切相关的。他只所以能够在当今文坛上取得这么显赫的成就,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首先是因为他反映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
《延安文学》副主编曹谷溪:路遥从始至终,一直植根于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之中,他接触的、写的,都是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路遥的故乡王家堡村对面的山上有两个村庄、两条小河,成为《平凡的世界》里的双水村的生活原型。
榆林地委书记李凤扬:路遥同志虽然英年早逝,留下这份宝贵的财富,崇高的精神境界,鼓励着人们向前奋发。
路遥大学同学高其国:我感觉到他写的这个,生活的面更广阔了。所以,我当时有个比喻:《人生》是一座山峰的话,《平凡的世界》就是个高原,要说厚实的话,《平凡的世界》比《人生》更厚实了。
时任甘泉县委宜传部长杨子民:他觉着写不下去,就打电话把这些朋友邀到一块,啦一啦。路遥有个习惯,爱扽头发。路遥是很爱朋友的,但是他工作起来对朋友是相当严厉的,连他最好的朋友在他工作进入高潮期间,是不允许来打扰他的。
路遥中学同学曹改平:他敢于向命运挑战。但是,实际上他又是一个比较有自卑感的人,当时就是这个样子,我觉得他一直到最后都是这样。其实路遥这个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感情世界,但是他好像轻易没有这个场合,没有对象。他不愿意说,有他的苦恼、悲哀。他很早以前,觉得他什么时候那一天,他要不是因为远远的话,他就在陕北一个山沟的什么地方,他蹲到那里,死到那里,我觉得他这句话确实是太伤感了。
延安大学中文系教授包永新:他这个成功是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所以,他在这十几年的创作生涯当中,我感觉他是生活的很苦很累。
陕西作协秘书长晓雷:我站在延川县的秀延河的铁桥上,非常感慨。路遥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我们这个源远流长的大河里边去了,他只有在大海里面才能找到他的安宁。
路遥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物,也许他的本身比他小说中的任何人物更精彩、更复杂和更具有文学的独特性。然而,他不可能再去表现这一切了。
路遥去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撒手远去了。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生命的夜幕却在日上中天时降落。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他没留下任何遗言。
他原想有那么一天,早晨仍然从中午开始,投入他庄严的劳动。应该说他的路还遥远,却过早的感到疲劳,告别了生命,把自己完整地交给我们。他没能像他的祖父交给他父亲一块土地和父母亲,却把巨大的悲痛交给了父老乡亲以至整个土地。
他从中国西北自然环境最恶劣、最贫穷的深山里走出,以他充满青春的激情与梦幻的心灵,竭尽呐喊改变我们的社会,付出了极端沉重和无比艰辛的努力。
一个贫苦农民的子弟,最终却气力耗尽倒在书案上。
路遥去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