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德富
庙会,本来是宗教信仰者集会的场所。现在成为旅游观光、生意洽谈、与外界联络的好去处。
一年一度的甘泉山庙会人山人海,有万人来潮的盛会之誉,千人朝拜的盛况。历年来是商家聚焦之地,远近游客络绎不绝。
周边僧侣慕名前来朝拜,朝拜盛况空前绝后,僧人开光、诵经、念佛、隆重、典雅,让游客大饱眼福。也为生意洽谈、外界联络牵线搭桥。
政府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进行诱导,并组织大量的人力、警力与当地的志愿者积极配合维持治安,确保盛会有序开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甘泉山庙会如此盛行呢?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名人效应
甘泉山,位于盱眙县城北官滩镇都梁寺境内,地处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北面面临着著名的圣人山,西面连接着观光博览的圣山湖,东面与皇家园陵明祖陵隔河相望,南面与盱眙第一山毗邻。
山中有一口古井,水质清香,水味甘美,故称“甘泉”,井旁矗立着“淮南第一泉”的碑刻,昭示着一个令人神往的传说。
此碑,相传为宋代人所题。特别是两汉时期,项王城楚怀王熊心建都于此,为后人留下了义、姑俩的丰功伟绩和美好传说的面纱,演绎出佛教圣地的传统诗篇。
(楚怀王)
——话说义帝熊心的缘来
义帝的生年还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他死于公元前年,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之孙。在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拥立熊心为王,定都在盱眙。
楚怀王熊槐客死秦国后,导致楚国灭亡,听人说孙子熊心在盱眙西部山区牧羊。在项梁抗击秦国时,为了号召天下百姓积极抗秦,于秦二世二年六月的一天,寻找到熊心,并将他立为王,便叫楚怀王,在盱眙圣人山、甘泉山一带建都于盱台(今盱眙)。
不久,迁都彭城,项羽尊称为义帝。汉元年的十月,项羽强迫他徙迁到郴县,秘密命令九江王英布杀死他。义帝被杀死的时候,他的女儿楚皇姑年仅十四岁,不听从项羽的摆布,自己吊在树上死去。
盱眙人民在天台山建有义帝祠,还在旧县署后面建造了皇姑庙,用来纪念楚怀王熊心以及他的女儿,可以说独居匠心,是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料。
——熊心定都盱眙的前前后后
秦二世元年七月,正好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安徽西寺坡镇)起事反秦的时候,这时候,陈胜、吴广建立起国号为“张楚”的政权,陈胜自己称为楚王。九月刘邦在沛县也拉起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自称为沛公。
同时,项梁、项羽叔侄两在斩杀了会稽郡的郡守后也组织起一支反对秦国的农民起义军,项梁自称为武信侯。
在秦二世的二年腊月,陈胜的农民起义部队被秦国的大将章邯打败,战死于沙场。这一年的六月,项梁为笼络人心组织人员为陈王发丧,并进行浓重的祭祀活动后,号召刘邦以及各路农民起义军将领共同商量反抗秦国的计划。
在谋士范增多次献计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事首,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为能不复立后也。”
