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桥镇乡奶山羊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县果业中心技术员教果农挖防冻坑
●石门镇南沟门村大棚蔬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下寺湾镇的香菇成了村民致富的“香饽饽”
●贫困劳动力在招聘会上寻找合适的工作
“脱贫攻坚工作需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去抓,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严防返贫与脱贫退出同样重要。已经退出的贫困村、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要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尤其要持续巩固推进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稳定长效机制……”面对脱贫攻坚整改工作,甘泉县扶贫局局长南梓富如是表态。
根据省、市、县、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要求,甘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问题为导向,加强薄弱环节,高质量抓整改、防返贫、净环境,全面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巡视反馈的5方面17个问题28个整改事项,现已整改8项,取得阶段性进展15项,剩余5项正在积极整改。
抓整改助推扶贫向高质量迈进
“现在的天气还不稳定,大家要在果树周边挖一个大坑,把剪下的果树枝头和玉米秆等放在坑里,如果气温下降的话,就把里边点着,但不要让着火,只是冒烟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防寒……”4月22日,县扶贫局、果业服务中心邀请市果业技术员刘光东在下寺湾镇下寺湾村的果园里,为来自全县各乡镇的余名果农讲解防寒及果树修剪知识。
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发展和就业是助民增收的动力,面对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产业技术缺乏短板,全县开展了“春风行动”和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一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技能培训71期,并将课堂放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民提升产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全县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重点发展设施蔬菜、水果等5项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瓜果、苗木、花卉为主的休闲采摘和观光农业,解决了余人的产业发展难题。
在工作纪律方面,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正风肃纪教育整顿活动;在助力就业方面,甘泉县开发公益专岗、特岗个,组织24家县内企业开发了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人;制定了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预案,启动了风险补偿机制,确保了扶贫小额信贷良性运转,使批人从中受益。
针对基础设施管护制度,甘泉县成立了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完善农村道路运行管理机构,落实管护责任和运行管理经费;针对个别贫困户因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需用水、用电的情况,逐一进行解决,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用电提供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对农村危房改造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现排查出农村居民住房存在隐患的下寺湾镇洛家沟行政村台儿洼的王六全等8户“四类重点对象”,现已开工建设3户,竣工1户,确保了住房安全。
防返贫巩固强化脱贫成果
4月22早晨,太阳暖融融地照在甘泉县石门镇油粉村刘福意的大棚上,他早早地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这茬蔬菜长势很不错,不久就可以上市了。”
刘福意曾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年通过种大棚成功脱贫,但他的身体状况不太稳定,持续支出的医药费导致资金周转不开,延误大棚种植,从而出现返贫现象。
“我通过村互助资金协会贷款1万元,做好了蔬菜防虫工作,还施了有机肥,使我的大棚菜顺利运转起来,不用愁资金周转的问题了。”
为了使扶持资金发挥好作用,巩固脱贫成果,甘泉县出台了《年甘泉县农业产业建设暨巩固脱贫成果扶持办法》,按照脱贫户发展产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使用扶持资金,充分调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中长期产业的积极性,确保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占比只增不减。
开展“村分两档、户分四类”细致研判,并依据研判结果,精准抓攻坚、防返贫、固成果。
甘泉县从3月20日起,各乡镇书记、村支部书记对照“57”标准(贫困户退出5条标准和贫困村退出7条标准),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建立两本台账、四张清单。
同时,通过研判,开展“两个查找”,即查找出全县退出村、脱贫户巩固和贫困户脱贫的风险、短板所在,查找出中央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在该县基层的具体表现,建立巩固成果、脱贫攻坚两本台账和任务、措施、责任、时限四张清单,确保贫困退出“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据统计,全县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村39个。目前,在册贫困户户人,贫困村已全部退出。
净环境共建美丽城市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人居环境卫生的改善是村民生活质量提升的第一步。
仲春四月,走进甘泉县石门镇和平村,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休闲广场、爱心超市、学思堂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正忙着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清理杂草,在薛生爱家中,新改建的冲水式厕所干净环保,“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
“大家的生活垃圾再也不会随地乱丢了,都有统一的归置点,道路两旁种上了花花草草,村里的环境面貌大变样了呢!”村民薛生爱高兴地说。
近年来,甘泉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县城乡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四点两线”(县城和镇、村驻地及村庄周边,公路沿线、铁路沿线)为重点,清除垃圾、美化环境。
在道镇南义沟村,充满风情的小山村里,温馨干净的农家院落、统一规划的立面围墙,整洁美丽;古朴典雅的村头凉亭下,老人们在一起开心地唠着家常;宽敞干净的通村水泥路,是通向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承载着村民满满的希望……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带来了山清水秀、路畅灯明、村容整洁,更提升了全县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中之重。甘泉县各乡镇(街道办)、各部门单位进行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五个方面,抓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启动“综合示范、百村整治、万户整洁”行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按照省市“八清一改”工作要求,甘泉县在所有乡村深入开展了“弄干净、无污染、环境美”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部署了7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桥镇乡闫家湾村,下寺湾镇张家沟村,石门镇石门村、和平村,劳山乡杨庄科村,道镇南义沟村,美水街道办曲里村)建设任务,并作为“厕所革命”的试点村进行了系统规划,全面启动实施。
截至目前,全县清理垃圾参与人次余人次,出动铲车等大型机械15台,集中清理垃圾余吨,清理整治重点河段、公路沿线卫生死角余处。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甘泉县根据村庄布局、居住集中程度等条件,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鼓励釆用涝池净化、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净化生活污水,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在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方面。甘泉县坚持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原则,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广完成上下水道水冲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粪尿分集式、三联通沼气池式等五种类型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和居住集中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卫生厕所,旅游乡村推进景区厕所建设,加强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
目前,启动“厕所革命”试点村石门镇和平村等7个村,建成新型卫生厕所18座。洛河、劳山河等主要河流和国道、甘志路、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公路沿线的直排厕所已全面清理。
为全力推进村容村貌提升,甘泉县大力开展村庄公共空间和院落环境整治,清理道路两侧和村庄内部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拆除破损废弃房屋等建筑,开展废弃宅基地复垦。同时,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合理选择生态效益好的树种,以乡土苗木和经济果木为主,开展“四旁”绿化,引导农民义务植树,实施村庄四周林带建设。
随着环境的改善,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乡(镇)在党委书记、村组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每周至少进行1至2次的集中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并且逐步向户上拓展,真正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甘泉县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引导农民在秋收后,把秸秆粉碎,通过深耕翻在地里,这样不仅环保还能肥沃土地。目前,这样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全县建成6个,集成推广了秸秆收、储、运、用典型模式,建立秸秆综合化利用长效机制。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脱贫攻坚,时不我待。正视问题,知行合一,整装再出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甘泉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将戮力同心、铿锵前行。
来源:(延安日报)
监制:曹圆宇审核:路延编辑:陈露
甘泉宣传天天快报甘泉宣传新浪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