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属河北省唐山市管辖。地处京津唐中心地带,自古就有“北京东大门”之称。玉田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这里是无终国,至今玉田县城一条横贯东西大街,名字就叫“无终街”。在京沈高速没有通车以前,是北京通往关外的必经之路。提起玉田县的来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晋朝有一个叫“干宝”的文人,写了一部书叫《搜神记》。里面记载了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河南洛阳有一个叫阳伯庸的年轻人,由于河南大旱,没法生存,就和全家人流浪到了燕山脚下的无终国。在无终山上搭建了两间茅草屋,把一家人暂时安顿下来。在洛阳时阳伯庸是一个“中间商”,就是给当地农户买卖土特产品牵线搭桥,买卖双方适当给点儿佣金,勉强度日。
到了无终国,由于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一时找不到生意来源,就在半山腰上开荒种点儿玉米。正赶上那年天气大旱,刚出土的玉米苗,眼看就要旱死了,山上又没有水井,只能到十里地以外的山下去挑水。路上遇到很多逃荒的百姓,饥渴难耐,阳伯庸就把水给了灾民喝了,当年玉米颗粒无收。老父亲又卧病在床,阳伯庸整天端屎端尿,没有半句怨言,侍候老人,直到两位老人都相继病逝。
阳伯庸自己在老家时,曾经做过补鞋钉掌的小买卖。看到每天从门前经过的路人,衣衫褴褛,破鞋拉挂的,就在自己门口摆了一个修鞋摊,免费为过路人修鞋。当地人对这个热心肠的小伙子都很喜欢,见他三十几岁了,还光棍一人,有个热心的张大妈就想给他张罗一个对象。
无终山下有一个徐员外,家里很富裕。唯一让老两口子闹心的就是没生儿子,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如今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家里的门槛都让前来提亲的人给踢破了。怎奈这位姑娘眼界很高,没有一个看中的。这天张大妈来到徐员外家,给阳伯庸提亲。姑娘听说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不仅孝敬父母,还助人为乐,倒是很愿意。可徐员外一听是山上从外地逃荒来的那个穷小子,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啥也不同意。
可这位徐姑娘还是个认死理的主,非阳伯庸不嫁,并且以绝食威胁他老爸。张大妈也是个热心肠的人,三天两头往两家跑,总想促成这段姻缘。徐员外被逼的办法,只好来了一个“缓兵之计”,让张大妈给阳伯庸传话,就说他如果能够拿出两斗玉石做彩礼,就把自己的宝贝姑娘嫁给他。徐员外想的是,你个穷小人,谅你也拿不出来,等时间长了,这事慢慢过去了,再给闺女找个有钱的好人家。
阳伯庸听了这话,心想:“我又没有‘阿拉丁神灯’,上哪里给你找这两斗玉石去,你这不是明摆着难为我吗?”送走了张大妈,自己赌气躺在床上,早早就睡了。恍惚间,一个白胡子老头走进屋,跟阳伯庸说:“小伙子,不要着急,我给你一把石子,你到北面麻山上找一块空地,像种玉米那样种到地里,不消十天,就能长出白玉来,到时候你就拿它去娶媳妇吧。”
阳伯庸从梦中惊醒一看,枕头边果然有一把白色的石子。第二天,阳伯庸半信半疑的把石子拿到麻山上,找了一块平整的地块种下。十天后,来到这里一看,满地里长出的都是晶莹剔透的白玉石。他急忙用袋子装了一些玉石去徐员外家,徐员外没办法,只能将女儿嫁给了阳伯庸。
成亲那天,那个白胡子老头也来贺喜了。他悄悄地告诉阳伯庸,自己是麻山上的山神,说阳伯庸的善举感动了玉帝,是玉帝让他来帮助阳伯庸的。并且跟他说,你可以把剩下的玉石采出来卖钱,你们小两口就可以过幸福的小日子了。可是阳伯庸却说:“山神爷,这里太缺水了,你把剩下的玉石变成甘泉吧,让它浇灌山下的土地,好让地里庄稼丰收,老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山神对阳伯庸高尚风格,竖起大拇指。
冬去春来,朝代更替,转眼到了唐朝武则天当政。这天,武则天传丞相狄仁杰上朝,让他遍查天下忠义孝道之人,给他们树碑立传,以励后人。这时候的无终国已经是无终县了,当地人就把阳伯庸的事迹报了上来。武则天一听,大喜,亲自下旨,对阳伯庸要大力宣传,并且把无终县改为“玉田县”。
至今,在玉田城北5公里的麻山上,还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古人种玉处”五个大字。据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玉田知县魏德茂让石匠雕刻树立的,被列为“唐山市重点保护文物”。前两年,玉田城内新建了一个公园,命名为“伯庸公园”,以示纪念。这正是:
种玉青石田,伯庸笑开颜。
石子换美妇,无终变玉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