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盛开的绣球花,无人不爱。以前,我只在花店和私人庭院里见过它。不同颜色的绣球开在院子里,让庭院增色不少。近些年,公园以及一些街区例如中国美术馆门前的花坛里也种了绣球。雨过天晴的夏日清晨,大朵的绣球盛开,蓝色、粉色的花瓣以及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水珠,没有香味,也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似乎“别有天地非人间”。近年来,市场上能买到的绣球品种有数十种之多,合理搭配便能够从初夏赏到初秋,仿佛夏天永远不会结束。
1.紫阳花与白居易
提到绣球,我总会想起日本动画电影,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中,绣球画得太美。现实中,日本许多寺庙也种有绣球,例如镰仓的明月院就是以大片蓝色的绣球花而闻名。据说在寺院里种植绣球花是用来治病。[1]
绣球在日本被称为“紫阳花”,这个好听的名字实际上来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
何年植向仙坛上,早晚移栽到梵家。
虽在人间人不识,与君名作紫阳花。
招贤寺旧址位于杭州葛岭脚下、西湖边,也就是现在的北山路旁。诗前小序云:“招贤寺有山花一树,无人知名,色紫气香,芳丽可爱,颇类仙物,因以‘紫阳花’名之。”
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在其《国际花》一文中说,紫阳花是由一位遣唐使从日本带到中国的,他从宁波上岸,途径杭州,可能将紫阳花的种子留在了招贤寺,“之所以无人知晓其花名,是因为那是新传入中国的花。”
但是细看白居易这首诗的序,诗人说它“色紫气香”。而我们知道,绣球是没有任何香味的。如果不是绣球,那是什么花呢?由于白居易没有记录该植物的形态特征,后世的本草和植物类文献也没有相关记载,这里的“紫阳花”就成了一个迷。
其实,将“紫阳花”作为绣球的别名,是一个张冠李戴的故事。日本园艺作家柳宗民在《四季有花·绣球》一文介绍,日语中的“紫阳花”,字面意思是“汇聚纯粹的蓝”,与绣球没有关系。
绣球之所以会以“紫阳花”命名,始作俑者是日本平安时代承平年间(—)《和名类聚抄》的编者源顺。《和名类聚抄》乃是根据日本皇族的要求而编撰,是日本最早的百科全书。而彼时日本皇室和贵族对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尤为推崇。白居易诗中所写招贤寺里的“紫阳花”与绣球有相似之处,仅从字面上看,这个名字也非常合适。源顺于是就将二者划上等号,从而“铸下了这千年之错”,紫阳花在日本便成为绣球的代名词。
日本人之所以喜欢绣球,跟它的寓意有关吗?其实并不是。绣球花不香,且不结果,花色会随着土壤酸碱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日本,它的花语是“自命不凡,虽外表美丽却无香无果”,或者嬗变、不贞、水性杨花。这些都不是什么好的寓意。
日本人喜欢它,原因之一是它能在阴郁的梅雨季节里盛开。“仿佛是在这阴郁的天气里为人们加油打气”,陈舜臣因此称之为“非常可贵的花朵”。柳宗民也觉得:“在绵绵梅雨季节看到悠然绽放的蓝色紫阳花,心中的烦闷便会纾解不少。”
另一方面,紫阳花也契合日本人的物哀审美。著名俳句诗人小林一茶咏道「紫陽花の末一色となりにけり」。比较难翻译成中文,意思大约是:绚烂的紫阳花,落下时终归于一种颜色。
现在我们在花店和公园里见到的绣球,大多是经过西方改良之后的品种。据柳宗民介绍,江户时代末期,兰学家西博尔德(—)将许多不同品种的绣球带回欧洲,欧洲人对其进行了改良,“培育出了更合西方人口味的华丽品种”,而进入大正时代(—),日本开始引进西方的绣球,并称之为“西洋紫阳花”。成书于民国初年的《清稗类钞》,其“植物类”记载深受日本现代植物学影响,其中记载的“花大而美艳,多数丛集如圆球……其萼能变数种颜色”的“洋绣球”,应该就是这“西洋紫阳花”。
园艺上,为了与圆锥绣球、栎叶绣球等区分,一般将绣球()和绣球园艺种称为“大花绣球”或“洋绣球”。
↑〔日〕毛利梅园《梅园百花画谱》,紫阳花
2.荚蒾:中国古代的绣球
有“洋绣球”,就相应地有本土的“绣球”。“绣球”作为植物名原本是一个通称,八宝、臭牡丹在民间也被作绣球花,因为它们的花序如球面。不过在古典诗文中,“绣球”多指荚蒾属植物,与八仙花、粉团、雪球、蝴蝶戏珠花等同属一类。这几种都是荚蒾属植物,与上文提到的绣球花属植物,虽然都有雪团一样的聚伞型花序,但在植物分类上相差较远。
