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天,一个衣着整洁的男人在福建省上杭县的街边注视着一位沿街乞讨的老人。

这个老人满头白发、面颊凹陷、衣衫褴褛,看起来十分瘦弱,左手拿着一个破烂不堪,只有底部完整的陶瓷碗,右手拄着一根树枝,步履蹒跚地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嘴里有气无力的说着什么。

慢慢地,这个老人越走越近,越走越近,当她和男人之间相隔5米左右时,男人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一个箭步就冲过去抱住这个老人,随即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是儿子不孝,儿子来晚了,是儿子不孝啊!”

老人先是一愣,可一听见男人的声音,立马就反应过来,随即抱住男人痛哭起来。街边来来往往的人都用充满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们,他们是谁呢?又为何要在大街上抱头痛哭呢?

中将刘忠(旧照)

原来,这个男人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忠。

而这个瘦弱的老人正是他的母亲,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街边相拥哭泣这一画面,还要从年说起。

出生贫苦,21岁参加红军

年,红军的一支部队来到了刘忠老家上杭县,刘忠的母亲听说后心里便有了一些自己的盘算。

刘忠出生于年,但因为家境贫苦,只上了几年私塾,后来就一直帮着家里做些农活儿,或者打些零工贴补家用,而那些读私塾的同窗却都有了各自的出息,虽说出息不大,但也比天天做农活强。

福建省上杭县(旧照)

虽然刘忠嘴上不说什么,但刘忠的母亲看在眼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知道儿子是有志向的人,不应该在这个穷乡僻壤跟着他们这样待一辈子。

而且当时的世道又乱,说不准儿哪天刘忠就被抓壮丁的拉走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早些谋个出路。

刘忠的母亲听说红军都是大好人,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于是便去打听了他们招兵的条件。

回到家,在吃饭的间隙母亲便问刘忠:“儿啊,娘觉得你一辈子跟着我们走这条务农的老路也不是个事儿,而且现在世道又乱,明天怎么样还不一定呢。你小时候不是想当大英雄吗?现在红军到我们这来了,娘去问了,他们还在招兵,要是你愿意,你就去试试。”

刘忠放下碗筷,抬起头,用坚定的语气回道:“我愿意,娘,我去!”

红军战士(剧照)

其实在刘忠的母亲跟他说这件事之前,他就已经有想法了,在做活的时候,他也听说了不少红军的事迹,本来还没有想好如何跟母亲开口,母亲就快他一步先说出来了。

第二天刘忠便去了红军那支部队的驻扎处,并且顺利参加了红军。年7月,刘忠因为表现优秀还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部队要离开上杭县了,刘忠也要跟随部队一起离开,刘忠心里也非常舍不得,毕竟这是自己生长了二十多年的地方。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知道儿子要走的消息,刘忠的母亲连夜给他准备衣服和干粮,生怕刘忠在外边吃不饱、穿不暖。

临别时,刘忠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对母亲说道:“娘,儿子要走了,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儿子不在您身边,您在家里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等儿子回来!”

红军战士和亲人告别(塑像)

刘忠的母亲把他扶起来答道:“好!”说完,刘忠便跟着部队踏上了离开家乡的路。

刘忠的母亲看着儿子离去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轻轻对着刘忠离去的背影说了一句:“娘等你,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这句话听着像是在告诉儿子,又像是在安慰自己,是啊,战场上刀剑不长眼,而且在那样的年代,想要活着从战场上回来,是多么不容易啊。

刘忠跟着部队活动的过程中,一路上帮助了许多贫苦的老百姓,他自己的军事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还累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在战场中他也是越打越勇,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还被先后任命为福建赤卫军第13大队军需长、红四军三纵第19大队政委等职位,他的能力也不断的被众人所认可。

部队中的刘忠(左前一)(旧照)

