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大学图书馆年度图书借阅排行榜出炉,《平凡的世界》再度荣登榜首,自年浙大图书馆推出该榜单以来,《平凡的世界》就一直稳居榜首
《平凡的世界》为何稳居榜首
记者收集了近年来浙大图书馆年度借阅量前十位图书的借阅信息,《平凡的世界》年全年借阅量为人次,年借阅量为人次,被认为与电子阅读兴起有关,但年该书借阅量又比年增长了近30%,而这一年刚好是同名电视剧热播。年,《平凡的世界》又一次登上了年度文学类外借书和综合排行榜的榜首,但浙大未向外公布其具体借阅量。在年刚公布的榜单中,《平凡的世界》仍以人次的借阅量遥遥领先。
《平凡的世界》多年霸占浙大图书馆榜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平凡的世界》一书馆藏的副本多达本,而其他书籍,很多只有单册孤本,没有多余,所以流转率不及《平凡的世界》。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基础分馆馆长、读者服务部部长瞿晶认为,大学图书馆以学术书籍为主,由于老师推荐及不同专业的看书要求不同,学生选择文学类的书籍相对有限,这都会影响借阅量的多少。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从年执笔到年5月25日完稿,共用了6年时间。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大众文学经典,为什么‘经典’,是因为作者的素养和文学追求很高,它对人性的剖析以及文学素养水准很深。”在杭师大文创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夏烈看来,《平凡的世界》探讨的是年轻人和时代的关系,而这个主题从来没有过时。
从年起,浙大本科新生入学的时候会收到学校发的一份书单,上面列出了推荐给新生的阅读书目,《平凡的世界》当然在这份书单里。
浙大学生关于《平凡的世界》一书的阅读心得也曾被媒体详细报道过。法学院大三学生小吴说,11岁那年,父母就把该书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他。小说主人公的奋斗史,让小吴同学联想到一路从农村到县城再到省城,用知识改变命运,最终在城市安家立业的父母。吴爸爸说,上学时自己并没有读过《平凡的世界》,但看过路遥的另一部中篇小说《人生》,那本书对他影响很大,让他从此立志好好读书,去城市寻找机会。小吴说,这本书满足了他对“父母青年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好奇。“虽然地域不同,但很多东西是相似相通的:比如青年们不甘心留在故乡,出外闯荡的渴望,比如砸锅卖铁送孩子去读书的父母。”
数学学院大二学生小王则写道:“年清华大学发放录取通知书时,清华校长邱勇附赠每个学生一本《平凡的世界》,看了该新闻后当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和注意,第一时间去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平凡的世界》对小王的影响远不只是了解那个时代:“这本书我看得痛哭流涕,每年都会重温一遍。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让我明白世界之所以残酷,是因为幸福的确来之不易。正如小说中所说的‘苦难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是本让人看完后鼓起勇气面对不完美生活的书。”小王说,虽然自己是95后,时代已更迭变迁,但人性的光辉是不受时空阻隔的,那种真、善、美让人倾慕、神往,让人泪流满面。每当他学习生活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想起故事中的主人公,顿时觉得一切坎坷不过如此。“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给我的一种力量,让我懂得珍惜和坚持。我把这本书‘安利’了我身边的很多同学朋友。”小王说。
大学生需要严肃阅读的滋养
年,浙大图书馆公布了各大类图书借阅排行榜,文学类书籍的阅读量占比21%,排行第一,远超第二名占比8.8%的数理化。“这是很有趣的数字,浙大作为一所偏向理工的综合性大学,文学类却占榜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注重文理兼修,课外阅读文学经典来丰富自己。”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认为,剔除馆藏量等技术因素,《平凡的世界》在师生中依然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豆瓣”上,该书有9.1的高分和多篇书评。
截至年12月31日,浙大图书馆全馆实体馆藏总量已达.3万册,截至年,共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个,中外文电子图书.5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8.9万种,其数字化文献资源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且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年起,浙大开始创建与全球多所高校共享数字资源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年,浙大学术性数据库下载量就已达万次,按当年浙大有余名学生来算,平均每人的下载量就多达次,但在黄晨看来,电子阅读的兴起对严肃阅读来说并不是好事,至少它完全不能够替代纸质阅读带来的好处。面对学业压力,不少学生不再习惯阅读学术专著,而习惯从网上下载文献,专业艰深的阅读开始变得式微,另一方面,可供电子阅读的中文资料,只有10%不到。
“碎片化的阅读,3屏以上的读物就会缺乏吸引力。能让周围人在屏幕上完整阅读的书,只剩下娱乐消遣类的了。”他说,按照专业的眼光,图书出版的错误率只能在万分之3以内,而中文电子阅读,只有佛经能达到这一要求。其他的资料,错误百出。
中文资源太少,盗版多,版式难看,也是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在网上看书的原因,但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国内国外图书馆的图书借阅量都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王波直言,手机对深度阅读干扰太多,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意志力的学生越能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演艺家等。
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带来的反思
纵观浙大图书馆图书借阅前十位的历年榜单,会发现不少上榜图书都是熟面孔。媒体也会将浙大图书馆图书借阅量榜单同其他国内外名校的类似榜单进行横向比较,其结果颇具普遍性和启发性。
就国内高校而言,浙大的榜单因为年年以《平凡的世界》居首而被冠以“最文艺”。其实,像金庸武侠小说以及心理学书籍可不仅仅是浙大学生的“心头好”。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很多阅读是满足好奇,想看那些以前不让看的书,这是金庸武侠这类“大众经典”借阅量高的原因,知识层面的社科读物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往往按照教师推荐借阅相关书籍。大学里心理学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探索自我心理提供了专业指引,借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理学与生活》等心理学书籍可以帮助他们战胜困扰和不安。
在国外,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会每年对外公布美国大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人们发现,美国的名校生们对于经典哲学书籍尤为偏爱,柏拉图、霍布斯、马基亚维利、亚里士多德等古典哲学家的著作以压倒性优势高居美国高校阅读榜单。但这些经典书目以及中国古典著作,都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阅读榜单中。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红分析,阅读榜单的差异,其实是折射了中美大学在教学模式上的不同。“欧美大学很多老师的授课是以讲授经典专著为主,基本不受现在互联网的影响。在名校老师教古典名著的影响下,常春藤学校的学生读《理想国》《国富论》这类资本主义制度奠基性的专著和文献,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教的课程,古典的比例不是很大,“我们主要针对现在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年,浙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蔡天新在看了浙大的借阅榜后,忍不住发朋友圈:“我认为视野偏窄,与营造‘领袖之才’目标尚有距离。”
蔡天新说,从榜单来看,中国的大学生们较少阅读有想象力的书籍,较少阅读有国际视野的书籍,较少阅读综合类,或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书籍。“而且名校和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差异不大。我希望大学生有更多个性化的阅读。过去两百多年来,剑桥大学有个使徒社,每周定期探讨一本书或一个话题,最后出现许多杰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使徒社,就没有我们心目中的英国文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