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八婺大地上,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每周一晚上推出,以供夜学的你。
东阳人民自古以来对文化教育事业极其重视,基础教育较为发达。好学、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早在宋代就已形成。宋代创建的东阳地方书院、义塾,载在典籍的就有十三所。历宋、元、明、清四朝,七八百年弦歌不辍。城内有吴宁书院,后改名为东白书院,是东阳中学的前身。
民国二年(),教育部批准设立“东阳县立中学校”(东阳中学前身),是全省最早的县办中学之一。民国16年(),改名为“浙江东阳县立初级中学”。民国18年()9月,改校名为“东阳县立中学”。民国19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立案证书,内文为:“浙江省东阳县立初级中学,于中华民国二年在东阳地方设立,经省厅审查合格,准予立案,此证”。
历年校印
吴宁台畔人文风云
东阳中学(以下简称“东中”)是五四运动以来,东阳历次革命运动的发源地,东中进步师生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军。
年5月中旬,北京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东阳,东中学生首先响应,声援北京学生的义举,带领县城各校师生举行罢课集会,列队上街游行宣传,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宣传活动。
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东阳后,东中师生联合城内各校机关、团体发起成立惨案后援会,开展多种后援活动。
年6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宣传部主任赵济猛回家乡东阳指导建党工作,创建了东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东阳独立支部。10月,东阳独支改为东阳区委,推吴兆莘为书记,以进步青年团体——齐社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贯彻落实党的意图。吴兆莘以教师身份在东中从事党的活动,通过齐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东中学生会成为东阳当时一股很有朝气和影响力的青年政治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童子军抗日义勇军在学校操场上宣誓
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爱国运动推动下,东中自编抗日教材,各科教学贯穿抗战救国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当年10月,东阳各界抗日救国会成立,其中,东中抗日救国会还成立了童子军抗日义勇军,声援东北义勇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烽火连天弦歌不辍
筚路蓝缕的辗转办学历程“吴宁台畔认依稀,亘古白云横。趁年少,百炼钢,育革命精神。千钧担,是学生责任,休辜负歌山画水,弦歌不辍四时春。三年学,莫让当仁,莫让当仁!”这首《东阳中学校歌》,是师生们在抗日战争时期谱写的。抗战期间,东中数迁校址,师生历经颠沛流离之苦,长时间以荒祠破庙作校舍、蓝天野岭为课堂穿着土布衫,咀嚼霉干菜,在饥饿中求知,在炮火中图强。
校歌
年,日军飞机入侵东阳,炸毁东中校舍,学校被迫搬迁,师生开始辗转东阳乡村。学校首先迁到华店华氏祠堂。教师李公琪组织住校学生参加长跑队,每天早晨绕村跑,边跑边喊“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等抗日口号,鼓励学生为抗战锻炼身体。
曾经的校舍——华氏祠堂
年5月,日军对上卢一带进行掳掠烧杀,东中在华店的校具被抢掠一空,学校无奈解散。湖沧百姓及时提供场所给学校作教室、宿舍、饭厅,使学生在期终考前集中复学。当年,东中又迁南市街道西坞村复夏小学,年迁马宅雅坑,年11月迁千祥石门,直到年抗战胜利后才迁回县城。那时,校园已被日军分割,一部分变成马路,于是设高中部于城南吴祠堂,设初中部于卢宅,年另选新安寺办学。
无论多么困难,东中始终坚持办学,并结合教学广泛开展抗战救亡宣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岳飞等抗御外族入侵的英雄事迹,校长卢炳普利用每周例会宣讲爱国主义精神。以党员施谦为主的进步教师大力组织进步学生办夜校,既教文化也讲时事,宣传不当亡国奴。夜校学生小的13岁,大的52岁,济济一堂为抗日学文化。东中还组织学生成立文艺宣传队,队员们穿草鞋、背乐器,先后到过巍山、吴宁等主要村庄,开展抗战救亡宣传。
在浓厚抗日氛围的感染下,年开始,东中几乎年年有学生参加抗战。仅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的东中学生就达44人,占两班学生的半数。数量之多,成绩之好,为全省县立中学之最。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抗日军队的各级军官,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抗议县参议会决行苛政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这股潮流迅速影响东阳。当年3月,国民党东阳县长丁琮提出,县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弥补赤字要加征地方自治费及土地测量费,还要向全县人民借款5亿元,以充实县政府经费。所谓的“民意机关”——国民党县参议会竟通过了其议案。
