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pf/a_8736791.html

江都、甘泉两县同处一城,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毕宇、王辅等人联合江都、甘泉两县42个行业筹建商会,次年六月公推周树年为总经理,正式成立了扬州商务分会。后又奉部颁《商务法实施细则》,改称“扬州商会”。其时下辖邵伯、瓜州、仙女、宜陵、大桥等5个乡镇分会,足见邵伯商业之重。

据《甘泉县志》载:论商业“属甘泉辖者,最大为邵伯”。邵伯镇沿湖依堤,运河穿境而过,是南北舟车的必经之路,漕粮北运的咽喉通道,南北货物中转的集散之地,因而灯火万家,行旅如织,成了闻名遐迩的商阜重镇。

邵伯老街

成书于咸丰五年()的《甘棠小志》记载:晚清邵伯镇市肆密集,商户群居,镇区的3条街道最为繁华。大街“延袤三里,街东西列肆,人烟辏集,无少隙地”。扬州被兵后(指太平军占领扬州),“流寓者众,镇人益繁”;东街“街长一里弱,市廛栉比,往来填咽”;前街“人烟辏集,尤盛于东街。竹巷市口为镇中极冲之地”。尤其是在大街中段,沿街店铺极为考究,一般都是三、四开间门面,呈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宅模式。店铺货物齐全,质量上乘,价格公道,服务周全。其中较为出名的老字号店铺,在民间就流传有一首“十字谣”:“溢美楼园,二妙堂笔庄,三益斋糟酱,泗阳春酒楼,五泉豆腐店,陆明书茶社,戚家棺材铺,王家八鲜行,久和百货店,石家肉案子。”真可谓应有尽有,百业兴旺。

在大街的南北两头,则为粮行米市,大小粮行铺面相连。据《甘泉县志》载:“邵伯迄迤东为产米区。近年米业大兴,镇有南北两市,中稔之岁,米麦可销币近百万”,“邵伯附近有真武庙,产豆油、豆饼”,“豆业最盛,远销各地,亦为大宗”。作为里下河一带的粮、油集散地,由于贸易范围广、吞吐量大,甚至出现了一种有别于他地的米市专用量器“伯斛”——邵伯米市的专用斛,它较通常使用的“便斛”小二斗五升。邵伯米市昌盛与专业统领的程度,可见一斑。

邵伯街市

在东街向东的尽头,还有两条砖街隔河相对,沿河设市,又形成了一条“水上街市”。据《甘泉县志》载:“邵伯滨三湖,菱、鱼丰殖”,“邵伯以东,畜鹈取鱼,秋时蟹最肥美,湖产为上,而野鸭亦为美味……昔年盈筐入市,价甚廉”,“有鸡鸭行贩运鸡鸭江南,为数甚巨”。在这条水上街市中,河里常年行满了从里下河来的小船,满载着家禽、菜蔬、水鲜到邵伯出售,而岸上的八鲜行、鱼行、瓜果行则一家紧挨一家,一年四季生意都异常红火。

在运河岸边,由于客商众多,贸易量大,百货屯集如山,先后建有中州、江西、彭城、句容等7个会馆,设有各类码头20多个,正常停靠船只二、三百艘。这些会馆与码头也都成了货物贸易的重要场所。尤其是扬州盐商贾颂平的同福祥盐号,在邵伯设立了总货栈,运销“江(都)天(长)高(邮)宝(应)仪(征)”,每天都有几十万斤货物进出。运河里船船相接、帆樯林立,码头上上下下、川流不息,工人们号子声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颇为壮观。

邵伯湖

在运河堤上,则是专为水上服务的专业市场。一字排开的店铺里,专门出售锚链、桐油、麻线、斗斛、笆斗、盆桶、钉铁、石灰等日用品及维修物资,以方便南来北往的船家上岸采购。

邵伯码头

此外,为客商服务的浴室、茶馆、酒楼、客栈、戏台、赌场等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其实,早在雍乾年间,邵伯就有了旅店。诗人鲍皋曾写过一首《冬夜宿棠湖旅店》的诗,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也有“浴室之风始于邵伯郭堂”之说。而客运的帮船,亦应运而生,每天开往上河、下河的航班就有10多个班次。光绪二十八年()更是有了驶往霍桥的轮船,衔接上海江轮。(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