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和我
岳文斌
家乡是什么?对于我就是土生土长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现在依旧生活在我的家乡,只是我由村子迁到了县城。我是个睡眠质量不高的人,经常会做梦,梦里经常会复现出自己童年生活的村庄和去过的村庄。有程家纸坊村,(我生活的村庄)柳河湾村,(外婆家)下寺湾井家峁村,(二姑家)张家沟村,(三姑家)胡皮头村,(大姨家)蛇河沟村,(奶奶小时候生活的家)这些村庄都属于下寺湾镇。那时候觉得世界好小,怎样才能走出这厚厚黄土堆积的大山。今天看来,世界虽然很大,不过对于我还是一样,我越发觉得世界好小,不管走多远,我的心永远都在这里。
我生活的村庄程家纸房村离甘泉县城45公里。在我生活的村庄,这里的村民善良、老实、勤劳。他们被岁月打磨过的每一张面孔都凸显着他们的朴实与温暖。在这里生活不需要给自己设定什么计划,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纯朴。
我在镇子上完小学,初二就去县城上学了。那是我的15岁左右,正是认识世界的年龄。那时候一到县城感觉县城不是很大,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大厦。马路上也没有什么汽车。人口都集中在伏陆山下。甘泉的县城被洛河半包围着,洛河水从曲里村背川流向太皇山山底,后一直流往渭河。甘泉县城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个大水湾的二级台地上面。08年后人越来越多,高层建筑也不断拔地而起。城镇化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我们小时候村里的学校全部倒闭了。乡镇的学校也剩几百学生。县城辐射发展了太皇山村和曲里村,太皇山安居工程使得太皇山成为了居民最多的社区。曲里村也建设了很多移民安居小区。甘泉县以水名县,上溯唐中叶始,历经诸代沿用于今,几近年。漫漫历史,沧海桑田,万览春秋。甘泉勤劳的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近代刘志丹在甘泉洛河川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和军事活动。程家纸房村的村民捐了很多钱和粮食,资助革命。很多青年参加革命,我二爷刘居发13岁就参加革命,后解放落户甘肃,也就定居在那里了。现在甘泉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下寺湾会议旧址,闫家湾习仲勋旧址,劳山战役烈士陵园、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等。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这些艰苦而光辉的岁月,但是红色的种子早早就种在了我的心里,这颗种子一直滋润我成长。甘泉距离延安45公里,延安精神从这里走向全国,我们从小生活在红色的摇篮里,心里一直都有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坚定信念,相信每个人都会走的很远。
在我生活的家乡程家纸房村,从小就能听到乡间的一句谚语“井沟渠凹下,纸房秀才比驴多”,虽然是一句脏话,但是足以证明程家纸房村曾经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纸房村有很多古槐,古柏,古碑,古碑都是清朝的。听说以前从我们村经过骑马的都要下马,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知这里清朝出过什么大官,有的说出了个九门提督,但无从考证。可以考证的就是程仁,是清朝的探花。官居何职也不清楚,县志里就简单一提。我们村对面就是香林寺。香林寺唐朝就设庙宇,山顶依然留有废墟遗址,废墟里有徒单良弼的题诗碑两通,足以见证寺庙曾经的辉煌。我小时候除了希望过传统节日,再就是期盼过农历四月十八,因为在四月十八前后几天可以赶庙会,可以看戏,戏场还有各种摆摊的,有玩的,有吃的。拿着父母给的几元钱,逛一轮子戏场那叫一个开心。那时候洛河没有桥,一到四月十八村民就架木桥,先在水里打木桩,再在木桩上绑定行走的椽头,然后铺设上玉米杆之类的农作物,最后铺上黄土我们就可以行走了。庙会结束木桥上都是窟窿,也就不能行走了。赶庙会真是小时候的一大乐事。
程家纸房村还有很多古院落,小时候我们村人特别多,所有的古院子都住着人,有上学院、店里、黑窑院、仡坨院、后学院、井院、下场院等院落。我们家住在上高硷,以前家里很穷,村里人都说“上高硷锅开了没米下”。这应该是真实的,虽然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爷爷奶奶应该经历过,因为我爷爷是给村里地主打长工的,赚不了多少钱,家里子女多,遇到灾荒年应该会发生此事。我奶奶会看眼睛,小时候常有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眼睛生病了前来看,就见奶奶让站在门口,把患者眼睛拨开,看一下说你家什么东西放的位置不对,回去一改正还就真的好了。看好过很多人的眼睛,有的去北京看不好的眼睛我奶奶都给看好了。也不收钱,真是一位大善人。村子的这些院子门口都有古槐,都是上百年的,听父亲说我们家也有一棵,树是空的,小时候他们在里面玩,里面住。后来一场大风雨,吹断了古树,现在古树根旁边又长起来了一棵小槐树也有七八十公分了。我小时候就是在这些个院跑来跑去,和村上的发小一起玩耍。现在古槐树不多了,砍得砍,死的死,但是依然还有几棵枝叶茂盛,雄强健壮,都被挂牌保护了起来。我们家的脑畔山上还有个柏树台,那里栢树丛生,有两棵大几百年了,得两三个人才能环抱住,古代应该是大户人家的陵园,无从考证,只有这两棵老古栢挺立在那里。小时候每到过年就在那里砍些打火柴,用来过年打火。每次回家我都会在这些古院落看看,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有这些古院落,古槐、古柏在,它们不用说,只要一直存在下去就是最好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爱是真诚的温暖的,也是让我愁肠的。现在村里人越来越少,就剩下我父母那一代和更年长的人了。也就剩余十来户了。儿时的那些发小也都走出去了,都不在甘泉发展了,只有我还在甘泉。前几年过年我们都还回去过年,过年时小聚一下。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也就不回去了。我的父母还在村子生活,我过年还回去,但是没有了儿时的年味,回去和父母吃个团圆饭初二也就回家了。家乡就是友情、亲情与宗祖的所在地。这里既有走出去的,走回来的,也有一直定居的。我们年轻的全部都走出了,有的把父母也接到了自己家里给带孩子,或者城里打工。但是还有很多父母不习惯城里生活,不爱住楼房。因为他们眷恋那片土地,他们对土地的热爱烙在了自己的家乡。
我总想,有父母在的家乡才是家乡,因为我们可以回去,如果父母也不在那里生活了,就成了我们的故乡。
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家乡甘泉定会辉煌灿烂,程家纸房村定会变成更宜居更美丽的新农村。
秦直道甘泉大峡谷程家纸房村香林寺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