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父亲英勇杀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原国民政府新编十四师改番号为师,师长为王治岐(甘肃天水人,黄埔一期毕业)。父亲时任师团中校副团长。

年父亲在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 期学习毕业时由蒋中正、程潜、胡宗南签发的毕业

年部队由甘肃省的庆阳地区调防到陕西省东部的韩城、郃阳一带,防守黄河对面山西省河津县(现河津市)日本侵略者对陕西的进攻。年,师调属国民革命军80军所辖,军长孔令恂。9月初,父亲所部随80军移防山西省南部的中条山。驻守平陆县右起庙凹,与80军所辖新编27师81团衔接。经过尧店、中村到坑东,与团衔接,团部住桥堡,与对面张茅(张店到茅津渡)大道日寇板垣师团所属的牛尾国成大队对峙。

年9月9日,日寇向父亲所部2营4连驻守的中村阵地进行试探性进攻,先是用大炮猛烈轰击,然后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下,派出一个中队的步兵进攻。父亲亲临前沿阵地,与二营营长秦志元(甘肃省武都县人)、4连连长冯占魁一起率领战士们沉着迎敌,等日寇靠近到离我阵地50米左右

抗日战争中时的父亲在中央军校当教官时的父亲

时,一声令下,战士们用轻重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还击,当场击毙日寇10余人,击伤20余人。日寇狼狈不堪,拖着尸体和伤兵溃败而逃。一些战士勇敢地冲出阵地,追歼日寇和收缴敌军溃败时遗留的枪支弹药,受到敌军狙击,上士班长张东有等5人英勇牺牲,11名战士受伤。此后,日军经常组织小规模进攻,均被我军击溃。父亲所部也不时派部队打击敌人。一营营长潘盈汉率领战士在八政村至茅津渡的大路旁设伏,歼灭日寇一个小队,缴获其武器和军旗。在一次深入敌后的突袭中,因为不熟悉地形又遭汉奸暴露我军行动,1营2连连长白学回(甘肃省武山县人)和排长张永宽(甘肃省临洮县人)等20多名战士,遭敌截击,壮烈牺牲。

年5月7日晚,中条山战役打响。日军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指挥下,集中10多万优势兵力,用所谓的铁脚闪击战,用飞机轰炸扫射,大炮轰击掩护,汉奸伪皇协军带路,从东、北、西三面向我防守阵地全面进攻。师的将士们积极迎敌,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冲杀,前赴后继,从望垣、庙凹、东山、西山、候家岭到南沟、坑东、尧店、中村、台寨、下滩坝,一座座山头、一个个阵地反复争夺反复易手,与日寇殊死搏斗,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战场上尸横遍野。5月9日,日军突破师友邻部队、同属80军所辖的新编第27师防守阵地,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师团营长姚汝崇等10多名军官和多名战士遭敌突袭,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27师副师长梁希贤迫于无奈投河殉国。此后,日寇突破了我各部防守阵地结合部的薄弱环节,并施放瓦斯毒气,我军指挥系统和部队建制也被打乱,已成溃败之势。日军又企图对师进行钳形包围。在此紧要关头,父亲和团上校团长王灏鼎(黄埔四期炮科毕业,武都和平解放时起义,参加人民解放军,任独立第3军9师师长)挺身而出,将团、团、团和师部直属的工兵营、辎重营、炮兵营和溃散的各部队官兵及时有效地整顿和组织,重新编成了战斗支队,下设3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大队,由王团长和父亲分任正副支队长,继续英勇抗击敌人。5月11日,王团长因身体不支,被父亲指派人员护送过了黄河。5月12日,大雨倾盆,父亲率部与敌在侯家岭激战,顽强阻击日寇的疯狂进攻。5月13日,日寇集中兵力向我军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危急时刻,父亲集中阵地上所有的司号兵,吹响冲锋号,向日军发起反冲锋。战士们拿起武器,杀声震天,冒着敌人的炮火,怒吼着跟随父亲冲入敌阵肉搏厮杀。中条山战役惨烈异常。据时任机枪连长的张廷荣(甘肃省定西人,后跟随父亲参加西固起义,解放后被安排在武都县药材公司工作)回忆,在那场战役中他曾亲手刺杀10多名日军,胳膊和腿也被日军刺伤。时任少尉特务排长、战后升任运输连中尉排长的朱玉琳(武都县汉王镇朱塄干村人)回忆,战役中黄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死尸横流,他本人也被炮弹爆炸的冲击波掀到了高坎下面。跟随父亲多年的警卫员王有成(武都唐坪人)在争夺候家岭的战斗中为国捐躯,师部特务连班长丁义同(武都庞磨人)帮父亲一起掩埋了王有成。中条山战役历时七天七夜后,由于我军的顽强抗击,日寇遭到重创而溃退,暂时无力组织更大规模的反击。我军也已弹尽粮绝,且后援不继。父亲臀部在夜间伏地指挥作战中被日军的机关枪曳光弹击中、肩部被飞石砸伤。按照上级命令,父亲于5月14日黄昏撤回黄河南岸疗伤。至此中条山战役基本结束。此役,父亲所部以顽强的战斗精神抵御了日军大规模的进攻,完成了防守、阻击和掩护任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宁死不屈、英勇抗战的悲壮之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条山战役的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父亲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和对日本侵略者的铮铮铁骨。父亲在战斗中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被参战将士称为“孙铁头”,并一致呼吁为父亲请功。

