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新闻网影像西部网甘泉讯(记者鲁华贺光明)年12月11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王雪峰与西部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富平县摄影协会主席陈明冒着严寒,驱车公里,来到了陕北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对在这里建立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采访基地和年春节“陕北过大年”项目实施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受到了高家河村村委会老书记刘福荣和现任党支部书记刘富明的热情接待。
次日上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副站长、甘泉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毛生明与副主席贺光明赶到高家河村,陪同王雪峰一行对村容村貌、“陕北过大年”项目实施的场地、路线进行了详尽考察。当天晚上,又与县城赶来的其他会员一起,开了碰头会,就项目活动的议程、节目以及组委会成员组建形成了议案。
议案决定,“陕北过大年”活动定于年2月1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八上午9时在甘泉县石门镇高家河村中心广场正式启动。活动包括祭祖神、拜大年、耍社火、吃年饭、体验农村年节风情,并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高家河村采访基地”挂牌。
高家河村是“陕北腰鼓”发祥地之一,最早起源于元,盛于明末。传说当时的先民们为了祭祀祖神,祈求保佑,不受外羌侵扰,期望族人平安,经常在庙会上以击打“跳神”的傩鼓形式来表示对许愿的虔诚。“跳神”时,人们把用截成一尺半左右的空心树,两面蒙上羊皮或者牛皮作为鼓面的“腰鼓”缠在腰间,由一人或三五人领头祭祀。“头人”用“英雄球”箍紧头裹的黄绸布巾,在耳前插上用黄表纸叠成扇状的护耳,身着大襟黄衣褂,跳起难度极大的转身翻滚动作,并挑选出一批年轻活泼的后生作“围队”当呼应,时而列队击鼓,时而围圈喊威,整个场面激烈而欢快。久而久之,用这种祭祀的形式果然换来一方平安,族人无不庆幸。后来,横山县李自成起义,有人推荐高家河村的“头人”和队员作为义军的督战仪仗队,起到了极好的鼓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军民的赞誉。
高家河村“陕北过大年”组委会决定,即日起由刘富荣老书记负责组建一个文艺小组,重新挖掘和整理快要失传的高家河傩鼓腰鼓,在打造高家河“陕北过大年”品牌的同时,把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傩鼓作为非遗项目进行抢救,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和广大村民一起,为抢救这项“非遗”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甘泉县素称“美水之乡”,因城西南有泉水,在公元年隋炀帝北巡突厥牧场途中到此偶饮此水,厥味甘美,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泉”,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专用。美水泉泉水经科学检测,其为优质高钙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与华清池温泉等并列称为“陕西四大古泉”之一,甘泉因此而得名。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在石门镇的采访基地,位于镇政府西面26公里的高家河村。村子依小河而建,沿着梁杨路延续,是最早的“陕北腰鼓”发祥地之一。村委会原书记刘富荣迄今还保留着祖上遗留下来的腰鼓和击打乐器。据他介绍,高家河之所以有“腰鼓”,主要是这里庙宇集中,四时八节,先民们的祭祀活动十分活跃,除过大秧歌、跑旱船这些司空见惯的民间社火,最能够让祭祀活动达到高潮的,莫过于年轻人的打腰鼓。久而久之,“打腰鼓”就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主打品牌。在村对面的山上,就有“香河寺”寺庙群,依据山势建有娘娘庙、土地庙、菩萨庙、、药王庙、关公庙、财神庙、魁星庙等,人们在这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祭拜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生得禄、早生贵子,身体康健、阖家幸福。
甘泉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中部,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南距西安公里,北距延安40公里,包茂高速沿境而过。甘泉历史在西周即有史载,秦置雕阴县,北魏初置临真县,唐武德元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改甘泉县。县内名胜古迹有秦直道遗址,而且是秦直道中最美的一段;有唐代建筑白鹿寺、香林寺、真武祖师殿、玉皇庙、九天玄女殿、观音阁、龙王庙,千年银杏树、宋代古墓群等。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甘泉秧歌这种源远流长的地方群众文艺活动早已普及全县。尤其是每年春节,群众都会自发的组织起秧歌队,在村、镇及县城逐户庆贺拜年。地处甘志路18公里处的石门镇,不仅矿藏资源比较丰富,埋藏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境内有三国时的青州城遗址和北魏石门石窑寺。而且有着历史悠久的民间傩鼓遗传的高家河村,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一直影响着本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大家相信,高家河村通过举办首届“陕北过大年”活动,必定会为进一步繁荣和活跃老区山区农村的民间节庆文化做出贡献,为刚刚脱贫的高家河村第一个春节带来新气象。
中国媒体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