(范增)
项梁觉得很有见解,于是就采纳了范增的这个合理化建议,在秦二世的二年六月,在盱眙西部山区找到隐匿于荷笠股肱之间,出入于荒山僻谷之地的牧羊人熊心,并将他拥立为王。
为纪念熊槐客死秦国,仍然称为楚怀王,定都在盱台(今盱眙),建立起楚国的政权,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拉起抗秦的大旗,吹响了灭秦的号角,一时之间,各个起义部队纷纷响应,由几千人,发展到上万人,最终到达几万人。
由于盱眙地处楚国腹地,前面有淮河水流经的洪泽湖着为阻断,后面又有会稽、九江两郡作为天然屏障,东面有陈婴率领的农民起义在东阳县相互支援,这样就可以说是民心所向,所向披靡,又能达到平安无险地步。
因此,项梁就任命陈婴为上柱国将军,辅佐楚怀王熊心定都盱眙,才不断把政权稳定了下来。
(项羽)
于公元前年的九月,秦国大将章邯组织军队在定陶打败了楚国的军队,项梁在逃离的过程中不幸中枪丧失生命,楚国的军队将士惶恐不安,纷纷往后退撤。
就在这关键时刻,楚怀王熊心为稳定军心,重整旗鼓,挺身而出,承担了起义军西楚政治的军事重任,果断地将都城从平安无险的盱台迁至前沿阵地彭城,并任宋义为上将军,号称卿子率领的冠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
在这美好的愿望下,缺乏正确的指挥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像盱眙一样的风水宝地)而受损。
——听从项羽的北上建议,离开盱眙而香消玉损
楚怀王雄心听从了项羽的北上建议后,迁都彭城,没有及时认清项羽的野心,被项羽高帽子带在头上(称之为义父),再加上自己一时头脑膨胀,考虑问题欠妥而趁机夺取项羽的政权,部署楚国军队防备秦国军入侵,同时重用刘邦、宋义、陈婴、吕臣父子等非项氏将领,架空项羽的权力,熊心任命刘邦为砀郡长,同时封刘邦为武安侯。
秦国大将章邯消灭项梁起义部队后,认为楚国的军队已经不足为祸患了,于是就率领军队北上抗击,和王离率领的秦国军队合力抗击赵国军队,将赵国军队围困在巨鹿城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赵国国王派使臣前去求援。
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率领项羽等将领北上去救援赵国,让刘邦率领起义军西进攻打秦国军队,为了激励将士在出发前发布了著名的所谓“怀王之约”,这份约定严重地影响了熊心与项羽的关系。
项羽认为熊心有意压制自己,便耿耿于怀,当起义部队离开了熊心的控制后,项羽就借故宋义指挥不当,在争吵中杀死了宋义,并顺利夺取了宋义的兵权,在巨鹿之战中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先派军队阻断章邯的军队,用生力军围剿“王离的军队”,等消灭王离的军队后,再集中大部队逼迫章邯军队投降,等章邯军投降以后并将其杀掉,这样就基本上歼灭了秦军主力。
而刘邦率领起义部队一路顺风攻打进入关中后,就一边派人守住关中,一边又消灭了秦国的其它军队后,知道自己军队不如项羽军队强,就退出关中,进行部队修整,做好养精储锐。
当项羽率领大部队入关后,就抛弃了所谓的“怀王之约”,表面上尊称熊心为有名无权的“义帝”,实际上大行分封天下的18路诸侯,并将熊心迁移到彬县,当义帝熊心由彭城南下赶赴彬县的途中,项羽秘密命令三王诛杀义帝,义帝经由九江国前往彬县时,被英布派人追杀在彬县境内,这便是有名的离开盱眙北上而导致的香消玉损的面纱。
二、据传说义帝显灵建庙供佛,成为佛家名胜之地的面纱
——佛家名胜之地是怎样来的呢?