父亲健在时,在回忆到抗日战争那段经历时,对那些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部属常常扼腕叹息。同时,对自己能够参加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又由衷的感到自豪,他说“我为能够参加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感到光荣、自豪。虽然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但这是为国家、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既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我也达到了报效国家的夙愿”。

中条山战役后,父亲被任命为师团上校团长任命书

由于战绩突出,中条山战役后,父亲被晋升为师团上校团长,并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嘉奖,奖得勃朗宁 一支、德国造望远镜一架。之后,父亲所部驻守河南省黄河南岸的渑池一线(左起槐坝,右至万滩)与日寇对峙,直到抗战全面胜利。

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没有空军掩护,地面炮兵极度缺乏,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日本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渡河场、通信联络、指挥所等均受其破坏与控制,日军进攻中又大量使用毒气弹,作战 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致指挥通信不时中断。据战后国民政府统计公布的战报:“会战中,计毙伤敌官兵名”,我军“共伤亡、中毒、失踪官兵达名”。其中;从甘肃陇原大地出征抗击日寇的师多名官兵,伤亡达多人。中条山战役给中国抗战以重大启示:只有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打持久战,战胜日寇。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倡导,而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父亲羁押在西安政治犯监狱时得到共产党的指引

抗战胜利后,师整编为旅(师建制),隶属整编36师(军建制),师长为钟松。父亲奉命率团移驻陕西省黄陵县、洛川县、铜川、宜君县、耀县一带。驻守期间,与邻近共产党的军队有所接触,父亲受到一定影响,思想上对打内战有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好不容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就不应该再同室操戈兵戎相见。加之,父亲亲身经历了内患频仍、外患不已,连连战祸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年代,不想由于打内战而同胞相残,使人民群众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内战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当时,由于派系林立,互相倾轧,国民政府已离心离德,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旅旅长李日基是南方人,曾经参加远征军,赴缅甸对日军作战,后从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职位上调来。此人固执偏见、刚愎自用。旅前身是西北军改编的新编14师,官兵大部分是陇原子弟。为了排除异己,李日基对父亲和原甘肃籍的官兵百般挑剔,并一直想方设法排挤打击。在洛川驻防期间,有32名中共党员被捕,上级交由父亲所部处决,父亲随即安排当地的开明绅士、镇长何岗先生(其子何正义于上世纪90年代曾任甘肃省运管局处长)出面作保,释放了这些共产党员。王震将军所部教导旅通过洛川父亲所部防区时,父亲所部未予阻挡。李日基对父亲的活动侦知后,乘机罗织罪名。年农历2月,李日基给父亲定了“通共纵匪,按兵不动,指挥失机,纵匪北窜(匪指共产党)”的罪名上报胡宗南,准备暗杀。当时设计的方案是让父亲到师部开会,途中暗杀,然后以阵亡上报国防部。接到师部的开会通知后,父亲便去给团指导员打招呼。刚刚得到内情的团指导员见到父亲,箭步上前紧握父亲的手,急促地说:“团长不好,快走!有人要对你下手,抓你的人马上就到!”早有预感,但不料事情如此严重的父亲惊出了一身冷汗,转身就走,连夜跑到洛川县参议会参议长、保安团团长张耀东(父亲中央军事学校的同学)家躲避。随后父亲的部下闻讯后纷纷赶来,将父亲护送到兰州避祸。父亲在兰州待了约半年,被国民党在甘肃的特务头子任 派出的爪牙发现,于7月底被捕,关押到兰州市贡院巷看守所南院第四号监室。任 随后向胡宗南报告了抓捕父亲的情况。并用专机将父亲押往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围攻陕北军事会议时公开枪决,杀一儆百)。但飞