年6月,刘忠被调到了侦察科,但他从来没有接触过侦察的工作,虽然之前上过几年私塾,对于绘制地图这样的任务来说应该能很快上手。

但这一调度对于他来说,还是有很大压力的,因为这意味着,在战火不休的紧急时间里,他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关于侦察工作的一切。

但刘忠秉着对工作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凭借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把侦察的工作摸透了,而且每次的任务也都完成得非常出色。

没过多久,刘忠就被任命为红1兵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而面对这一委任,刘忠也是从来没有让组织失望过。

参加长征,行军途中尽职尽责

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刘忠跟着大部队一起进行转移,参加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在长征路上,红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追赶,还要面对恶劣艰苦的环境和遥远的路途。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河。

长征路上翻越雪山(剧照)

因为敌人的围堵,他们的粮食储备远不够解决当时那么多人的温饱问题,所以他们只能一路上挖食野草,甚至把身上的皮带解下来煮着吃,在过雪山时,就吃山上堆积的雪。

而刘忠作为侦察科科长,他就免不了要冒着危险去到队伍的最前面打探消息,同时在侦察的路上尝试路边的野菜能否食用,好带回去以减轻战士们的温饱问题。

但对于很多植物的属性,刘忠和其他侦察兵其实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只能以自己食用后的反应来判断这种植物能否食用,如果找到了能吃的草,就立马送到卫生部进行鉴定。

即使很可能会食用到有毒的植株,也从来没有一个侦察兵有过怨言,他们这种宁愿牺牲小我而保全大我的精神也是十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的。

在一次战役中,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根据中央的指示率领部队向湘江挺进,在部队挺进之前,刘忠就率领侦察兵换好便装提前去到了全州。

长征途中经过的草地(旧照)

在侦察的过程中,刘忠发现全州并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些当地的民兵团,便立即向李棠萼汇报了全州的情况,并强烈建议他迅速率领部队渡过湘江,抢占全州。

可李棠萼却认为不能贸然行动,必须先向请示中央,等获得了首肯,中央下达命令后方可带领部队渡过湘江。

可等到中央回电下令时,国民党的正规军部队已经进入了全州,现在李棠萼的部队要渡江进入全州已经十分困难了。

于是,刘忠经过一番思量过后,带领侦察部队,从全州郊区绕到全州县的西延一带,在敌人封锁湘江之前控制住了有利地形。

在这期间,当刘忠一行人进入到资源地区的时候,不料被敌军发现,并迅速将他们包围。

刘忠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沉着冷静地思考和部署下,带领部队连夜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才得以顺利掩护李棠萼部队渡过湘江。

李棠萼(旧照)

在整个长征的途中,刘忠带领侦察部队的战士们,永远走在长征队伍的最前面。

在每一场行动中,刘忠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的军事素质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也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尽到了自己应尽的所有责任。

不只是长征,在接下来的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中刘忠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开辟豫北,为打开豫北大门做出重要贡献

年3月,刘忠所在的旅接到了开辟豫北的任务,但当时豫北的情况很复杂,有很多支伪军部队,且地势险要,因此旅想要迅速开辟豫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豫北的多支伪军中,有两支最为庞大,其作战实力也不容小觑,那就是李正德和张伯华带领的武装部队,之前李正德不过是个土匪头子,日本全面侵华后二人又叛国为日本人卖命。

日伪军部队(旧照)

虽然张伯华跟着汪精卫,也算是国民党正统,但一个山头怎能容得下两个“大王”呢?

