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同学小聚,大家纷纷对一个虽然人在外地但帮过很多人忙的同学表示感谢。同学很是腼腆,说自己人微言轻,也给大家帮不上大忙,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同学的“人微言轻”四个字,却勾起我三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那时候,我和现在的孩儿妈即将毕业,将要面临各奔东西的场景。于是我俩开始为她的调动奔波,其关键是她所在的县教育局,要同意她不回当地才行。
要知道,当时我们两个不过是大孩子,孩儿妈的父母就是普通农民。在那个走关系已然流行的年代,想要找到教育局放人,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事情总得想办法解决,于是,我们找到了孩儿妈的六舅。
六舅,对,就是排行第六的舅。六舅那个年龄的人,家里有七八个兄弟姐妹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成绩优异的他并没有考入公职,而是在县城的一所学校代课,虽然工资微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去无私帮助和真情对待他的每个学生。人们说他傻,他也不以为意,已经四十几岁的人了,依然没有成家。而他的同学,是教育局里面一个部门的负责人。
我和孩儿妈骑一辆破二八车,和六舅一起去他同学家。
那时的交通条件非常不好,我们一起颠簸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可谓一路风尘。在到那位领导家前,六舅下了车,买了一些水果,他说不能空手去找人家办事。我们要付水果钱,他执意不肯,坚持自己掏了钱。
走进教育局那位领导家里,虽说是同学关系,六舅也是忙着点头哈腰地和人家打招呼,并把我们的情况说给那位领导,求老同学帮忙。那位领导倒是很爽快,说这事可以办,应该问题不大。
离开那位领导家时,六舅抹去头上的汗水,说他也就能帮忙到这里了,同学关系肯定属实,但自己人微言轻,事能不能办成,不敢打包票。
我和孩儿妈刚出校门,不懂人情世故,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示对六舅的感谢,更是天真地以为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而六舅也不用我们感谢,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远去了。
最后,六舅托他同学帮忙找上级同意放人的事情还是没办成,我们拐弯抹角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当时的县里领导,才有条件地办好了调动。
这虽然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但对我来说依然历历在目。一次我和孩儿妈回老家去看六舅,他已经垂垂老矣,代课的工作也早没有了,靠在街上卖凉皮度日,平时也不断得到他教过的学生的救助。我们给他一千块钱,并为这些年没能来孝敬他而道歉,他的眼里含着眼泪,但一直推脱不要钱,说自己不缺钱,我们也只好把钱放下转身就走了。
我一直在心里念念不忘六舅的恩情,把他的帮助始终记在心里。
我想说,有人帮我们,不在于他帮我们的忙有多大,而在于他尽多大的努力在帮我们。前面我提到的这位同学和六舅的情况一样,不管人微言轻与否,他们都是在尽力帮助别人,这就够了,这就是他们的美德,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赞赏的地方。
工作生活中,说起帮忙这件事,好多人总是把某某人帮过自己多大的忙挂在嘴边,并表示会感恩戴德,而往往忽略那些虽然帮的忙不大,却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我们的人。回想一下,我们生命中这样的片段很多。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在不停改变着自己和他人的命运,不断对社会施加影响。如果我们本着助人的态度去对待所有人,不仅会让受到帮助的人感到愉快,我们也能因此得到更多快乐。我们去帮别人的忙不一定有多大,也许是举手之劳,但都是爱的感知和传递。
在不断得到帮助的同时,我们都要一直努力去做一个不断帮助别人的人。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文化人、一个普通教育者和一个普通公民的应尽职责。
前些天终于挤出时间想去看六舅,可到了空无一人的他家才知道,老人家已经去世有一段时间了。学生们给他买了墓地安葬了他,虽然无儿无女,但六舅也走得也风风光光。
我坚信虽然一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但一生乐于助人的六舅根本不会孤独,因为他遍撒助人为乐的滴水之恩,早就如甘泉般流淌在他教过的每位学生心中,并早已经成为源头活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