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这是刚爆的玉米花,还热乎着呢,我给你装点尝尝。”甘泉县下寺湾镇贺家坪村贫困户周兴富见到王春晖来到自家的爆米花摊位,高兴地招呼他品尝刚出炉的爆米花,“小王对我们村里的老人非常关心,生活上有啥困难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周兴富口中所说的小王是甘泉县下寺湾镇田家沟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王春晖。田家沟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人,年在册贫困户15户31人,是尚未退出的贫困村。年8月,王春晖被甘泉县经济发展局选派到田家沟村,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王春晖(右一)与贫困户贺秉丽夫妇谈大棚产业发展
了解民情民意解决百姓之忧 为得到村民的信任,王春晖每天除了要做好驻村日常工作外,还要抽出时间走访群众,与乡亲们说家长里短,找致富门路。一个多月,他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认真分析村民的实际情况,对于哪家适合产业扶贫、哪家适合教育扶贫等都了如指掌,工作因此也有了很大起色,慢慢地成了乡亲们信得过的好帮手。 今年62岁的周兴富是最让王春晖牵挂的一家,妻子肢体残疾,儿子智力残疾,加上自己年老体衰,没有一技之长,仅靠几亩玉米维持生活。王春晖日思夜想如何才能让这一家走出贫困。为此,他主动协调村委会,为周兴富在村上谋得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又为其儿子争得一份公益性保洁员岗位,还协调帮扶人为他家送去了2头猪崽。算起来,周兴富今年的家庭纯收入达到元。 苗育林,今年51岁,丈夫身体残疾,丧失劳动力,因此家中里里外外全要靠她一人忙活。王春晖就主动到她家里了解情况,当知道苗育林有发展养猪产业的意愿,却难以筹措资金时,王春晖主动上门找其亲戚朋友做思想工作,帮其筹措资金,并积极协调养猪场地,让她发展起养猪产业,还帮她联系销路。不到一年时间,苗育林已售出余头猪,收入5万元以上。 在田家沟村,王春晖把每一户群众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困难。看到村里的贫困人口一天天减少,王春晖也跟着高兴。 谋划产业发展助力百姓增收 驻村以来,王春晖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田家沟村以种植大棚黄瓜为主,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了解这一情况后,王春晖积极与第一书记研究村上产业发展,带领村干部和部分贫困户多次赴安塞、劳山、大荔等地考察养驴、香菇、桃树、冬枣等产业,并召集田家沟村大棚种植户进行座谈,最终决定以园区转型为突破口,培育大棚采摘形成主导产业,不断提高村民收入。 “小王为我们的大棚转型出了不少力,又是帮我们协调落实贷款,又是调运树苗。今年,我的两座大棚都种上了桃树,完了还准备套种小瓜呢。”田家沟村贫困户贺秉丽说。 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王春晖还积极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致力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与洛河川腌猪肉食品公司签订销售生猪、收购豆角、提供创业指导的帮扶协议;与甘泉袁氏农康商贸有限公司签订小杂粮购销协议,提前对村上农产品的销售做了准备。同时,积极与镇政府沟通协商,将村上30万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到甘泉县人居环境改善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下寺湾人民公社大食堂,率先在下寺湾镇实现每年“3万保底分红+收益分红”,既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实现了在册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驻村,不仅要让老百姓脱贫,更重要的是得致富奔小康。既然干上了这份工作,我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老百姓日子好起来了,我就高兴了。”王春晖说。
(来源:延安日报)
监制:曹圆宇审核:马磊编辑:步雨杭
甘泉宣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