所以这两人也是互相看不顺眼很久了,按他们如今的架势,只要不损害到自己的利益,是不会轻易出手的,要是对方有点什么事儿的话,说不定还会等着看笑话呢。

于是,刘忠又派人打听了两人的具体底细和武装实力,这些年来,张伯华一心媚上,队伍疏于操练和约束,军事实力也大不如前。

而李正德一心扑在军事训练上,相对来说军事实力要强很多,也着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想要打开豫北的大门,就必须先消灭李正德和张伯华这两个“山大王”。

豫北战役形势图

刘忠思考后决定,先带领旅一举歼灭作战能力稍弱一些的张伯华武装队伍,再借着胜利的气焰一举拿下李正德的武装队伍。

想好之后,刘忠便马上开始进行战略部署和作战安排,结果确如他所愿,顺利地打开了豫北的大门,我方豫北根据地也随之扩大。

参加上党战役,奋力作战歼灭敌军

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王若飞同志等去往重庆和蒋介石集团进行和平谈判,可不料在这期间,蒋介石集团的阎锡山竟对我方上党根据地进行突击。

收到电报后,毛主席立马看破了蒋介石的诡计,并嘱托刘伯承同志和小平同志狠狠地打,还说:“你们在上党的战役打得越好,我们在重庆也就越安全。”

上党战役期间,刘忠所在的旅所接到的任务是攻打长子县城。

重庆谈判机场合影(旧照)

接到任务后,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对攻打长子县城进行了作战指挥和战略部署,还把决死第1旅的第38团配属给第旅。

行动前,陈赓还询问刘忠:“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刘忠眼神坚定地看着陈赓说:“没有任何问题,旅保证完成任务!”说完行了个军礼便回旅里着手准备所有相关事宜。

当时阎锡山带领的国民党军队装备不仅齐全,而且还十分先进,相对而言,我军的部队装备就要简陋得多。

很多新来的战士手里只有大刀和长矛,还有不少老战士的步枪里只有几发子弹。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在战斗中取胜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刘忠并不怯懦,他认为,只要根据敌人的弱点迅速出击,在战斗中随时做好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在我军顽强的意志、奋力拼搏的精神和专业的军事训练下,一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

上党战役形势图

于是,他每天亲自带领侦察兵进行侦查任务,仔细查看地图,认真分析形势和战况,尽可能打探更多的敌情,再根据消息进行战略部署,制定作战计划。

10月12日早晨,我方军队向阎锡山军队发起总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阎锡山所带领的军队已经被歼灭一大部分。

在整个上党战役中,我军大获全胜,还缴获了不少军事装备,刘忠在这次的战斗中也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年9月,蒋介石集团在我军的迅猛攻势下节节败退,盘踞在西南。蒋介石还妄想在重庆建都,卷土重来。

挺进大西南,委任司令员

为了实现全中国的解放,中共中央下令成立了西南局,完成西南地区的解放。当时由刘忠指挥的62军也参与其中,那时他已经是第62军的军长。

收到中央的指示后,他带领62军率先突破国民党军队防线,向西南挺进。

挺进大西南动员会(旧照)

年12月3日,在刘忠的指挥下,师从漳县出发,师由盐井镇地区出发。

12月9日,师和师在武都东南的杨家坝、甘泉附近会师,并歼灭了当时驻守的守军,掌控了由武都进入四川的主要干道,为后续入川的大部队打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师由岷在西固遇到了国民党军团,面对我军的迅猛攻势,国民党团完全招架不住,从大路慌张逃窜,于是师便抄近道翻越安紫岭。

虽然当时正值冬天,安紫岭上全是冰冷的积雪,但师丝毫不畏惧这股严寒,硬是忍冻挨饿地翻过安紫岭,在汶县一举歼灭敌人,并解放了汶县。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行军途中(旧照)

战争结束后,中央军委看中刘忠的军事能力,还委任他为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让他在西南的重要地带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继续为西南地区的老百姓谋福利,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

中央军委看中刘忠的军事能力,还委任他为西康军区司令员、川西军区司令员,让他在西南的重要地带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继续为西南地区的老百姓谋福利,维护西南地区的安定。

全国解放,获得中将军衔

年,中共中央为在战争中所有劳苦功高的将士举行授衔仪式,这个授衔典礼也是当时我国最为盛大的典礼。

在授衔仪式上,刘忠也被正式授予中将军衔,为他的革命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苦难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到今天这样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一路上,中国共产党吃了太多的苦。

