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镇是甘泉县的南大门,象鼻子湾村有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的雪地讲话遗址,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劳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全镇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农业人口人,道镇团委共下辖团支部18个,注册团员名,全镇范围共有14-25周岁青年名,占全镇人口的19.7%,外出务工青年名,占全镇人口的13.9%。
★做法和经过★
一、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影响力
道镇团委作为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志愿者服务体系。在道镇社区,为深化“阳光”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成立了“白衣天使”医疗服务队、“安全使者”治安巡逻队、“青年先锋”科技服务队等7个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载体,招募了余名注册志愿者充实到志愿者服务队中。同时召集辖区内各单位团组织同创共建,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一帮一”尊老助老、拥军优属、为留守子女义务家教等活动,大力实施青年志愿者文化助残工程,面向残疾人,开通了助残热线;在企业,为不断完善企业青年志愿者行动服务体系,在全镇银行、纯净水公司等重点行业建立了专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雷锋纪念日、5.4青年节等节假日开展集中性服务,在居民密集地段集中开展一些便民服务项目;在学校,组织了一批教师、学生志愿者,形成有力的注册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扶贫助学、微心愿认领、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
通过这些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激发广团员青年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热情,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互帮互助、文明向上的氛围。
医疗服务队义诊
帮助孤寡老人收拾院落
二、加强团委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
目前,道镇团委拥有18个团支部,1个团委,各基层都有健全的班子,组织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班子成员团结、上进、进取。为加强团委自身建设,我们狠抓以下两个方面:
(一)提高团组织覆盖率。以各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推动团组织同步换届,促使格局创新,目前道镇各团支部均完成换届,各支部涵盖了各行业团员代表、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下派干部等,为基层团组织注入了活力。各村明确一名青年同志专职负责团组织工作,其他委员为兼职,团组织的覆盖率达%;在社会组织建团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团组织组建工作,从发挥青年同志的活力入手,由所在组织党组织牵引、带头,举办凝聚青春力量为目的的活动。
(二)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道镇团组织从团的事业发展出发,特别重视团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强配优团干部。团支部记都采取了支部推荐,大会选举的方式产生。以学校为重点,抓好团员队伍建设,加团员发展力度,努力提高了团员素质。
第一次团代表大会
三、服务道镇脱贫攻坚,形成倾力扶贫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道镇团委按照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围绕青年脱贫致富这一核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县镇两级扶贫部门协作,组织全镇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从助力产业脱贫、教育脱贫、技能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道镇为甘泉县人口大镇,困难人口较多,我们认为脱贫攻坚始终是“一号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基于这种认识,各级团组织坚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健全团组织设置,各村团组织积极协助党组织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采取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深入抓、驻村工作队一线抓的方式,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制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不定期对贫困村和贫困青少年在生产生活、上学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化解。
一是成立了大学生村官联盟,骨干队员11名,志愿者每村10人,共计人,主要从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日常帮扶;
二是推广宣传各村带头致富青年成立合作社,聚拢村里弱势群体,以现有资源扶持种植紫薯、红薯,山养猪养殖等产业,每户达到增收余元;
三是注重自媒体应用,开通村官助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