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4.18,北湖,成为年春天扬州的热词。北湖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了!
阮元有诗云:“漫将杭颍说欧苏,万柳堂西又一湖。天下西湖三十一,此应三十二西湖。”北湖,算得上扬州的胖西湖了!
北湖在哪里?北湖有多大?北湖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有哪些传奇?
三百多年前,扬州运河以西,郡城以北,湖泊相连,绵亘百余里,明清时郡人谓之“北湖”。焦循《北湖小志》载,明清年间,“扬州运河以西、郡城以北为北湖,绵亘百余里,萃三十六湖之澎湃,分七十二涧之潆洄”,境内河网交织、湖荡密布,“滩隈陇阜,若爪若角,若木之交枝,非生长其间,往往迷其棹焉。”有黄子湖、赤岸湖、朱家湖、白茆湖、新城湖、邵伯湖,6个湖,既各自独立,又水系相通,宛如“偶落人间”的明珠。波如羽袂舞,涟似眼神媚。归于一体,遂成北湖。
雍正九年(),割江都的西、北境,设置甘泉县,而这些湖域均在当时的甘泉境内,故又称“甘泉六湖”:最北端是黄子湖与赤岸湖,中隔洲屿“九顷头”,东为黄子,西即赤岸,公道桥就滨于赤岸湖的西南;邵伯湖紧接黄子湖的南端;南越汤家泮西至黄珏桥东十五里的鳅鱼口为朱家湖;在朱家、白茆以南与之成鼎足之势的是新城湖,约当今之徐巷、陈沟的东北隅,邵伯镇即在新城湖东。
北湖旧为过水型浅水湖泊,汇集西侧山地丘陵来水,出水公道河,后汇入邵伯湖、高邮湖等大型湖泊。远古以来,淮水及西南丘陵的山洪,挟带泥沙而下,逐年冲积,形成滩涂。而海湾的湾口和滩涂的沙嘴又陆续受冲刷下来的泥沙封闭和半封闭,这样,便出现了各个中小型的夏涨冬落的潟湖,甘泉六湖就是属于小型的潟湖群。然而历经百年沧桑,昔日的河滩湖沼消亡殆尽,百里湖荡仅留下零星散布的小鱼塘。
年,邗江启动了省级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北湖湿地公园位处扬州市北郊,邗江区公道、杨寿、方巷三镇交界处。总规划面积11.3km2,核心区4.7km2,公园总面积约公顷,面积相当于三个瘦西湖。公园重点打造“三十二西湖”“柳湖”“荒湖”3大核心板块,内设北湖文苑、珠湖草堂、竹林茶隐等百处人文湿地景点。经过近年来的生态修复,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碧波荡漾、野鸭翔集、万柳依依、茅屋掩映。河流交错、水陆分明,满眼绿色与曲径幽深的水岸步道、亭榭相辉映,这里更是鸟语花香,湿地资源丰富,乡野湿地生态环境优美,远眺大地,尽现独特风情,宛如扬州的千岛湖,成了扬城市民休闲度假的新去处。
《北湖小志》称:湖中的集市有黄珏桥、公道桥、桥头、裔家集、方家集、杨兽医坝、宋家桥八处。北湖,不只是明末江南遗民的主要聚居地,更是人文荟萃之地。刘师培概括最为精准:“自明嘉、隆以来,伟人奇士,相继而起,然以明季为最盛。”北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忠臣义士、文人学者汇聚于此,远离城市,农渔耕读。汪中《广陵对》所谓:“二千余年,而亡臣降子不出于其间”者,于北湖亦可窥见矣。他们才情冲霄,学养笃深,术业高峻。他们守湖而居,清静而有为,抱朴而健行,为中国文人树立了立身、立德、立言的标杆。
改朝换代的惊涛骇浪,没有摧折他们的文心。这里人杰地灵,有以死殉国的明末将领高邦佐,有为明代小品文按下启动键的才子王纳谏,有宁死不降的北湖汉子梁饮光,有守湖而居的词曲大家徐石麒家族,有湖上布衣、盟鸥野老范石湖,有抱朴守静的王玉藻父子,有北湖画驴人施原,有以“把酒嘱东风,种出双红豆”之句,人称红豆词人的吴绮,有“文理兼修,写出《几何原本》、又以书法闻名的孙柳庭……在由明入清的两百多年间,扬州北湖群星璀璨,构筑了那个年代扬州文化的独特景致,成为扬州历史文化最华彩的篇章之一。
至乾嘉时期,扬州学术大兴,北湖地区涌现出以阮元、焦循等为代表的杰出学者群体,是北湖秀水滋润出的最后一批扬州文坛大家。
咸丰间,太平军几次攻陷扬州,北湖又成为士大夫避难之所,阮亨、王开益等人都在此隐居。一长串闪耀于中国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戏曲史的巨擘,他们点亮了年前北湖波诡云谲的天空。
在北湖,扬州文化还有这样的一脉静水流深。归隐,不能简单地解读为逃避,而是特殊历史时期,作为儒者的守正,作为士人的担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