刘忠从年参加红军一直到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已经在前线战斗了22年。

抗大第四期四大队大队长刘忠和同志们(旧照)

在这22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场战斗奔向另一场战斗,从内战到抗日再到内战,他也经历了很多场的枪林弹雨,也曾受过很多严重的伤,但他却从来不曾害怕,也而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因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时刻记着自己肩上的使命,也时刻记得答应过母亲的诺言。

在这离开家乡的二十多年里,刘忠时刻怀念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也时刻挂念母亲的身体健康,可当时在战场上的刘忠,却不得不把这份牵挂埋在内心深处。

寻找母亲,欲尽孝心

后来,全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刘忠心想,这下终于可和母亲团聚,在母亲身边敬敬孝心了,于是,立刻安排人手去老家把母亲接到身边来。

可去老家的人却打“您确定是这里吗?这老房子里一个人也没有,而且看上去像是荒了好多年了。”

刘忠夫妇与孩子合影(旧照)

刘忠听后心里不由得一颤,听到刘忠半天没说话,电话那头又赶紧安慰道:“您先别着急,这都过了二十多年了,也许是搬家了。”

刘忠听后说道:“对,当时社会如此动乱不安,娘也许是跟着大家一起搬走了,会找到的,不急不急......”说罢便挂了电话。

虽然刘忠嘴上说得不急,可这心里却总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刺一样,急得不行,毕竟事关母亲的安危。

过了没多久,见母亲还是一直没有下落,想到毕竟过了这么多年,如果模样发生变化了其他人认不出来也是有的,于是刘忠便向单位告了假,自己回老家去找。

刘忠将军故居

看到以前住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从内到外都已经积满了尘土,刘忠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一想到母亲还不知道在哪儿,到底是死是活,刘忠鼻子一算,竟留下泪来。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二次流泪,上一次还是二十多年前从这里离开的时候。那时候刘忠和母亲告完别,在路上边走边流泪,战友问他,他还不肯承认,硬说是风吹的。

二十多年后再见,母亲竟以乞讨为生

现在屋子破成这样已经不能再住人了,于是刘忠便想去街上投宿,在旅店门外,刘忠看见一个沿街乞讨的老人。

那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那个身影小小的,看起来很瘦弱,正颤颤巍巍地往他这边走来。

一时间,刘忠屏住呼吸,呆呆地站在那里,眼睛直直地看着那个步履蹒跚的老人。

50年代街边(旧照)

等老人走到离他很近的距离时,刘忠终于忍不住了,立马上前抱住老人,泪水也再一次从他眼里淌了出来。

原来,这个老人便是他二十多年来没有再见过面的母亲。刘忠说:“离家时,母亲虽有白发,但却不是很多,虽然身躯瘦弱,但看着也还算康健。可如今再见,却是如此白发苍苍的模样,脸上和手上都布满了皱纹,脚上甚至还有久未愈合的冻疮,看着如此弱不禁风,这般年纪还要沿街乞讨度日,这二十年光景前后的对比,怎能不叫人伤感,说到底,是儿子不孝啊!”

可刘忠的母亲却安慰他:“儿啊,没关系,娘不怪你,当时的年代是那个样子,是娘自己没什么本事,但现在好了,国家安定了,如今儿子也平安回来和我团聚了,你能好好的站在娘面前,娘已经觉得很幸运了,只要还能看见你,娘心里就高兴!”

后来,刘忠便带着母亲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和自己一起生活。

其实,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像刘忠这样和亲人分离上战场的战士有很多,但却不是每一个战士都可以像刘忠一样幸运,最后还能和亲人团聚。

晚年刘忠将军(旧照)

而这其中也不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坎坷故事,而那些在战场上战斗的战士们也和刘忠一样,他们与亲人的生离死别都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在流沙河的《理想》中,这样写到“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而现在的中国早就已经走过了那些饥寒、离乱的年代,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下,我们也早已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在现在这个安定的社会中,在现在这个稳步发展的时代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时代火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