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在一个叫老庄沟的地方,还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群人,有过这样的一些故事,有过这样的一种精神......
我老家在武安贺进桃园沟魏庄村,那里属抗日根据地,而西石门、矿山、云驾岭、营井、玉泉岭、牛洼堡、崔炉、和村一线以东为敌占区,日本人称根据地为“匪区”,经常到我的家乡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家世代为贫苦农民,有山坡地两亩,勉强度日,难以虎口。父亲身体不好,常年有病,弟弟妹妹尚且年幼。年冬天,八路军在武东招收第一批兵,17岁的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当时我参军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打日本,二是因为家里太穷,想解决吃饭问题。另外,人民政府对军属很优待,农忙时地方政府会派人来帮忙,这样,就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入伍后,我们从武安出发,先来到涉县,然后又到山西黎城,被编入师独立25团一营一连,隶属太岳军分区。团长葛海洲,营长夏玉善,指导员黄风林,连长何绍宽,指导员杜千祥。我们这个连有个特点,那就是将近一半儿人都是武安涉县籍的。我们驻扎在太行边区,主要对付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进行游击战争。年的春天,天气还很寒冷,山上还有很多残雪,战士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一天下午,上级下达了命令要我们团火速向西北挺进,至于执行什么任务,战士们谁也不知道,看来行动十分秘密。我们翻山越岭,艰苦跋涉,走了一个下午,天黑时,发现已经到达了平原地带,当时黑灯瞎火的,谁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现在想想就是晋中平原。我们一连是前卫连,是为后续部队打前站,此时,何连长说:“停下,一路变三路,咱们连队已经到达了敌占区,这里有阎锡山的部队,也有鬼子的部队,一定要提高警惕,刺刀要上好,手榴弹要把盖儿打开,一不准说话,二不准抽烟,三不准咳嗽,四不准喊叫,大家一定跟上,不准掉队。武工队员,侦察员带路,我和指导员在前面,副连长断后。”我们起先是快走,后又小跑,最后开始快跑起来,后面11个连队也跟着跑了起来,跑了一夜,估计跑了有多里地,天蒙蒙亮的时候到达了吕梁山脚下,远远望去,到处是鬼子的炮楼和封锁沟,真是炮楼如林,壕沟如网。
鬼子发现了我们,在队伍后面紧追,只听后面机枪声,炮声不断。贾参谋长带领11连和12连断后,阻击敌人,其他连队火速上吕梁山。我们跑了一夜,又饿又渴又累,两腿直打晃,都快迈不动步了,战士们穿着棉裤棉袄,很臃肿,还背着武器弹药,行李干粮,这就更增加了负担。体质好的还能向上爬,体质不好的就根本走不动了,大家只好手拉手,互相搀扶着,扒着石头向山上爬。三排一个老乡,叫吕拴庆,是武安城西乡的,实在走不动了,蹲在地上说:“你们走吧,我不走了,鬼子来了我就拉响手榴弹和他们拼了。”副连长和副指导员就把他拽起,在后面推着他向前走,对他说:“现在的任务就是上山,不是与鬼子拼,上了山就是我们的胜利,绝不能掉队。”
后面的连队轮换着阻击敌人,一边阻击一边后撤。在这紧急时刻,领导让我们火速上吕梁山,占据有利地形,掩护后续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埋伏好,准备阻击敌人。等其他连队都上山后,我们就和鬼子接上火了,鬼子在下面嗷嗷直叫,远远望去刺刀闪闪发亮,指挥官举着洋刀叫:“呀唧唧,冲呀,捉活的,统统的活捉的。”因为上山就一股羊肠小道,地形对他们不利,鬼子不敢贸然进攻,丢下几具尸体就撤走了。我们这才胜利上了吕梁山。
到了山上,我们吃了些自己带的干粮。
这里是师控制的地盘,比较安全,但老百姓生活很苦,经常吃土豆、油麦、和辣椒。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一周,然后到达了离石县,准备渡黄河。
离石这地方也是师控制的地方。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给我们找了3条船。这些船不大,每次只能渡一个排30来人,用这三条船我们整整渡了一天才把整个团来人渡过了黄河。
渡过黄河就到了陕北的佳县,从佳县又经过米脂,绥德,清化砭,最后到达延安。
我们没有住在延安,而是从那儿路过住在了离延安七八里远的高桥镇。高桥镇和延安都在一条大沟里,四面是黄土高坡。夜晚,远远地能望见延安窑洞里闪烁的点点灯光。
我们在高桥镇住了3天。一天早晨,我们团在老乡的打谷场上集合起来,整整齐齐坐到地上相互拉歌,唱“三大纪律,八项主义。”唱着唱着,就看见一辆吉普车由远而近驶了过来,到我们部队跟前就停了下来,车门打开,从车里下来一个人,葛海洲团长和政委一见此人就迎了上去,立正敬礼,然后亲切握手。因为年前在涉县听过刘伯承师长讲话,所以我马上意识到这个人是刘师长。刘师长穿一件旧的黄色棉大衣,戴军帽,戴黑色墨镜。此时,葛团长说:“刘师长看大家来了,欢迎刘师长的到来。”我们热烈鼓掌,在这里能见到刘师长,我们心里感到特别激动,特别亲切。团长说:“大家欢迎刘师长讲话。”我们又鼓掌。刘师长站在地摊儿上,手里什么都没拿,他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你们经过艰难的路程,跑到延安,咱们又在这里见面了,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又是一阵热烈的鼓掌。刘师长的声音很洪亮,整个打谷场任何角落都能听到他的声音。他接着说:“延安是个好地方呀,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抗日的指挥中心,是毛主席占的地方,是全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