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节假日出行遇人山人海的经历,有好多年错峰出行。近年恐怕想出行,只能又要选择节假日了。朋友五一邀约去上海苏杭,或陕、山西,果断北行,还好一路畅行。
一壶口瀑布
几年前去过壶口瀑布,那时在山西段观壶口,对壶口奔涌而下的黄河水气吞山河般的气势记忆忧新。恰好这次去陕西段观壶口,人说陕西段看壶口还是比较好看,也算了遗憾。陕西观壶口段的地势多样,可高,可低,可远可近,可正,可斜,观瀑布的点很多,不同的位置可多角度观瀑。走下来拍下来,对于爱美拍和摄影人来讲,不失好的观瀑处,但缺少了山西段观瀑给人的那种震撼和气势。
两次观瀑都是旱季枯水期,有机会了还要去感受雨季瀑布的壮观。
二甘泉大峡谷
甘泉县属于陕西省的延安市,甘泉大峡谷位于甘泉县雨岔村。去过很多的大峡谷,见过峡谷里的树草、河流、瀑布,所以对峡谷的印象就是被两山间的一条沟。来到雨岔村的大峡谷,才知道这并非想像里的峡谷,从地面上看就是黄土高坡里经风沙,雨淋冲开的一条地缝。可能附近有很多条这样的地缝,景区开放的只有桦树沟、丹巴沟和牡丹沟这三处,三条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需乘座景区大巴。
桦树沟,沟很深,很长,说是全长米,上面看如地缝,缝里面却别有洞天。沟里两边山壁是红色的石岩,石岩上现着深浅不一的层层波纹,波纹随石岩的凸凹起伏,有的石岩上还布满了青苔。人说这里观赏的最佳时间在中午,经太阳光线照射,洞里的红岩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就是天公不做美的阴天,也让我们对沟里奇特的景致惊叹。有的地方在光下真的有点像宫殿,有地方的波纹像卷起的波浪、像帷幕、像老树的年轮。沟里的空间时宽时窄,曲弯多变,每一次的宽窄曲弯过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从沟缝里出来,看见路边一牌子上写着桦树村,土坡上长有些许的桦树,所以才叫桦树沟吧。
丹巴沟,沟不长,也不深,空间大多的地方相对狭窄,有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石壁也没那么直立高大,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石块,波纹随岩石的形状而改变,有如漩涡,如射线。
牡丹沟,看到景区外张贴的宣传画,似明白为何称牡丹沟,分布的岩石像极了层层的牡丹。牡丹沟很短,空间时高时低,大多的石纹没那么深,那么清晰。进去我在找着牡丹状的岩石,看到有点旋转重叠的岩石,我觉得像了牡丹,拍进镜头里则更像花心,如果镜头再扩展些,拍到的可能就是朵牡丹了,只可惜一直人流不断,不会给你这机会。还有一处拍出来又像了花瓣。
甘泉大峡谷,一处地缝里独特的丹霞地貌,不得不叹服黄土高原里这一风雨造就的大自然奇观。
三波浪谷
波浪谷,位于陕西榆林市靖边县龙洲乡的闫家寨子,我们到达景区附近的一个镇子里近傍晚,说是景区到这不足两公里。据说波浪谷的景区有1至4个观景地,我们选择了不收费的3个地方,因为不收费的地方方便拍照。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包了住宿老板的车,先后去了三地。
第一处是在一个高坡上,山坡不高也不大,上面红色的岩石表面经风雨冲刷留下长长的波纹,有的岩石上被冲刷成道道沟,看似像翻涌的海浪,还有的岩石拧在一起,像冰淇淋。这里是一片丹霞地貌,说是波浪谷,但却没在谷里,也许收费的景区里才是真正的波浪谷吧。
第二处说是水上丹霞,只见它在一汪水的坡边上。有一大片层层波浪状的红色岩石被丝网拦着,绕过去就看到下面水边又有一片平整的波石。从上面看就像是起伏不定的水面,波纹时而打着旋,时而浪打浪,时而打着圈像堆起的祥云,看上去还是很壮观的。上面去到下面很深很陡,没有像样的路,一条窄又高低不平看起来有点险的土坡通下去。看同伴下去了,犹豫的我禁不住也下去了,这才知道其实也没那么险。
离开这里又去了一处说是摄影基地的地方,这是一条深沟,沟里有一条河。站在高处突然发现远处对面,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地方,原来我们是到了水的另一面。到这里才发现,这条河水是那样碧绿,很奇怪在这四季狂沙肆虐的黄土坡上,竟会有这么一条碧水。有人说这儿是鳄鱼弯,对面山壁上面鱼嶙般的地表伸向河囗,真的像鳄鱼。坡上的波浪地表也很特别。
四碛口古镇
碛囗古镇位于山西吕梁市临县境内,有“自古黄河第一镇”之说。到了那才知古镇背靠山,临黄河而建。山上有一庙,叫黑龙庙,面朝黄河,站在上面可一揽眼前黄河较宽的水域,及河边大片的房屋,真的有一种重镇的感觉,好像还有一种庙的威力在。黑龙庙跟我见过的庙不同,香火庙正对着是一戏台,只见院子里即有香客出入庙门,也有游人在戏台上拍照,还有很多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坐在院子里画画。戏台上走过一长廊,站在上面黄河、临河的房屋尽揽无余。
山下的村舍依山傍河而建,中间一条顺山顺河的街道,串起了两边多个通向河边,通向山坡的弯曲小街。看到一条小街,我们试探着走进去,认为它应该能通向黑龙庙旁,结果拐来拐去却通向了山坡,只好原路返回。这里有很破旧的房屋,还有很多标有商号的店铺。走在小街上不时还会遇到画着老房子的画家。由于时间急促,没能走到村子的尽头。
五李家山古村落
李家山古村位于山西临县,离碛口古镇不远。据说画家吴冠中称这里:外观像一座“汉墓”,一进去又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当地人说这里的形状又像是一支凤凰。
这是一座∪形布满窑院的小山,小山很陡,窑院依山势错落而建,就像村里的老人讲解的那样:你家的房顶,就是他家的院子。房子依次相连至山顶,正面看上去有种层层楼房的错觉,直到山顶的房子也是窑洞。
李家山说是早年由李姓两大财主在此选址建房后改称,两大财主分别在∪形山上东西两侧建宅院,有东财主和西财主家之称。据说这儿保存最完好的清时宅院为东财主大院,请来村里年长大妈来讲解(没客人请时她还在村头卖农产品),详解了东财主院考究的大门,门楣上的字,门上的栓,门洞旁石礕上的图文,都有考究。院里无人,大门紧锁。大门外有画家在此画画。站在这里看向对面,发现对面上下山的道路很特别,有两条相连的X型小路,也许是上下山走起来不那么费劲,才有了这样的路。
我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转遍了村子的每条小路,竟没见着村民几人,大部分的院子无人居住,我们借住的西财主家的主人,那也只是春秋旺季接待游人,淡季就离开。碰上见到的只有村头三四位卖土特产的老人,还有距西财主大院不远下面的一宅有人出入,看墙上的说明这儿是拍影视剧的场所,平时也接待游人住。久居城市久了山里毕竟诸多不便,居民都搬出去住了,少有的老人还坚守在这里,接待游人的住家也成了临时的住客。路上倒是碰到两三拨旅游团队,也只是匆匆而过。
也许这样的窑院现在和将来都不会重现,但愿这片建筑群落会延续不断地有游人光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