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甘泉县桥镇乡闫家湾村乡村道路一角
白墙灰瓦,绿树环绕,花草掩映,一到夜晚灯火璀璨,美不胜收。走进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闫家湾村,一幅美丽乡村秀美景致展现眼前。今年以来,甘泉县紧紧围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党建示范创建和“党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坚持抓基层,强支部,建强农村“桥头堡”,开启美丽乡村的“幸福密码”,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抓党建强基础筑起幸福路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今年,甘泉县石门镇梁庄村种植的贝贝南瓜喜获丰收,收入达到35万余元,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梁庄村属于典型的拐沟村,产业单一、收益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梁庄村党支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赴南泥湾参观学习,引进种植了贝贝二号南瓜。起初,群众的积极性不高,党支部书记、村干部以及党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建成拱棚15个,通过原味甘泉品牌营销渠道、乡村旅游自助采摘等模式广开销路,打造绿色无公害贝贝南瓜主导产业,每棚可产余斤,收益1.5万多元,不仅调动了群众竞相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而且加快了增收脱贫步伐。
甘泉县紧紧抓住农村党组织这个“牛鼻子”,让农村党支部发挥“引擎”作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头雁工程”,举办全县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储备后备村干部名,延伸“一中心、一驿站、一超市”服务链条,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5个、市级6个,“一肩挑”示范村6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争取红色组织振兴村2个,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力、引领力、组织力、创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为: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党员活动阵地全貌
壮产业促发展打通致富路
要让村民致富,产业发展是保障。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依托甘泉大峡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紧邻旅游服务中心的区位优势,推行“1+1+N”(旅游公司帮村组、村组带若干贫困户)帮扶模式,流转土地余亩,将41万元入股甘泉旅游集团公司,建立了土地流转、劳务收入、入股分红的“一分地三分利”收益,将70余亩土地作为资本,与旅游公司合建停车场和特色酒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真正实现了变自然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优势,擦亮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底色。截至目前,全村发展农家乐2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甘泉县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抓党建促脱贫,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广“十种”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引领、旅游资源融合发展、集体经济资产盘活、产业园区示范带动等形式,先后引进陕果、大陕北、荣华等企业,培育出县旅游集团、劳山鸡业等新型经营主体11个,成立合作社个、家庭农场71个,有效盘活了村集体经济,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多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图为: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善邻馆
夯根基循善治铺就和谐路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甘泉县劳山乡杨庄科村党支部结合村情村史,收集整理了近现代杰出人物和当下身边居民自己的家规家训,建成了延安市第一个善邻馆,用身边事鼓励教育身边人,让杨庄科村的雅风良俗世代传承。如今,杨庄科村不仅“颜值”高,文明水平也提高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村里建起“爱心超市”,评选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脱贫致富明星”等,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还转变了民风村风,真正实现了村庄换新颜村民换新貌。
甘泉县坚持党建统揽全局,结合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有效衔接,在全市率先开展乡村治理联动联创工作,实施了党建先锋引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工程等七大工程,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推动了发展与治理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建成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点7个,建成以下寺湾镇张家沟地质文化村、劳山乡杨庄科善邻第一村、桥镇乡闫家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为代表的典型示范村3个,评选出“净美庭院”示范户户,形成了以村带户、以户促村新局面,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基础牢固,坚若磐石。这一份份“幸福账单”,是甘泉县抓基层、强堡垒,抓支部、夯基石,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当前,在美水大地,基层党建的“深根”正让乡村振兴的“枝叶”更加茂盛。(学习强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