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的兴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藤蔓上,村民有的摘西红柿,有的分选西红柿,有的将西红柿装进纸箱。“这几天是西红柿销售旺季,俺们每天一大早就到大棚里摘西红柿。除了将客户预订的蔬菜打包装车,还要再摘几筐西红柿,供来村里购买的顾客挑选。”村民王栓平说。说话间,大棚里走进两位顾客,其中一位是住在市里的王吉明。他说,甘泉井村的蔬菜品质好,特别是西红柿,生吃、凉拌、炒菜都挺好,他准备多买些做西红柿酱。

  “要在十几年前,别说种菜了,俺们日常用水都得省着。”在自家大棚里忙活的村民刘怀明说。刘怀明承包了1个蔬菜种植大棚。大棚里的活儿不重,他一个人就干得了,每年能挣2万多元。“俺们只管种菜,合作社负责销售。这几年,村子的名气大了,俺们的日子也好了。”刘怀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甘泉井村有不少村民像刘怀明一样靠种蔬菜增收。

  虽然名叫甘泉井,但干旱缺水曾一度制约着村子的发展。多年来,村里人畜吃水全靠旱井收集的雨水,村民日子过得拮据,村里的环境也不好。年,甘泉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平带领村支“两委”干部瞄准了设施农业,借助市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机遇,开始在村里建设蔬菜种植大棚。经过多年奋斗,全村建起了亩温室大棚,种下亩优质核桃,并筹资打出了米深的深井,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

  种植核桃和蔬菜是甘泉井村打出的第一张“发展牌”。在蔬菜种植大棚对面的山上,有3个现代化鸡舍。这是甘泉井村的16万只蛋鸡养殖场。现代化的鸡舍干净且没有异味。村民武海平负责捡鸡蛋。“喂食、喂水、清粪等都是全自动。我只需定时开启设备和收集鸡蛋就行,1个人就能管好2个鸡舍。”武海平说。

  蔬菜种植基地附近有一座新建的厂房。厂房内,新安装的全自动西红柿饮品加工设备泛着银光。“这是我们新上马的西红柿加工项目,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好,过段时间开始试生产。”刘建平说。村里还建设了蔬菜保鲜库,为西红柿饮品加工提供原料储存保障。

  厂房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这是甘泉井村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立方米的污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作核桃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的农业生产用水。”刘建平说。

厂房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这是甘泉井村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立方米的污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作核桃种植基地和蔬菜种植基地的农业生产用水。”刘建平说。   有了污水处理厂,甘泉井村家家户户安装了下水管道,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村民刘宝平去年刚整修的小院平整干净,粉刷一新的灰色院墙格外显眼。最让刘宝平满意的是东西两侧的厢房。“厢房里有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马桶、洗脸池等,在家就能洗澡,也不用到院外上厕所了。”刘宝平说。甘泉井村还实施了“煤改气”工程,村民做饭取暖告别和泥打炭,用上了天然气。   乡村要富起来,更要美起来。近年来,甘泉井村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广场、井春生态公园和村级活动场所,开办了农家书屋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添置了健身器材,翻修了文体活动室,组建了40人的文艺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优美的环境给甘泉井村带来不少荣誉。   “虽说俺们住在村里,生活可不比城里差。”村民刘建政自豪地说,“村里几乎没闲人,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家家户户干净整洁,村子环境也越来越好。”   去年,附近的范家岩、老峪、东峪并入了甘泉井村,全村人口由原先的户人变成了户人。“人多了,我们更要不懈奋斗,带着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兴乡村。”刘建平说。正在建设的太行山1号国家观光旅游公路经过甘泉井村,这给村子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刘建平也有了新的目标:挖掘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绿色蔬菜种植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