驻防陕北黄陵时的照片。左六父亲驻防陕北黄陵时的照片。前排左五为父亲;前排右一为旅长李日基

机飞到西安上空后能见度太低,无法降落,改飞到郑州。第三日专机押到西安,但军事会议已经结束,失去了通过杀害父亲威慑他人的意义,便把父亲羁押在了西安的政治犯监狱。期间,同监区羁押的共产党员李兴初、要海良(女),及时开导和安慰父亲,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宣传共产党的民主制度,揭露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赞扬父亲在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慨,痛斥国民党勾心斗角陷害忠良的无耻行径。经过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父亲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念,为以后的西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父亲被羁押半年之后,经过父亲率部驻扎过的河南省渑池县,陕西省黄陵县、洛川县、铜川县、宜君县、耀县、郃阳县,以及原籍武都等县参议会和邓宝珊将军(甘肃天水人,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北行营副主任、解放后任甘肃省省长)、陶峙岳将军(湖南宁乡人,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北行营副主任、新疆警备司令,年在新疆率部起义,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郭寄峤先生(安徽合肥人,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北行营副主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甘肃省保安司令,后随蒋介石到台湾后曾任“国防部长”)、李剑夫先生(甘肃武都县汉林乡人,时任甘肃省贸易公司总经理、解放后在兰州大学任教)、寇志元先生(甘肃省武都县城关竹集巷人,时任国民政府甘肃省政府委员、财政厅厅长、三青团甘肃支团干事长)、陈达先生(甘肃省武都县两水镇土木垭村人,时任胡宗南少校侍从副官,解放后任武都专署公安处事务秘书)等许多仁人志士和故交旧友的全力营救(据提审父亲的军法官讲,当时要求释放父亲的电报“像雪片一样飞来”),于年2月被无罪释放,回到武都的家中。

