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曾经在农村插队生活里了8年时间,年恢复高考,他顺利考上大学,回到了城里,当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激动得哭了,上大学一直是他的愿望,当真的有一天实现了,他心里却除了激动之外,还有一些眷恋和不舍。
在农村插队期间,王小伟认识了农村姑娘赵爱玲,如果没有赵爱玲的支持和鼓励,王小伟可能不会考上大学,可是两个人最终还是没有走在一起,这也成了王小伟最大的遗憾。
王小伟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王小伟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去世后,王小伟父亲也没有再结婚,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王小伟还有一个姐姐,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双耳失聪了。
王小伟从小就非常懂事,学习刻苦,父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王小伟身上,希望他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可是命运往往喜欢捉弄人,就在王小伟高中毕业这一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王小伟因此也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王小伟在和父亲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为在当时,王小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年3月20号这天,王小伟从北京出发,坐上了开往陕北的知青专列,开始了他漫长而又艰难的知青岁月。
王小伟插队的地方是在陕北甘泉县李家沟公社小王村,和王小伟一起来陕北的知青总共有三十五人,王小伟分到小王村生产一队。
一队队长王建军四十多岁,是土生土长的陕北汉子,年轻的时候当过几年兵,王建军为人和蔼可亲,对知青非常照顾,特意给知青腾了一间新建的窑洞,刚好能够睡下五个人。
一队是所有生产队里最富有的一个大队,老乡在队长王建军的带领下,都过上来丰衣足食的生活,知青有单独的口粮,口粮都是由社员赵爱玲负责保管,除此之外,知青一日三餐也都是由赵爱玲负责。
赵爱玲比王小伟小一岁,念过几年小学,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了,刚来陕北的时候,王小伟不适应陕北的生活,晚上根本睡不着,而且还经常闹肚子,一个月下来,王小伟瘦了好几斤,平时干活王小伟只能硬撑着。
来陕北没过多久,王小伟就病倒了,因为当时正好是农忙季节,照顾王小伟的任务就落在赵爱玲身上,赵爱玲之前和王小伟接触得少,王小伟平时也不太爱说话,赵爱玲性格开朗活泼,和王小伟性格恰好相反。
赵爱玲一边要照顾王小伟,一边还要给知青做饭,其实也非常辛苦,挑水劈柴的活也要赵爱玲一个人干,王小伟本想帮忙,一直都被赵爱玲拦着不让,因为赵爱玲看到只有王小伟一个人喜欢读书,从小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赵爱玲,对读书人有一种莫名的敬佩。
赵爱玲对王小伟说道“你还是好好安心读书,我能看出来,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实现”,王小伟问赵爱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赵爱玲笑着说道“直觉,我的直觉可准了,不会看错”。
和赵爱玲相处了一段时间,王小伟性格也开朗了起来,有时候赵爱玲还会偷偷给赵爱玲开小灶,看王小伟脚上的鞋子破了,赵爱玲立马就给王小伟做了两双新鞋子,让王小王换着穿。
每年过年的时候,赵爱玲都会邀请王小伟去她家过年,赵爱玲的热情善良让王小伟非常感动,其他知青都非常羡慕王小伟。
年,王小伟回家探亲,回来的时候给赵爱玲买了一条围巾,这是赵爱玲人生第一次收到礼物,心里非常激动,赵爱玲对王小伟的爱慕又多了几分。
年,王小伟通过考试招到了县里文教局,县城距离王小伟插队的地方非常远,赵爱玲知道王小伟要走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连夜给王小伟织了一条围巾,还特意做了一桌子饭菜招待了王小伟。
其实王小伟心里也喜欢赵爱玲,他心里也知道赵爱玲也喜欢他,可是王小伟明白,他和赵爱玲有缘无分,因为他根本没有留在陕北的打算,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为了不耽误赵爱玲,王小伟特意喝多了,硬是要认赵爱玲当他妹妹,赵爱玲无奈只好答应了。
王小伟去了县城工作,赵爱玲还是会经常来县城看王小伟,王小伟每次给人介绍的时候,都说赵爱玲是他妹妹,赵爱玲有一次对王小伟发火了,她对王小伟说道“我不想做你妹妹,我要嫁给你”,王小伟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年,赵爱玲父亲生病住院,王小伟拿出了自己所有积蓄,赵爱玲非常感动,经过这件事情后,赵爱玲心里也放下了,她从心里认下了王小伟这个哥哥。
年恢复了高考,王小伟第一年参加高考,就考上了北京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哭了,回城前,赵爱玲还是一如既往,给王小伟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只不过这次和以往不同,这次她是以妹妹的身份邀请了王小伟一起吃饭。
王小伟回城后,一直和赵爱玲保持着书信联系,在王小伟回城第二年,赵爱玲就嫁人了,王小伟大学毕业和大学同学牛丽丽结了婚。
年,赵爱玲因病去世了,王小伟因为没有见上赵爱玲最后一面而悔恨不已,在王小伟心里,赵爱玲永远都是他至亲至爱之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