↑万有同春图卷.清.钱维城作.局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绣球曾经属于虎耳草科,如今自立门户成为绣球花科;而荚蒾先前属于忍冬科,现在则归属于五福花科。区分它们有个很简单的方法:绣球花开4瓣,“花瓣”之间分离;而荚蒾属的花开5瓣,“花瓣”基部连在一起。之所以给“花瓣”打引号,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不孕花的花萼,不孕花没有花蕊或者花蕊不育,仅是为了好看、招蜂引蝶。
↑绣球的不孕花,可见最外层四枚花萼、中间四枚花瓣、以及不孕的花蕊。更多的不孕花没有花瓣和花蕊。
↑荚蒾属绣球荚蒾,不孕花“花瓣”为5
绣球有红色、蓝色和紫色,而荚蒾花冠基本上是白色,偶尔带有淡红色。此外,荚蒾的花期在春天,一般4-5月;而绣球通常稍晚,一般要到初夏才会开。
古诗词里写到“绣球花”时多会提到春天这个时令,所咏“绣球”都是荚蒾。例如宋代顾逢《正绣球花》“何人团雪高抛去,冻在枝头春不知”,元代张昱《绣球花次兀颜廉使韵》“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落过杨花浑不觉,飞来蝴蝶忽成团”,明代邓仪《咏绣球花》“广庭春日正暄妍,一树名花玉槛前”,清代陈祖绶《辊绣球·怡园看绣球花》:“抛掷几时光,春雨里、花留无几。”
通过春天盛开、花冠5裂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明王象晋《群芳谱》中的“绣球”也是荚蒾属:
绣球,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团圞如球,其球满树,花有红、白二种,直寄枝,用八仙花体。
这应当是“木绣球”,即绣球荚蒾。绣球荚蒾的花序全部由大型的不孕花组成,盛开时“百花成朵,团圞如球”。类似的还有粉团,俗名雪球荚蒾,花序大小不到绣球荚蒾的一半,小巧可爱。
↑图为粉团
另外还有一些花开呈盘状的荚蒾,仅仅在周围有一圈大型的不孕花,中间都是小型的可育花。琼花(f.)蝴蝶戏珠花(f.)、天目琼花(鸡条树subsp.)等均如此。
↑图为蝴蝶戏珠花
↑图为天目琼花(鸡条树)
至于古籍中提到的聚八仙、八仙花、粉团、雪球、玉蝴蝶,有时候多有混淆。可以确定的是,它们都是荚蒾属植物,且在唐宋之际已用于观赏。在南唐张翊所著《花经》中,“粉团”位于七品三命,地位不高。南宋时,此类植物已经进入皇宫,是禁中赏花的对象之一。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
禁中赏花非一,钟美堂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三层,台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俨如镂玉屏。
这里的“玉绣球”应当就是绣球荚蒾或粉团,初开为碧绿色,俨然镂花的玉屏风,后渐渐成为雪白色,远看如雪球。
↑〔清〕汪承霈《春祺集锦图》(局部),绣球荚蒾
3.琼花:传说中的“天下无双”
《中国植物志》将扬州的琼花定为绣球荚蒾的变形,并且说它就是《洪武郡志》中的聚八仙、《花镜》中的八仙花。之所以名为“八仙”,清初陈淏子《花镜》卷3解释说:“因其一蒂八蕊,簇成一朵,故名‘八仙’。”这里“八蕊”,正是花序外围的8朵不育花。
但在历史上,扬州的琼花并非聚八仙。传说此花仅见于扬州后土庙,被称作“天下无双”,历来吟咏它的诗词、关于它究竟是哪种植物的争论都很多。
↑宋韩佑琼花真珠鸡图页绢本设色13.8x22.3厘米重庆市博物馆藏
唐宋之交,琼花已经出现在《花经》中,位列“二品八命”,比“六品四命”的聚八仙高很多。最早写道扬州琼花的是王禹偁。宋太宗至道元年(),王禹偁任扬州太守,其《后土庙琼花诗二首并序》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北宋庆历、至和年间,韩琦、欧阳修、刘敞先后赴扬州任太守,三人相继对琼花称赞有加。韩琦《后土庙琼花》先说:“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此琼瑶贵。”欧阳修《答许发运见寄》写道:“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据说欧阳修曾在琼花旁建一亭,名曰“无双”。[3]刘敞《无双亭观琼花赠圣民》也说:“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仙品国香俱妙绝,少倾高兴尽流霞。”
↑今日之琼花
经过诸位诗人的推广,扬州琼花声名大噪,知名度甚至超过洛阳的牡丹。宋代俞清老《琼花》:“因此琼花发,维扬胜洛阳。若无三月雨,占断一春香。”
