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主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初扬州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首次提及“瘦西湖”,他要比杭州人汪沆在“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中所称的瘦西湖最少早了40年。

8月28日,我市著名水利专家徐炳顺告诉记者,这是他在编撰《中国河湖志》查阅众多典籍史料过程中发现的,在有清一代,除了吴绮、汪沆提及瘦西湖外,此名一直未流传,直到年才渐渐流传开来。

“瘦西湖”名为吴绮首创而非汪沆

徐炳顺说:从《扬州鼓吹词》来看,康熙朝当时短暂地用了瘦西湖这个名字,吴绮成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的首创者,但是直到民国取代大清帝国止,扬州都没有采用过瘦西湖这个名字,先后用过砲山河、保扬河等,河名用的时间最长的是保障河(湖)。直到民国九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瘦西湖这一名字,上距康熙、乾隆朝已有至多年。瘦西湖之名是吴绮首创,民国时老名新用,自然与吴绮有关,汪沆非首创只是引用,自然无关,所以对这部分历史需要要重新面对。

据了解,清康熙年间,曾在与杭州西湖近在咫尺的湖州任过知府的吴绮(-,江都人,字园次,四方名流,著作颇丰),深谙家乡扬州清明有“游西湖”的风俗,很自然地,他在《扬州鼓吹词》中,把通往平山堂的本名保障湖的水,称为瘦西湖。“瘦西湖”之名由此而来。

年《扬州市市区图》上有了“瘦西湖”三个字,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瘦西湖”这一名字,并名扬海内外。

年后“瘦西湖”名才渐渐流传

徐炳顺经过耐心细致的梳理,发现自清代康熙朝到大清朝被民国推翻止,扬州的府、县志及有关文献中,均没有瘦西湖这个名字。特别是汪沆所处的乾隆年间,《扬州画舫录》《平山堂图志》《南巡盛典》《扬州揽胜录》等文献相继问世,一直使用的是保障河(湖)这个名字。

徐炳顺告诉记者:乾隆中后期的《扬州画舫录》中没有瘦西湖三个字。《扬州画舫录》是清代乾隆时记载扬州景物的著作,该书中《卷一》《草河录下》《城北录》《城南录》等多处记载的是保障河或保障湖,该书云:“市河自府城便益门外高桥运河口起,历保障河砚池口至南门外……”并云“砲(原著炮)山河与保障湖通,故砲山河亦名保障河”,还说“长春桥界迎恩河及保障湖之间,桥内为迎恩河,桥外为保障湖。”书中没有瘦西湖三个字。

直到民国九年()初版的《扬州城厢市图》上面有了“瘦西湖”三个字,图片说明中写道“直城西北数里,湖山名胜有平山堂、五亭桥、法海寺、小金山、徐园等,每春夏时,都人士女,买瓜皮艇,游览于瘦西湖”。

接着在民国十四五年的《甘泉县续志》中出现“瘦西湖”名字,在“桥梁”条目:虹桥在城北瘦西湖上。这是瘦西湖之名首次出现在志书上。

民国十五六年(-),《淮扬徐海平剖面测量局》在《督办江苏运河工程局季刊二十六至二十九合期》上发表的《江都县全境》调查报告书中说:“自平山堂至大红桥,长四里又半,其间最宽处达三百五十公尺,水清路曲,风物宜人,俗称瘦西湖,为江都县胜景之一,春夏之间,游人、舟车往返,恒不绝于青萍绿藻间也”。确认了瘦西湖之名此时已开始启用。

朱自清先生《扬州的夏日》中曾说:“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之,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并说到瘦西湖上的船娘事,证明瘦西湖之名已被接纳使用,保障河(湖)已成记忆。(姜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