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涧是“圣地英才计划”科技榜单人物,也是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杂粮食品研究,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让科技赋能陕北小杂粮食品。

在甘泉县工业园区,记者见到了44岁的王晓涧,他正在和技术人员研究荞麦粉条的生产。王晓涧告诉记者,荞麦性甘味凉,有开胃宽肠等功效,将荞麦研发成粉条,作为即食食品,可以让荞麦的功效发挥到最大,也可以实现荞麦产值的最大化。

圣地英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晓涧:

科技成果转化以后,可以把更多的荞麦加工成成品,荞麦经过加工以后,产值可以翻一倍以上,使更多的人受益。

王晓涧是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也是地地道道的陕北人,一直以来都将陕北小杂粮作为科研攻关的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陕北的乡亲们持续、稳定增收。

圣地英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晓涧:

我们的研究方向要和本地的特色资源结合起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的潜能,让它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老百姓。

目前,王晓涧研究的荞麦粉条已经进入生产阶段,可根据不同需求生产出不同荞麦含量的粉条。同时,王晓涧还将同步开展杂粮蛋卷、杂粮干面皮的研发,通过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为小杂粮插上科技的翅膀。

圣地英才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晓涧:

我们下一步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广大消费者针对小杂粮种类繁多,他们不会做不好做,还有口感差这些技术难点,再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的小杂粮产品走向全国。

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亮郭子仪

通讯员范晓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