4月14日,东中教师楼嘉济在高秋二班上课时,透露了“加征借款”议案。学生们听了十分愤慨,李烈初立即草拟《反对东阳县参议会决行苛政呼吁书》,末尾署名“东阳一群热血青年”,全班28名学生纷纷签上化名。呼吁书连夜印刷,一部分被投寄给报社、国民党省县机关团体,以及杭州、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大中学校的东阳籍学生,一部分被连夜张贴到县城。
4月22日,上海《大公报》“读者之页”以《参议会议决增税,老百姓表示不满》为题,摘要刊登了呼吁书。27日,李烈初又起草了《抗议东阳参议会决行苛政》传单。不久,全国多所大中学校的东阳籍学生纷纷响应,声援东中学生的斗争。最终,丁琮被撤职,国民党县参议会复议否决了5亿元借款案,这场爱国民主运动取得胜利。
年起,东中一大批进步师生投奔游击区,走上解放全中国的道路。
新安门里植梧栖凤
年5月8日,东阳解放。10日,召开欢迎解放军大会,东中、各小学师生代表和群众数百人参加,东中教职工代表发言。22日上午,东阳县人民政府在东中操场举行庆祝东阳解放联欢大会。
8月,确定校本部由吴氏祠堂迁到新安寺(新安街75号),另在旧法院和托塘原新潮小学设分部。后来在本部逐年扩建校舍,先后撤销各分部。9月,东阳简师并入东中。年8月,省教育厅颁布定名为“浙江省东阳中学”。
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中学
上世纪60年代的东阳中学
年被省委列为浙江医科大学附中
文革期间,东中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破坏性的冲击,以至于连续二年停止招生(年秋至年秋),但依然有不少师生通过各种途径觅取着知识的甘泉,一如小草,在岩缝石罅中顽强生长。
四害荡除,拨乱反正,带来了教育的春天。东中被列为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犹如枯木逢春,步入了勤学苦教、教育为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轨道。年冬,扩建东阳中学操场。年,由校友王惕吾先生捐资建造的体育馆、教工宿舍及女生宿舍依次动工,并分别于年、年竣工。
上世纪70年代的东阳中学
年10月,举行东阳中学建校80周年庆典,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参加庆典活动。年8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东阳中学首先试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年10月被列为首批省一级重点中学。年12月成为浙江省第一所通过复评的一级重点中学。年5月,东阳中学作为全省9所优秀重点高中之一,被省教育厅推荐入选“中国名校家”。
年10月18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参加东阳中学建校80周年庆典活动
继承创新再攀高峰
年秋,投资1.5亿元的东阳中学江北校区校舍竣工。年8月,东阳中学整体搬迁至江北校园(东阳城区学士北路1号)。年7月,第二届中学百年名校论坛在北京召开,东阳中学被授予“中华百年名校”称号。同年11月18日,东阳中学举行百年校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名东中校友来母校共同庆祝。四名著名校友分别为东中学子举行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届校友马雄峰分别作了《量子信息前沿进展》《量子通信的最新进展》讲座,届校友陆朝阳对量子隐形传态、量子计算、精密测量等作了细致的讲解,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主任、届校友楼肇明作了文学讲座。
年8月,全校整体搬至学士北路江北校园
东阳中学百年艰苦办学,传承了东阳传统人文精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的人才,形成了“打实科技人才成长基础”的鲜明办学特色,既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又使更多的东阳学子获得了成才机会。从东阳中学校门走出的校友,包括以严济慈、潘建伟等为代表的国家科技人才群落,以中共浙江第一个党组织“杭州小组”成员、中共“三大”代表金佛庄,中共东阳独立支部负责人、早期中共东阳区委、东阳县委书记吴兆莘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王惕吾、郭广昌等为代表的实业家、慈善家队伍等。三万五千余名学子汇合而成的大军,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建设,为东阳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年11月18日,东阳中学举行百年校庆
(感谢浙江省东阳中学提供图文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