扬州琼花火到什么程度?连当朝皇室也想据为己有。据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北宋和南宋各有一次皇室移植扬州琼花的行动。第一次是仁宗庆历(—)年间移植到洛阳皇宫,但第二年就枯萎了,栽回于扬州后便复活开花。第二次移植是淳熙(—)年中,宋孝宗赵昚曾将它移植到“南内”(皇帝居住的地方),虽然在杭州,按道理水土气候与扬州相近,但依然憔悴开不了花,无奈只得将其送还。[4]
与此相应,明代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写隋炀帝前往扬州一睹琼花真容,为消解长途寂寞,不惜沿途建造四十余座离宫别馆,且多选美女佳人填入其中。事虽虚构,但由于《隋炀帝艳史》面向市民大众,曾在下层社会产生影响,“天下无双”的扬州琼花也为更多人知晓。
↑今日之琼花
宋代扬州城数遭兵火,鼎鼎大名的琼花也历经劫难。北宋张问《琼花赋》:“扬州后土祠琼花经兵火后,枯而复生。”杜斿《琼花记》载绍兴辛巳()之交,金兵入侵扬州,揭其本而去,有赖道士唐名大宁辨其旧根、悉心呵护才得以延续。一百多年后,德祐乙亥()元兵攻占扬州时,琼花最终未能幸免于难。蒋正子《山房随笔》记载:
扬州琼花,天下祇一本,士大夫爱重,作亭花侧,扁曰“无双”。德佑乙亥,北师至,花遂不荣。赵棠国炎有绝句吊曰:“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妃烈女中。”
明曹璿《琼花集》卷1引《洪武郡志》:“至元十三年,花朽。三十三年,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补植故地,而琼花遂绝。凡元人称琼花者,皆八仙也。”至元十三年即年,此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三年后,南宋灭亡,琼花也被认为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宋韩佑琼花真珠鸡图局部
自此以后,世间再无琼花。它到底长什么样?对此争论颇多,从宋代流传下来的绘画来看,琼花颇似聚八仙,例如南宋韩佑所绘《琼花真珠鸡图》。遗憾的是这幅图中的琼花并非完全写实。元明两代见过宋代琼花图的也都说像聚八仙,只是一个花序上不育花的数量是九朵,而非八朵。例如元王恽《秋涧集》卷95:“宋人画琼花图,花蕊团团作九叶,如聚八仙花。”明郎瑛《七修类稿》卷22:“昨见宋画琼花,真似野八仙。但多一头九朵簇成者,然亦不知孰是。”如此,宋代王月浦《琼花》“千须簇蝶围清馥,九萼联珠异众葩”中的“九萼”当是实指。琼花与八仙花相似,这就是为何琼花灭绝之后,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补植故地的原因。
通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这些文献,借由今日之琼花,我们可以遥想扬州琼花当年的风姿。
[1]“寺院种植绣球花不是为了观赏,而是由于绣球花具有解热的特效,可用来治疗心脏病和咳嗽。过去小商人和农民等因贫穷而请不起医生,看病只得依靠采用佛教医学的寺院药法,特别是位于无医村中的寺院都种有很多药用植物,例如银杏等,一旦有事时可作为急救药使用,此外对日常的健康生活也很有益处。”见:〔日〕岩瀤亮顺著,王茂庆译《释迦健身秘术》,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年,第6页。
[2]〔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36“蝴蝶戏珠花”:“蝴蝶戏珠花即绣球之别种。桂馥札璞,绣球花周围先开,其瓣五出,酷似小白蝶,俗呼蝴蝶花。中心别有数十蕊,小如粟米。按:此花五瓣,三大两小,形微似蝶。中心绿蓓蕾,圆如碧珠,开不成瓣,白英点点,非蕊也。”
[3]《嘉庆重修一统志》卷97《扬州府》:“无双亭,在甘泉县东蕃釐观前,以琼花天下无双故也。宋欧阳修建。一云宋郊建,前贤题咏甚多。”“蕃釐观”后亦名为琼花观。
[4]〔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7:“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绝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杭之褚家塘琼花园是也。今后土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仿佛似之耳。”
作者简介:江汉汤汤,企业职员/中国美术馆志愿者讲解员/植物文化普及者,著有《古典植物园》(商务印书馆,.4)。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