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法治长治」
山西法制报长治讯“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群众告别了‘苦咸水’,接下来将持续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平顺县水利局局长翟双全在接受采访时说。
乡村振兴水利工作该如何干?平顺县出了实招。
“有了水,发展产业才有保障。今年县里实施了22个行政村农村产业发展饮水工程,这个工程是“大水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村级种养殖业、工业园区、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水源保障。”翟双全介绍说,平顺积极培育壮大农业、工业、旅游、园区四大产业,水利部门接续奋斗,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水动能”。
西部台地是平顺旱地蔬菜的主要产区,苗庄镇北甘泉村村民王虎来到蔬菜暖棚,打开阀门、拉开水管一边浇地一边采摘西红柿,水的便利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
“以前我们村种菜的很少,水源不足,想要种菜,就得从大池里边拉水或者水井里边担水,现在把水引到田地里边了,我们大量种菜。”王虎说,过去老百姓每亩地收入也就几百块钱,多则几千块,现在有了灌溉排水与节水灌溉后,种菜平均收入在7-元。
在平顺,西部台地适宜种菜,东南山区海拔较高,气候多样,则适宜中药材生长。“中药材也就忙几个月,农闲时我们就会搞点小养殖,增加收入。”青羊镇洪岭村养殖户龙晨玲说。
洪岭村曾是有名的“穷”村,穷的根本原因是缺水。
“过去缺水,别说养猪了,人吃的水都没有。”脱贫攻坚中,洪岭村吃水的问题得到解决,但想发展产业,还得下番功夫。
“县里实施的22个行政村农村产业发展饮水工程满足了村上产业用水。”龙晨玲说,工程6月1日全面铺开建设,村里建起水塔、铺好水管,产业也有了“源头活水”。
“除了要保证老百姓村里搞的种养殖供水,还要满足乡村旅游业用水。”县水利局供排股股长都敏介绍说。
岳家寨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绝壁之上,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山峰险峻,沟谷深邃,远离尘嚣,一地乡愁。
“每逢节假日,村子里是人流如织,靠着旅游业,村民收入翻了好几番。”岳家寨村支部书记岳青秀说,村子火了,村民高兴,但是游客多了,用水需求量大,仅靠原来的山泉水是供不住了。
“我们通过勘测,决定从距岳家寨不远的大坪村提水,大坪村也是泉水,水量比岳家寨大多了,足够发展乡村旅游用。”都敏说,工程管网已全部铺设好,等泵站改造工作完成后就可提水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同时也要谱写好“后扶贫时代故事”。县城集中安置点同兴苑小区的后续扶贫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就业的项目,是一个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用水量更大,我们从水量充足的八道水引水,目前正在进行管网铺设。”都敏介绍。
乡村振兴,水利有我;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平顺水利将在新征程上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来源
平顺电视台
编辑
乐乐
责编
杨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