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唐中宗即位之后,认清后突厥默啜可汗对唐政策的本质,转变对待后突厥的态度,任命张仁愿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且于黄河外围突厥腹地修筑了东、中、西三座受降城。三受降城修筑的同时,唐王朝进一步完善其北部边疆军防体系,大修军、镇、守捉城,在黄河外围从西南到东北形成了一个以三受降城为中心的沿河防御体系,唐王朝的北部边疆军防体系日臻完善。
一、唐朝修筑三受降城
1、唐朝的边防政策
唐高宗使裴行俭平叛。由于唐高宗对于北部边疆防务问题的重视,此次叛乱也很快被平息。损坏了裴行俭的招降成果,同时也是唐王朝第一次斩杀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这使唐王朝自太宗朝建立起来的令四夷信服的威信丧失殆尽,激起了突厥降众更大规模的反抗,从而导致了后突厥汗国的建立。
武后作为一名女性,在男权主义盛行的封建社会居于主宰地位是很难让人接受的,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质疑和反对,因此此时的统治者(武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处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上,着力于排除异己,对边疆危机认识不够且无力应对。
而这一时期后突厥汗国刚刚建立,国家统治职能还不健全,其在阿史那骨咄禄可汗的带领下致力于汗国的复兴事业。故而这一时期唐王朝的边防政策也给其提供了复兴的可能。
2、张仁愿与三受降城
张仁愿修筑的三受降城及其在牛头朝那山设置的一千八百所烽堠,将中原的军事防御堡垒修筑到黄河外围、突厥腹地,在抵御后突厥的进攻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三受降城修筑之后,唐朝陆续在黄河外围突厥腹地修筑了一些军事设施,它们连同以前修筑的边防设施,一起构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网,成为唐王朝防备后突厥南下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防御后突厥的大肆劫掠,唐朝大规模修筑边防军、镇、守捉城。这一次修城是从张仁愿开始的,这也是唐王朝北部边疆防御工事修筑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绩就是三受降城的修筑,这也是唐朝修筑边防军、镇、守捉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元和年间唐朝将西受降城兵力移往天德军城,并将防御的重心从西受降城移往天德军,国土向南缩减近二百里,意味着唐朝北部边防线的后退,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但是,这也正说明了西受降城在防御后突厥过程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唐朝以三受降城为中心沿河防御体系的运行情况
1、道路交通
唐朝的关内道北部是唐朝与北方游牧政权交战的前沿阵地,唐朝政府往此运兵则需要多条道路支撑,究竟有哪些呢?而且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多是由这些道路进入。
先从长安到达灵州,然后由灵州向北渡河至灵武县,沿黄河西北岸向西南行,凡一百八十余里至丰安军。沿河继续行走,可达新泉军。沿洛水北行至伏陆县(今甘泉县)。
此处分为两条路:一是从伏陆东北行到延州治所肤施县(今延安市),继而沿清水(去斤水)西北行,过金明县、罢交县到塞门镇,又经芦子关东北至夏州宁朔县,继而到夏州治所朔方县。二是从伏陆县北循洛水而上至延州金城县,继续西北行,经栲栳城(今保安),北八十里至长城岭,又北不远至百井戍。
又北八十里至长泽县,又东北一百二十里至夏州治所朔方县。此道为赫连勃勃所开,俗称圣人道,是一条捷径。
2、屯田经济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的生存就“寓之于农”。唐政府解决沿边军士的给养问题,分为几种途径:一部分是向沿边农业区的征调,一部分是向沿边农业区居民购买粮食,就是我们所说的“和籴”,还有就是进行屯田,这也是最主要的来源。
在三受降城修筑以后,唐朝的行军开始向驻军转化,作为关中屏障的朔方军,统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河外诸城的兵力却占据了它的大半,为了安置驻军,唐朝政府更是广开屯田。因此在“河曲”地域实行屯田以充军用具有其必然性。
自古以来,大江大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的地区。黄河自甘肃流经宁夏、陕西、内蒙古的过程中,从西南到东北形成了多个冲积平原。先是在黄河从甘肃进入宁夏时,在青铜峡以南,形成了中卫平原,这里是唐代丰安军的驻地。
三、唐朝三受降城的修筑对后突厥政局启示
1、默啜可汗的西征和北伐
在默啜可汗统治的后期,由于其南下掠夺的道路受阻,将发展的目标转向西方和北方。在西方主要是对西域和西突厥的征服,在北方和东方则是对铁勒诸部和奚及契丹的重敛,致使其属部纷纷南下归唐,其政权进一步分崩离析。
默啜可汗的西征事业是胜少败多,而且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及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繁荣阶段的唐王朝,故而其掠夺的财富远不及战争的开销,加上其连年用兵,但是并没有满足军功贵族及普通部众对于财富和奴隶的需求,因而为了满足军功贵族的需要,默啜开始重敛其属部。
2、毗伽可汗改弦更张
毗伽可汗可以说是踩着突厥部众的鲜血走上汗国的最高位的,由于内乱,大批突厥部众纷纷降唐,使突厥汗国业已残破的躯干更加破败不堪。在突厥儒尼文碑铭《毗伽可汗碑》中这样写道“我统治的完全不是繁荣昌盛的人民,我统治的是内无食、外无衣、贫困可怜的人民”,同时唐朝政府对降众的金帛收买政策更是使其雪上加霜,大批在后突厥汗位斗争中失利的突厥部众纷纷脱离毗伽可汗的统治南下降附唐朝。
在这样的环境下,在毗伽可汗与其谋臣暾欲谷的谋划下,倡行招徕铁勒降户回国的政策,通过攻打东蕃的奚和契丹、策动河曲六胡州突厥降户归附突厥、受降城侧突厥降户叛变等一些列规复汗国的活动,一步步实现后突厥汗国的中兴,但是其中兴早已不能与默啜可汗时代所创造的后突厥盛世相提并论,其中兴已是“日暮西山,江河日下”了。
对于后突厥而言,互市的开放,可以从唐王朝换来丝绸、茶叶、粮食等生活消费物品,为汗国的部众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后突厥汗国是军功贵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们的奴隶和财富都是依靠战争获得,可以说他们的职业就是征战,但多年来和平少战的环境使得突厥贵族收入减少;而互市的开放却使商业在后突厥汗国的地位中占有了重要比重。
但传统的突厥人不善经商,于是毗伽可汗招徕了大量的粟特胡人,他们足智多谋,善于经商,其能力在东突厥汗国末期早已显露无疑。受到毗伽可汗的重用,从而后突厥汗国再次出现颉利可汗时代的“委信诸胡,疏远族类”的现象,这使得汗国内部贫富加剧,统治阶级内矛盾明显激化,为汗国的统治埋下了不稳定的根源。
结语:
三受降城虽然是个军事防御工程。但是它所产生的作用超出了军事范围,其产生的影响更是改变着后突厥汗国的政策走向,进而影响到其政局的变化,也改变着唐朝时期的北疆政局。随着后突厥汗国势力的衰弱,三受降城的军事职能逐渐为经济职能所代替,其渐渐成为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互市的场所。尤其是进入回纥汗国以来,其军事职能已完全被取代,三受降城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隋书》
《唐六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