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01引子

《芈月传》中的秦王赢驷,对芈月是个温暖的大叔,但在国事上毫不含糊,历史上的秦惠文王赢驷,十九岁即位,一上台就把商鞅拉下马,车裂商鞅并灭其族,反手又替商鞅平反,铲除了诬告商鞅的贵族,这一出借刀杀人、渔翁得利,让秦国的权贵对新君再也不敢轻视大意。

这件看是非常冷血混蛋的事儿,从权力运行的逻辑来看,又恰恰是最合理的,正是这个举动让嬴驷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守成的第一步。除去影响他君主权威的商鞅,却未废商鞅之法,把秦国大权巩固在自己手里,公元前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之前秦国的最高统治者成“公”)。

02守成之君VS开疆拓土之君,充满诱惑的选择

在除商鞅,巩固新法和权力之后,秦惠文王面对的是一个非常考验人定力的局面,经过他老爹秦孝公和商鞅的君臣努力,此时的秦国已经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不再是中原诸侯眼中的蛮荒之地,GDP噌噌往上涨,疆域也在不断扩大。秦国的邻居,原本业界龙头的老大哥、兼秦国的死对头魏国,在一系列的作死操作之后,国运开始逆转,人才外流,还很多有才的人跑到了秦国,比如张仪、公孙衍……秦国张开怀抱热烈欢迎外来人才,此消彼长,魏国的国力开始走下坡路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赢驷如果想要大举东进中原,给后世留下一个开疆拓土的伟大君主形象也不是没机会的。

而且,当时,战国时代的中国就如同一个新兴的大市场,每天都在上演着兼并和攻伐。扩张和兼并不仅仅是为了发展,也是各国生存的基本方式,大争之世,不争就是自取灭亡,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即便是七国当中实力弱最小的韩国,也在不断吞并更小的诸侯国,有血性有野心的秦惠文王赢驷,当然不会放弃争夺土地和利益的机会。但是,争到何种程度,这是个学问。惠文王是个头脑清醒的投资人,他不会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他知道量力而行的道理,也知道物极必反的危害。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秦国能够一路走到最后,成为乱世中最后的赢家,除了制度优越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在商鞅变法后的多年里,秦国上层始终能够让扩张和守成保持在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上,而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就是惠文王

03秦惠文王的对外攻伐和策略

秦惠文王当政期间,重用魏国人张仪连横六国,打破合纵,给秦国争取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内部稳定之后,秦国也确实是挥师东进了,具体表现:

秦惠王八年(公元前年),秦惠文王任用魏国人公孙衍为大良造(秦灭六国前秦国国内最高爵位,掌握军政大权),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一举收复了黄河以西以前被魏国占领的国土。

秦惠王九年(公元前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算是讨回了被魏国占领国土的利息。

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又被迫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基地。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年),嬴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改元为更元元年。

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公元前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三国军于修鱼,斩首八万。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秦惠文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扩大了疆域,而且针对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年),遣张仪自秦赴楚,实行反间计,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使秦军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国、蜀国的威胁。楚国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秦国在对东方六国的战争中虽然胜利较多,尤其是击败吴国联军,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秦军的东进在秦惠文王时期基本也就结束了,而且为了能够尽快的达成停战协议,秦国甚至还退还了一部分已经到手的领土,这其实就像下棋当中的,进三退二,见好就收。

04总结:秦惠文王的清醒和远谋

领土的扩张,并不是拿到手里,吃到嘴里就万事大吉的,而是能够达成消化才最重要。以秦国当时的实力,论综合国力依然比不上魏国,论商业实力上,比不过齐国,而论国土面积又比不过楚国,其实当时的秦国只能算是一个中上等的国家,并没有后期称霸诸侯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方式的过度扩张都可能让自己陷于陷于一种无休止的拉锯战中。也会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消化战争的成果,过度的扩张就会引起反噬,空耗各种资源,那对秦国而言,就是大大不利的,投入可控,风险可控且可持续的有限的扩张,更容易产生有效的成果,蚕食永远比鲸吞更重要。对于其他诸侯国而言,秦国的蚕食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让其他诸侯国不能一下子对其产生严重的逆反,便于秦国开展连横,破坏合纵,东方六国在安逸中慢慢的丧失斗志。

公元前年,秦惠文王去世,时年四十六。秦惠文王是一个清醒的守成之君,他承上启下的功绩,丝毫不比他老爹秦孝公以及他儿子秦昭襄王要差。

秦惠王时向东打魏国,收复失地,提振国家信心。向西攻克蜀国,为秦国拿下了一个大粮仓,一片大牧场,“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每一次的扩对外扩张都是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不折腾少折腾,折腾就折腾到点子上,有节制的扩张,这是秦惠文王守成之业的最大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