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纪委监委查处一起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典型案件——龙潭镇涪南村党支部委员何多伦、4组组长汪应明等三人以老朋友在熟人茶馆聚会娱乐为名、以“老搭子”和“老地方”做掩护行赌博之实,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近年来我们对‘四风’问题保持高压态势,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在暗处顶风违纪、甚至狡兔三窟,给‘四风’穿上重重隐身衣。”涪陵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覃予说。
整治“四风”问题持续深入,奢靡享乐歪风基本刹住。然而现实表明,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同时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纠正“四风”任重道远。
改头换面慷公家之慨
随着近年来治理力度加大和制度约束收紧,大多数单位和部门的“三公”经费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明目张胆违规“三公”消费大幅减少,但违规公款消费树倒根在。
以“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为例,高压态势下,形式更隐蔽的私车公养成为这一领域的突出问题。
河北省纪委监委日前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年全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增量问题(发生在年)起,其中私车公养问题起,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给私车加“公油”,超额报销私车产生的过路费、修理费……在云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王民慧看来,此类问题往往有充分的“理由”——开私车办公事,相关费用应由单位出。“这种论调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公车改革后,公职人员每月领取车补,即便是办公事,也不应由公家承担费用。”
除了给假公济私套上“合理”外衣,一些公款消费的资金来源越藏越深。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等问题多是套取费用、使用小金库进行或者由企业、老板买单,不开发票、不入账、不留痕,达到了掩人耳目的目的。翻阅近期各地纪委查处的“四风”问题通报,“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吃请”“招待费用由企业承担”等“不吃公款吃老板”的现象已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公款消费场所也由明转暗、潜入地下。近年来,公款吃喝以“公务接待任务”为名、采用“一桌餐”的形式混淆视听,或转入领导干部“小餐厅”、躲入政府派驻机构等非内部人员很难进入的地点,给监督和查处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随着“三公”经费的使用日益规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新伎俩也不断滋生。据了解,不仅有违规公款接待费用以办公用品、维护维修费用或培训费、讲课费、评审费等名目入账报销,个别地方为了变相转嫁费用还出现“吃项目”等新变种。
“礼”尚往来由台前转到幕后
多名受访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当前,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表面上销声匿迹,但“化整为零”分散办、“掩人耳目”异地办、“退居幕后”遥控办等现象暗流涌动。
今年1月27日,陕西省纪委监委便通报了一起“化整为零”分散办的典型案例。延安市甘泉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存财先在黄陵县某宾馆为其子操办婚礼设宴21桌,违规收受礼金3.75万元,后又在延安某酒店再次设宴3桌,这一“计策”并未奏效,最终王存财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无论是分批次、分时段、分地点分散办,还是从本地挪到外地办……一些党员干部为了规避监督可谓是绞尽脑汁、手法层出不穷。
在另一类隐形变异的表现中,党员干部的角色则由台前移到幕后。有的为了避免暴露身份,安排由非党员干部的亲属代理操办。在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的怀化市中方县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杨勤违规操办儿子满月宴问题中,杨勤借用的就是其退休教师父亲的名义。
还有的表面上遵规守纪,私下却广发通知,只收钱不办酒席或少办酒席,营造“勤俭办酒席”的光鲜假象,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这些大操大办的手段各异,目的都是为了花式收礼。除了婚丧喜庆,各地查处的案例中还不乏“庆车宴”“暖房”等奇葩理由,都被一些党员干部拿来作为收礼的名目。
值得注意的是,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载体花样翻新。相比收送现金、礼品等实物容易留痕,一些收送礼行为开始借助互联网支付平台。例如,今年1月,江西省纪委监委通报,南昌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樊国华违规收受4名服务对象礼金元,这批“红包”就是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