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客商订了10多箱黄瓜,要赶在早市之前摘好、打包上车,及时送到农贸市场。”3月6日一大早,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村民张小娃来到大棚里,虽然腿脚有些不便,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干活的麻利劲,不一会儿工夫,一箱箱黄瓜就已经摘好,等待客商取货。“现在安心种大棚,依然能有好收入呢,去年纯利润就达8万多元。”张小娃说。
“我18岁那年,上山帮父母捡柴,回来的路上,三轮车发生了侧翻,右腿骨折,就落下了残疾。当时觉得生活一下子陷入了黑暗,但是好在这些年都过来了。”张小娃感慨地说。为了维持生计,他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可是生活一直不见起色。“特别是结婚后,老婆生了双胞胎,孩子的奶粉钱对我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时能借的亲戚都借了个遍,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张小娃说。
“就算现在走不到人前,也不能让别人小瞧咱,一定要争口气,改变现在的苦日子。”这是张小娃发自心底的声音。正当他焦急地不知道该发展什么产业时,村上干部给他带去了好消息。年,在政府贴息贷款支持下,张小娃以每年元的价格租了一座大棚。
然而,村民对此却一致看衰,背后议论纷纷,说张小娃是瞎折腾、穷折腾,更有甚者说他“仗着自己腿残,折腾政府的钱不心疼”。张小娃不管这些流言,只顾干自己的。
万事开头难。种植大棚蔬菜,对体力、技术要求都很高,张小娃腿脚不灵便,无论怎么努力,他的进度都要比别人慢很多。为了不耽误农时,他只能起早贪黑地劳动,看着棚建好了,便在当年农历9月份栽上了黄瓜苗,看着一大棚的黄瓜苗,张小娃喜滋滋地笑了。
“劲儿也使了,菜也种了,但收成却不怎么样。”张小娃介绍道,因为方法不科学、技术不熟练,第一年种大棚基本没挣到钱。
在他正愁着不知如何是好时,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员进棚找到了原因,他们发现澳宝新秀这个品种的黄瓜不适合在这里种植,正常的黄瓜下架是在农历的6月份,可他的黄瓜在农历的2月份就下架了,卖出去的黄瓜没有多少利润,虽然摆脱了贫困,但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你不要灰心,及时更换品种,产量一定会上去的。”县蔬菜服务中心主任薛延斌鼓励道。“曾经的我很绝望,也很想放弃种大棚,但看到薛主任那么鼓励我,他又是专业人员,说的肯定没错,否则还要吃亏的。”从当初想放弃种大棚,到现在打心底里感谢技术员,张小娃说,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他不仅找相关书籍翻看,而且每次外出学习,他都会积极报名,每次农业专家进村讲课,他都坐在第一排。终于在年的9月份,他种了号的黄瓜。
张小娃一家虽然贫苦,但也温馨融洽,夫妻二人都为了更好地生活共同努力着——妻子李叶总是默默地守在他身边,帮衬着干一些地里的粗活,虽然是朴实的农民,但是很会心疼丈夫,看着张小娃干活辛苦,嘴上不说什么,可手里的汗巾常常轻轻帮他擦去额头的汗水。两个儿子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但是在妻子的悉心教育下也贴心懂事,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已经会帮助家人干一些活了。
苦心人天不负。在扶贫干部及村干部的热心帮扶下,更在他自己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下,大棚里的黄瓜越长越好,年纯收入就达4万余元,张小娃便又租了一座大棚。
说到这里时,张小娃顺手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还向记者介绍:“咱们这儿的黄瓜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虽然今年的价不如往年,但两个棚收入8万余元不成问题。”
“现在真是有菜有肉,电视冰柜也有,走在街上别人还会主动跟我打招呼。”说起生活的变化,张小娃开心地笑了,他说,“如今虽然我的日子过好了,但是我也要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更多像我一样曾经为生活奔波的人,只要信心不倒,肯吃苦,科学种植,好日子迟早会来的。”
BZZ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