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刀是礼仪性质的玉兵器,功能类似玉铖,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址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关于几件典型的新石器时期玉器的。1.龙山文化玉刀玉刀是美国博物馆收藏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重要特色之一,龙山文化玉刀主要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两件玉刀比较典型,一件较小,一件较大。较小的一件玉刀,青绿玉质,质地较好,光洁细腻,表面带浅白色沁斑,保存良好。略呈扁平长条形,两侧宽窄不—,下端及一侧出弧刃。背端琢出三个大小不一的直孔,其中一孔由两孔相通而成。这类形态的玉刀,较多地出土于山东半岛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此玉刀形态与山东省临朐县西朱封、五莲丹土遗址出土的玉刀接近,应为龙山文化玉刀。大都会另一件大玉刀,黄白玉质,表面带大面积的铁红色,是为后沁色,可能是经火烧及长期把玩留下的色泽。玉刀呈细长条形,器体厚实,保存完整,背短刃长,双肩斜收。刃部系双面磨制而成,刃锋明显,未见使用痕迹。背部钻三小孔,均匀分布,一侧身还钻有一孔。此玉刀与陕西省延安市石峁遗址的长度超过50厘米的大玉刀基本致,当为龙山文化遗物。
玉刀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玉器,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遗址。从玉刀的形特征看,带肩出刃,原始功能应为生产、生活工具类,而且大的玉刀可能还装柄使用。但大部分玉刀有刃无锋,还没有任何使用痕迹,说明玉刀没有实际使用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玉刀较为流行的地区,玉铖较为少见,两者可能存在某些因果关系。因此,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玉刀是礼仪性质的玉兵器,功能类似玉铖。
2.齐家文化玉刀国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刀,最精彩的要数带刻绘图纹的齐家文化大玉刀,华盛顿弗瑞尔、赛克勒美术馆各藏有一件。弗瑞尔玉刀,长37.5厘米,最宽18.6厘米,青白玉质,表面带深浅不一的橙色,当为次生色泽。玉刀呈扁平长条形,钝端平直,琢出三个等距圆孔,刃部为双面磨出,线条流畅,一端刃部缺。双肩斜收,长短不一,形态规矩,琢磨精细。双肩部琢磨图纹,由于刻纹较浅,具体图像已不易分辨出来。刃部一端出突棱,阴刻虎食人图。虎作全身图,人仅琢头像。
赛克勒大玉刀,长48厘米,宽17厘米,黄玉质,表面带多种沁斑,玉质纹理结构清晰可见,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葬出土玉刀、同德县巴沟乡宗日遗址出土的玉刀材料完全相同。大小与弗瑞尔大玉刀相仿,仅形体略宽。扁平长条形,双肩斜收,一肩及相邻刃部已残缺。双面琢出弧刃,锋刃部有缺损现象。钝端钻两小孔,靠另一肩部还琢一小孔。双肩部及钝部中间均琢磨出图纹,同样由于年代久远,刻画较浅,内容不易分辨出来。有学者指出,宽肩部一端的纹样为半个兽面。类似图案,可参考山西省黎城县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钺两肩神兽面纹,图见《中国出土玉器全集·3》第50页图版。
扁平长条形大玉刀是西北齐家文化的典型成玉器,弗瑞尔、赛克勒所藏大玉刀,风格上与齐家文化玉刀一致,当为齐家文化玉刀无疑。目前考古出士的齐家文化大玉刀,素面光洁,面刻绘图纹样。弗瑞尔、赛克勒藏大玉刀上图像,应是非齐家文化先民所刻,因为他们并不擅长在玉器琢磨如此细腻的图纹。所以,大多专家认为,齐家文化大玉刀上的图像,可能为同代的龙山文化先民所刻,或稍后的夏商先民所刻。还有一些图像,如弟瑞尔大玉刀的虎食人图,笔者以为是宋朝后加刻的,因为图像、刻绘式与殷商西周时期玉器、青铜器上非常流行的虎食人图像不同。以往有学者仅据纹样认为此两件玉刀为龙山文化,不够正确。
3.齐家文化三璜联璧新石器时代除圆形玉璧(标准玉璧)、牙形代玉璧外,还有一种异形玉璧,叫三璜或多璜联指璧,特点是用数块玉璜联成一个璧。美国纽约布法罗科学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各有一件三璜联璧。布法罗三璜玉璧,青白玉质,表面大部分蚀泛白色,质地较为细腻。璧外径10.2厘米。三璜系用同一块玉料琢磨而成,扁平扇形状,三璜大小略有不同,两璜基本相仿,另一璜略小。两璜相邻处各对钻一小孔,便于穿缀成璧。哈佛大学三璜联璧,青玉质地,表面带黑、白两色沁蚀,保存完整。璧外径14厘米,三璜系在同一块扁平扇形玉料上切割而成,表面平整光滑,大小基本一致,内孔基本呈圆形。三璜相邻部位各穿一小孔,以便相互穿级成一璧。
璜或多璜联璧,多见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文化及西北地区齐家文化。龙山文化、陶寺文化此类玉器一般为多璜联璧,如陕西省甘泉县石门乡杨农河村出土四璜联璧,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墓葬出土五璜联鐾,山西省临汾县下靳墓地出土陶寺文化六璜联璧,这些多璜玉璧的璜很不规矩,形状、大小略有差别,有的还不是用同一块玉料琢磨而成,有拼凑现象。齐家文化此类玉器多为三璜联璧,一般用同一块玉料同时切割成三扇形坯,再精细琢磨而成,因而色泽、大小、形状基本一致,三璜容易联成一璧,如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的三璜联璧。以各种多璜联璧考古材料对比分析,纽约布法罗科学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三璜联璧,均为齐家文化三璜联璧。
4.齐家文化玉琮不以装饰取胜而以形态见长的齐家文化玉琮,美国许多博物馆有收藏,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齐家文化玉琮比较典型。两件玉琮的形态、大小、工艺基本一致,长方柱形,外方内圆,中间透钻圆孔,棱角分明,四面不施纹样,素面光洁。质地略有差异,亚洲馆玉琮为墨玉,表面带点状沁蚀。大都会玉琮黄质,间墨、黄色块,部分为玉质原色,部分为土沁色。
玉琮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具创意的玉器形态,外方内圆的形态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主要出土于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和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玉琮以量多、高大、纹样复杂精美著称,齐家文化玉琮注重造型,不在意刻纹装饰,强调玉材的本质美。据目前考古出土的众多玉资料综合分析,良渚文化玉琮与齐家文化玉琮是独立发明的,前者原产地在长江下游大湖流域,后者原产地应在西北河套地区的西部。素面玉琮在西周时期的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地及陕西关中平原两原墓葬均有出土,常见矮形素面玉琮,有的可还是齐家文化的遗物,因为这些玉琮的形态及环磨工艺,与西周玉琼风格有别。亚洲馆、大都会收藏的素面玉琮,高大挺拔,琢磨精良,与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等地出土的齐家化玉相同,当为齐家文化典型高玉琮。齐家化玉琮常与素面玉璧同出,可能是当时祭祀的主要礼仪用玉。好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欢迎大家订阅我们,和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资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