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m.39.net/pf/a_5112777.html

今天(8月7日),《光明日报光明文化周末·人文地理版》头版刊发《中国丹霞之美》,其中报道年8月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处系列提名地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国丹霞”6处丹霞地貌区作为完整的且具有逻辑性的地貌系列,演绎了从“青年期”到“中年期”再到“老年期”的地貌变化过程:青年早期是以高原峡谷为特色的贵州赤水。

游客在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区游览。易盛武摄/光明图片

陕西延安甘泉县雨岔大峡谷景观。金书怀摄/光明图片

湖南崀山夫夷江上,瑶族兄妹采橙归来。颜克明摄/光明图片

广东丹霞山天柱峰。蒋清刚摄/光明图片

浙江江郎山,白鹭在山峦下的田野间飞舞。严林忠摄/光明图片

福建泰宁甘露岩寺坐落在红色的崖壁上。施天安摄/光明图片

江西龙虎山的碧水丹山。刘志琨摄/光明图片

丹霞,字面意思是玫瑰色的晚霞。千百年来,这个形容曼妙霞光的词语在诗词世界里熠熠生辉,到近代又被冯景兰和陈国达引入地球科学领域。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这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地学先辈们的注意,他们把其他和丹霞山一样的地貌景观通称为丹霞地貌。于是,“丹霞”二字成为一类地貌的总称,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历经近百年,由中国学者命名的丹霞地貌,成为国际广泛接受的学术用语。

丹霞地貌的特征包括陆相红层和陡崖。“陆相”说的是岩石形成于陆地地区而非海洋区域,形成岩石的沙石碎屑沉积于诸如盆地、湖泊等陆地上的低洼区域。陆地的环境下,不同的气候条件所沉积的沙石也不同,例如暴雨期间汹涌湍急的洪水带来粗细混杂的砾石,波光粼粼的水面搬运来的是细致均匀的沙子。而后被层层深埋地下,在巨大的压力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红色的岩石。数千万年的构造抬升,使得红色的地层被抬升到高处。崖壁上层层叠叠的岩石因为抗风化能力不同,较软的岩层风化速度快,形成顺层洞穴,上部坚硬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崩塌下来,崩塌处形成新的崖壁。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便是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崩塌是丹霞地貌演化的主要方式,再加之风化作用的雕蚀,最终形成了美丽的丹霞景观。

中国的红层和丹霞有什么特点呢?据统计,我国红层的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5%,红层区生活的人口约1.44亿。我国57%的红层形成于距今1.45亿年到万年间的白垩纪时期,超过处丹霞地貌发育在白垩纪砂砾岩上,其余丹霞地貌大多发育在距今万年到万年间沉积的古近纪砂砾岩上。此外,大的断裂带造成了地表的强烈隆升,为红色地层抬升到高处并接受侵蚀创造条件,所以大部分丹霞地貌区沿着深大断裂分布。据已故丹霞地貌学家黄进教授的统计,我国已发现的丹霞地貌超过处,分布于20多个省级行政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大漠,从东北雪乡到川渝腹地,从云南雨林到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在我国东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祁连山——六盘山一带分布尤其密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地貌演化历史造就的丹霞景观类型不同、特色各异。东南部的丹霞多为碧水丹崖的组合,色彩丰富,娟秀幽美;西北的丹霞顶部多黄土覆盖,雄浑粗犷,野性壮丽;北方的丹霞大多面积较小,嶙峋怪异、千姿百态;西南地区的丹霞发育于高原上的深切峡谷之中,万壑峥嵘,飞瀑流泉;黄土高原上,纵横交错的水系切入黄土覆盖下的红色地层,形成红色的丹霞峡谷,别有洞天,光影变幻。

与其他地貌的暗色调相比,一抹亮丽的红色是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丹霞景观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形成了专属于丹霞美学的词语,如“赤壁丹崖”“万古金城”“丹山碧水”等。丹霞地貌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区域文化,如“丹霞红”以及特有的城堡状轮廓使丹霞景观产生强烈的神圣感,为宗教人士向往的洞天福地,成为大量巧夺天工的寺庙建筑和摩崖造像、石刻的载体;开敞干燥的崖壁洞穴往往还成为崖居的选择和墓葬的风水宝地;先民利用陡峻地势建造古山寨,躲避战乱匪祸;丹霞的红石头也成为当地的主要建材,尤其是官府、祠堂、寺庙的建筑选材;丹霞景观还成为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留下大量的题字、碑文、诗歌和游记。

为更好地保护丹霞这一类精彩绝伦的地貌景观,在以彭华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和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年8月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处系列提名地以“中国丹霞”为名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年著名地貌学家戴维斯提出了侵蚀旋回理论,讲的是地表从平原隆起为高原,然后被沟谷不断侵蚀,直到被侵蚀殆尽,形成新的平原理论,也是地貌演化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丹霞”6处丹霞地貌区作为完整的且具有逻辑性的地貌系列,演绎了从“青年期”到“中年期”再到“老年期”的地貌变化过程:青年早期以高原峡谷为特色的贵州赤水、青年晚期以巷谷纵横交错为特色的福建泰宁、壮年早期以密集峰林为特色的湖南崀山、壮年晚期以簇群式峰林为特色的广东丹霞山、老年早期以疏散峰林为特色的江西龙虎山和老年晚期以孤峰为特色的浙江江郎山。每一处遗产地都清晰地展示了丹霞地貌演化的一个特定阶段的特征,六处遗产地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丹霞地貌演化过程的完整图景。“中国丹霞”系列记录了中国东南部大陆从中生代以来的演化特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球科学价值。大气磅礴的赤壁丹崖,千姿百态的奇山异石,幽深曲折的峡谷群,融山、石、林、水等要素于一体的景观,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自然美的区域。

此外,丹霞地貌区崖壁林立、地形崎岖,使得六处遗产地都保存了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块顶部被崖壁环绕,形成孤岛一样的栖息地,因此丹霞地貌区成为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生物多样性价值与丹霞地质地貌价值共同组成了丹霞的遗产价值。

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关于“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审议决议要求,进一步加强遗产地的管理和遗产地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继续做好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和增进丹霞地貌学术成果的国际认知。近年来,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的中国丹霞遗产地持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入新技术开展科研监测,建立多层次的科研监测队伍,打造全国丹霞地貌科学保护的示范。

来源|动静新闻

编辑设计

秦情牟星星(实习)

责编

胡茜靖

监制审签

刘利平

总监制

刘建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