西固起义父亲义无返顾

父亲回到武都不久,就被当时国民党统治的甘肃省政府和甘肃省保安司令部呈报国民政府国防部,任命父亲为甘肃绥靖第八区(武都地区)保安副司令(司令由地区专员兼任)。

父亲任甘肃第八区保安副司令时与参加培训的自卫队干部训练班学员在武都中山堂的毕业合影

一年后,派任西固县(辖今舟曲县全境,宕昌县官亭、沙湾、新寨、狮子等乡镇)县长。当时人民解放军已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国民政府岌岌可危,幻想凭借大西南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当时,在陇南境内驻扎的有国民党王治岐部军所属师(师长由副军长蒋云台兼任,驻扎在武都甘泉、安化、马街一带)、师(师长李慧民,驻扎在西固县城周边至两河口一线);胡宗南委任的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陇南分署主任赵龙文率领90军所辖精锐师(驻扎在宕昌至武都城区一线);90军所部12师(驻扎在武都城区周边和通往四川公路沿线),还有溃退到陇南的第1军、第38军、第65军等5个军分驻各县。这些部队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他们征粮征兵,搜集情报,采用暗杀、逮捕、进剿等手段破坏中共地下组织。并损毁道路桥梁,构筑防御工事,提出“保卫大四川”口号,准备凭借陇南崇山峻岭、高山大河的天然屏障和坚固的工事,据险扼守,负隅顽抗。但是,大厦将倾,非一木能支,国民政府已风雨飘摇回天无术。北平的傅作义、绥远的董其武、湖南的程潜和陈明仁、云南的卢汉、西康的刘文辉等纷纷宣布起义。就在此时,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琪,派已经在西安起义的原胡宗南少校侍从副官陈志平先生化名陈达潜回武都,来给父亲做起义动员工作。陈告诉父亲,彭德怀司令员和甘泗琪主任知道父亲在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差点被枪毙所遭受的迫害,希望父亲积极向共产党靠拢,择机率部起义,迎接解放。父亲表示同意,并伺机行事。为了便于在起义工作中秘密联络,给父亲化名赵顺。解放军第62军刘忠军长派父亲的同学曹远峰(解放后在专署税务局工作)先生等四人也前来联络父亲起义。中共地下党甘南工委负责人王锐青先生(解放后任武都专署文教卫生科长、武都一中校长)也利用老乡关系,积极和父亲商恰起义。8月26日,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攻克西北重镇兰州。9月初,已经率残部千余人退驻西固县城的军师师长李慧民以副师长之职为诱饵,拉拢父亲带领自卫队、警察与他一起撤到藏区活动,企图保存实力。父亲表面应酬,暗中加紧准备举行起义。9月11日,洮、岷、卓三县国民党军政联合起义。9月26日,解放军进驻岷县。10月上旬,陈志平(陈达)在武都两水烟墩沟策动师的一个连起义暴动,因行事不周密,被连指导员冯杰告密,连长赵思举和参与组织起义暴动的姓曹的班长、一个勤务兵在两水的野猫沟被活埋,起义暴动失败。随即,赵龙文电令父亲“共军谍报员陈志平到西固活动,望即捕送来武”。父亲接到电令后,立即派自卫队中队长杨为柱(中条山抗战时父亲的下属连长)带领战士佯装去沙湾催粮,混过师设在两河口的岗哨,赶到沙湾镇的董家庄村我外祖父家中,找到了陈志平,向他讲明目前的危急情况,促其化装后,经宕昌新寨、武都池坝、礼县白河去了已经解放的礼县城找党组织。父亲又佯装派警察在西固县城和周边进行搜捕,并电话通报驻防沙湾的师杨伯达团长“如发现陈达后代为扣押”,杨伯达团长答复说“他也接到电报,但未见陈来”。父亲又电告赵龙文“电报收悉,未见陈来”。赵龙文复电说“万勿徇情。务要捕送来武”。随后,父亲派人给驻扎在西固县城和周边的师放出假消息,说两河口已经被解放军攻克,迫使李惠民部军心动摇,撤出县城,退守南峪寨。李惠民退驻南峪寨后,方知解放军并没有解放两河口。便给父亲写信,一面委婉的责怪父亲失信,一面仍然希望见面和父亲商议退守藏区的事。父亲待李惠民部退出县城后,随即率自卫队、警察控制了西固县城东边的龙山寺、城隍庙一带制高点。次日,父亲除留少部分兵力防守龙山寺、城隍庙外,率大部分兵力撤到了三眼峪附近。李惠民部退驻南峪寨后,连日派骑兵进城抢运粮食,有时候还抢劫商号。父亲随即在剪子石构筑前哨阵地,派自卫队士兵进行防御。年10月31日午夜,起义条件已经成熟,父亲等先辈顺应历史潮流,在新中国的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经过缜密策划、周密部署,在西固县城的制高点龙山寺召开起义动员大会,然后,毅然决然,高举义旗,率西固县党政军、自卫队、警察多人宣布起义。父亲在大会上宣布了起义通电。在通电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和驻岷县的解放军62军刘忠军长的同时,派自卫大队分队长王丕显带人将电文星夜呈送驻扎岷县的62军首长。电文如下:“雄师西指,解民倒悬,遐迩同心。地处边陲之西固人民,三十年以来受尽国民党反动派之剥削压迫,人民负担奇重,实无喘息之余地。铁峰等不忍坐视民疾,遂率西固军民高举义旗,欢迎解放大军,并正式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均座领导下为人民服务。临电迫切,不胜待命之至。西固县县长孙铁峰等。”(见年11月13日《甘肃日报》)。宣布起义后,按照62军军长刘忠的指示,起义的自卫队员在剪子石前哨阵地,对第二天进城抢粮抓兵的师骑兵连给予了迎头痛击,先是滚木擂石从东山滚滚而下,接着枪声大作,敌人在惊慌中还击,遭受伤亡,遂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从此不敢乱动。11月7日,62军一个侦查排和一支藏民火枪队来到了西固县,配合起义部队,迎击敌人,打死敌人连长一名,藏民队长安代九牺牲。在侦查排和火枪队撤走后,陇南分署主任赵文龙派师一个团护送专员李永瑞、新配县长边固配合师的敌人,分左、中、右,炮兵、骑兵、步兵3路,在重炮轰击、轻重机枪掩护下全力攻城。战斗中敌人的炮火轰塌了多处城墙,牺牲自卫队士兵1人、群众7人。随后,父亲按照62军首长“如果敌人大举进攻,可弃城撤退,不能死守”的意见,率领起义部队掩护群众边打边撤,于11月10日撤到离县城30余里的平定关。坚守了10天的西固县城暂时陷落了,敌人攻进县城后,一边召开“庆功大会”,一边悬赏缉捕父亲等起义领导人及家属。62军首长获知情况后,指示让父亲率领起义部队到宕昌,几天后,起义部队在62军团长王登贵和政委蒋寿鹏的接应下,由黄家路翻山越岭到达宕昌与人民解放军会合,受到了解放军的热烈欢迎,部队随即换上了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参加联欢大会。随后,父亲亲自绘制了从甘肃省进入四川省的军事地图,作为前导带领人民解放军进入武都,和平解放了进入大西南通道上的陇南重镇武都,为解放陇南和大西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西固起义后,所属部队被编入武都军分区独立营,部分人员随人民解放军进入四川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斗。在起义过程中,跟随父亲的警卫员李进升始终护卫在父亲的左右。自卫大队大队长韩庭俊、副大队长张廷荣,一中队长刘殿基、二中队长杨为柱、分队长孙启后、王丕显、石琳,这些父亲在中条山抗战时和任保安副司令时的老部下,带领战士们,服从命令听指挥,为西固起义建立了不朽功勋。