根据传说,有一天,有一名士外高僧游客路过甘泉山,在山腰看到一群凤凰,于是与这群凤凰追逐打闹起来,打着打着,一直打到四百八十六步的山腰,一不小心,一脚滑入在草丛中,就扭伤了脚窠,在疼痛疲惫中昏睡过去,梦见义帝和凤姑在此地用傍边的泉水搅和草药为他疗伤,等他醒来后就不见了,为了报答义帝凤姑的治疗,他在此休养期间建立起一草棚,后供路人纳凉休息。
后人根据这个传说,在此修建一座庙和两间草房供云游四方的僧人住宿、食用。
刚解放的时候,此地童山濯濯,仅有破庙一座,两间破草房,供奉着佛祖啊,菩萨啊好几尊!游客也很少来往,一直到了民国38年的8月,才有泗洪人王执中离开家当和尚入住这个寺庙里,当地的老百姓称他为王道人。
到年的时候,原来的破庙重新扩建成大殿、僧房,这个时候出家僧人已经有4个。到了年的时候,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宗教的盛行,在贤达志士的倡议下,政府投资在原来地址上重新修建,才建成了今天占地4万平方米、背靠着甘泉山、三面环绕淮河水、成为了风景秀丽的都梁寺。
当都梁寺建成以后,各届主持人不负政府重托,一边精心修佛,以精锐的佛理吸引修心参佛信徒,云游四方雅士,云集于甘泉山;另一边主动联系有佛理精英讲佛受法,致使每年的四月初八,在都梁寺举行甘泉庙会,信徒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有万人攒动,香火旺盛,成为佛教胜地、文化名山的面纱。
——甘泉山的传奇故事成就了美好的面纱
甘泉山之所以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传奇故事。除了义帝、皇姑的事迹和佛教的传说外,还有大自然的植被生长。
作为阳地的第一山植物有马尾松、白桦、刺槐等,这些阳地植物具有短时节,叶小而厚,表皮细胞壁和角质层比较宽扩,珊栏组织发达,细胞层次多,海绵组织不甚发达,细胞间际较小,机械组织发达。
与之相对应的是阴地的老子山,阴生植物,耐用性强,叶呼吸小,叶净化作用大,叶排列为一平面,同时又有镶嵌性,在弱光下的叶片角度质层次较薄,典型的如玉簪、胡椒、春兰等。
这就映衬了山中间的甘泉山“明”地,有繁茂的花草树木,辽阔的自然资源,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满山遍地的桃树李树,每当桃李花盛开,绚丽灿烂,远望犹如红云映山。为朱元璋选陵留下了一段佳话。
(朱元璋)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春游盱眙城时,流连往返在盱眙秀美的山水之间。一日乘船在淮河上游,出了县城数里,忽然看见远处红云朵朵宛如彩霞,便问随行的官员,官员为了讨好朱元璋,顺口就说这是佛教的胜地甘泉山吧!因山上遍植桃树,桃花盛开,绚丽灿烂,远望红云映满山,近观淮水千帆过,烟波浩渺,浓雾缭绕。
朱元璋闻听此言,龙心大悦,不禁赞叹道:“红云瑞兆,烟波浩渺,浓雾缭绕,风水宝地”呀!此时,随从志士智囊敬献朱元璋说:儒教圣殿第一山与佛教胜地甘泉山、道教名门老子山相距不过十里,皆面临淮河水,这是天意也!或是巧合呢?
于似乎,朱元璋与大臣共同商议认为,“三间的山”皆出至于福地,“三教合流”皆圣地也,盱眙的第一山趋阳为“日”,老子山趋虚为“月”,中间甘泉山必定为“明”了。我把自己的祖陵就建造在这谣望“三间的山”的护陵,既可以临近“三教合流”来保护陵墓之中,又加上烟波浩渺的淮水相映,并与日月天地同明,还与翔润瑞云同辉的宝地上,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吗?这样一来,我大明的江山就可以千秋万代了!由此而将明祖陵定位在此附近了,从远处详细观察:盱眙第一山、甘泉山、老子山,三山相连,“甘泉山”可以说是三间的山,也可以说是三山重叠,一浪高过一浪。
总之,甘泉山,洪泽湖上的一把座椅,淮河水滋润您的足下,甘泉山下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为四面八方的游客、僧侣提高了方便,甘泉山的庙会,揭开神秘的面纱,焕发瑰丽的容颜,走进盱眙美丽的画卷,融入南京的后花园,成为江苏的旅游圣地因此而得名,也成为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究保藏。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海兰珠被皇太极被封为宸妃,居所为关雎宫,有何特别的含义?
《大明风华》中朱祁钰迎回朱祁镇后的无奈:杀了不忍,放了不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