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历来是湘南重镇,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比较突出,所以历史上对城墙的修建也是十分重视,祁阳城墙曾是湘南各地最雄伟坚固的城墙。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祁阳县城曾搬迁过三次,最早在金兰桥(今祁阳境内),唐代设县治于湘江之滨老山湾(今茅竹镇茶园村),明朝景泰年间(年)搬迁至檀山湾(今县城所在地)。

当时的祁阳知县王原觐,组织大量劳力,修建版筑土墉城墙,高6米、宽4米,周长米,设置四道城门,东曰渡春、南曰宣化、西曰控粤、北曰望祁,城门之上再建城楼,看起来比较雄伟。

明朝成化九年(年),旧城墙不少地方塌陷,只好打报告重修。第二年,巡扶刘敷、通判刘玘组织人力进行城墙扩建,内外城墙砌以砖石,墙高5米,周长约米,并在东南增辟镇南门、东北进贤二门,城门之上仍建高大的城楼。城外护城壕沟深3米、宽6米多。

万历三十年(),霪雨三月,城墙倒塌大半,知县沈学重修,仍然是内土外石。年,朱湮泞就任祁阳藩王时,进行城墙扩建,至年完工。城墙基宽约7米、顶宽3米多,高约7米,周长米,设城门7处,内外全部用石头堆砌,气势雄伟,完美坚固,时人评价:楚南各邑郡城工,未有完美坚实如祁者。

清顺治十二年(年),县令童公钦承修培城垣,增设潇湘门,同时,将渡春门改为迎恩门(俗称寿井门)、镇南门改为迎秀门,宣化门改为黄道门,控粤门改为长乐门(俗称驿马门),望祁门改为朝京门(俗称罗口门),改进贤门为甘泉门。城门之上皆建有城楼(除潇湘门外)。

年、年、年,县城频遭水患,城墙损毁严重,先后多次重修,特别是其上加修堞墙,以致城墙气势恢宏,坚固耐用。年,石达开曾带兵入境,围城月余,终因城墙坚固攻不下,未能入城。

民国时,城墙仍保持完整,年,日寇空袭祁阳,为便于疏散民众,开始拆毁甘泉门左右的城墙,后城墙迭遭飞机轰炸,唐家陡、九塘冲一段被炸毁。

年,又将蒋家园段城墙拆开一个缺口,称做新城门。新中国成立后,县城扩建,城墙陆续被毁,墙石挪作建房材料。至今,仅老轮船码头下河街至老电机厂段尚存大约长米的城墙遗址。年,被县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看了这些,祁阳城墙的历史你知道了吧!欢迎讨论留言,我是美在永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