西固起义,是父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时间准备的一次革命行动。这次起义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党的政策感召和党组织对他的启发教育,使他思想感情和立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奠定了起义思想基础。

第二,国民党反动派对他的排挤、迫害,谋杀引起了他的不满和愤恨,这种情绪加速了他的思想转变。

第三、当时西固的中上层人士大部分都是父亲的古交旧友,自卫队的军事干部基本上都是跟随父亲参加过中条山抗战和任保安副司令时的旧部。有利的社会、地理环境为发动起义提供了优越条件。

第四、解放大军的神速进军使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迅速崩溃,促进了起义进程。西固起义,极大地震撼了驻扎在陇南山区准备固守四川防线的国民党守军的心理防线,为武都起义和和平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减少了无谓的牺牲, 限度地保护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使父亲和一批在寻求自己人生道路,想为国家和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但走了一段弯路的人,又回到了光明的坦途。也正如父亲的回忆文章里谈到的“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如迷途的羔羊回到光明的大道”。西固起义的历史功绩和意义绝不应忽视和遗忘,它给西固县、宕昌县、武都县,陇南市和甘肃省的历史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给予了父亲优厚的待遇,先在武都军分区享受军分区副司令员待遇,后转任武都地区专员公署任建设科长、工业交通科长、农业林业水利领导小组长、工业交通领导小组长、武都专区民委副主任(主任由专员兼任),并当选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年,天水专区和武都专区合并后,任天水专区民委副主任(主任由专员兼任)。年赴朝鲜慰问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 。

(解放以后父亲在军分区时的照片)

年,因工作业绩突出,率武都地区英模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党和 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50年代父亲任武都地区专员公署农业林业水利领导组长时的照片,前排左起第三人年毛主席等党和 接见全国英雄模范人物,第三排右数第20人

“文革”开始后,父亲也曾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年被撤销职务,并从行政14级降为行政20级,和许多老干部一起被送到“五、七”干校(地区牛奶场、园艺场)劳动改造。年落实政策,恢复行政14级级别,补发扣发的工资。“文革”结束后,父亲又重新获得解放,并再次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恢复了所任职务。父亲不幸于年农历正月初2下午7时20分许在武都城关厂院巷家中逝世,享年77周岁。武都地委和武都地区行政公署在地区招待所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遵照父亲的遗嘱,老人 归葬于孙家磨祖茔祖父的身边。在父亲灵柩回到家乡时,途经村庄的乡亲们搭建松门设香案祭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