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m.39.net/pf/a_9074017.html
光绪年间,仙女庙镇上创立了一种慈善救助机构——因利局,专门提供小额无息贷款给城镇失业贫民做小本生意,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曾在社会上产生过较大反响。家庭困难的城镇贫民,往往只能靠借“印子钱”谋生。所谓“印子钱”,即以高利发放借贷。在贷款当日,即从本金扣除10%的所谓“鞋袜费”,并约定时日分期归还。因每次还款时,都要在借款的“折子”上盖上印记,故称“印子钱”。有民谣说:“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不少贫民往往因“揭重息之债以为买本,困于盘剥”而更加贫困不堪。更有肩挑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即使愿出重利,也告贷无门,造成“强者流为匪类,弱者毙于饥寒”。有鉴于此,光绪四年()扬州的丹徒籍绅士严彭寿与甘泉县乡绅毛凤音等人发起主持成立了慈善性质的救助机构——因利局,“由局筹款,专备贫民借贷”,“到期原本收回,不取分文利息”,让城镇贫民有本钱做小生意糊口,而又不受重息盘剥。在其影响与带动下,仙女庙的商人王彬在光绪六年()也筹集资金千文设立因利局。其后,仙女庙米、木两业行会也积极参与其中,每年从抽厘项下提拨、充实部分本金,并解决日常活动经费。因利局资助失业贫民,一时蔚然成风。因利局借款救助的对象,是那些以小本经营为生,但缺乏必要资金的城镇失业、无业贫民。借款限额为每户-0文之间,借款人必须寻觅可靠担保人赴局申请,并将自己与担保人的姓名、住址、职业、家庭情况登记在册,然后由局派人查核,再酌量借与贸易资本。还款方式是以每千文按日还十文的比例逐日(或五日)一送,归还本金,收回原本,不取分文利息。借款以百日为限,不得逾期不还。如不能按时还本,需说明理由。无正当理由者由专人催还,并在以后借款时给予减借或不借的处罚。在因利局内部,则有“借否分良莠”的“十不借”规定:吸洋烟者不借,赌博游荡者不借,无家室者不借,无保者不借,限地之外者不借,僧尼道士不借,屠户不借,瓦木匠不借,兵勇差保丁役不借,剃头修足者不借。从其内部规定中可以看到,因利局既具有一种济困扶贫的经济救助功能,还与慈善机构有一种传承互补关系,更具备一种潜在的道德教化色彩。因利局这种救助贫民以工谋生、自食其力的新型救助方式出现以后,由于效果显著,不仅受到城镇贫民百姓的欢迎,而且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上海《申报》就曾专门载文予以报道,把因利局的作用归纳为四点:一是救缓急,能化急为缓。贫民由于积蓄有限,一日不作则一日不食。当突然遇到疾病、丧葬,婚嫁等家庭重大变故或事件时,常常会陷入困境。因利局的借款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让贫苦百姓慢慢渡过难关。二是警游惰,能化惰为勤。不少贫民并非天生懒惰,只是由于缺乏启动资金无法经营而坐吃山空。得到无息借贷后,给他们以自食其力谋生的机会,可使他们免于游荡堕落。三是杜奢侈,能化奢为俭。因利局采取逐日还本的方式,时时督催,可使受助者每天兢兢业业地经营,每日勤勤俭俭地过日子,不致铺张浪费。四是清盗源,能化莠为良。濒临绝境的贫民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从而危害社会,自误终生。有了无息借款后,他们经营有道,糊口有望,就不致铤而走险了。《申报》认为,扬州、江都仙女庙因利局的做法,“善举之有功者,莫过于此;善举之易行者、亦莫过此”。在他们舆论的倡导下,江苏省苏州、南京等地也很快推行开来,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不少县、府仿效。江都仙女庙因利局开办后,商业较为发达的樊汊,大桥镇也积极效仿,救助效果也较为显著。虽然借款数额无多,但对谋生缺少资金的贫民来说,尤如借水行舟、雪中送炭,有着“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意义,故在保障贫民生活,维护社会治安,整肃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开办之初,因利局运转还算顺利。借款者虽系贫民,但大都讲究信用,绝少拖欠不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因病、因死、因亏而无法还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利局的本金逐渐告罄,数年后也就自行消亡了。(朱毓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