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长征路上,湘江战役是重要的一个节点,那橘丸就带大家走进红军突破湘江的地方——兴安。
漓江和湘江的发源地
水墨丹青的漓江,千载悠悠的湘江,共同发源于地处湘桂走廊的兴安县。兴安南距桂林57公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有连接湘、漓两江,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它与长城一样古老,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有漓江的发源地,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还有四座天生桥连于一体的世界奇观……
灵渠:秦始皇开凿的世上最早的运河
兴安因灵渠而历史悠久。灵渠又因秦始皇的功绩而名扬中外,它是秦始皇开凿的世界上第一条等高线运河,也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灵渠在兴安县城边,全长37公里,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年)是一条与四川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它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现在还在使用着它。
明代解作《兴安渠》诗云:“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整个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构成。铧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铺筑成的一个前端尖锐如犁铧的石坝,使湘江上游的海洋山水南北分派,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入漓江,分派水量大致是“三分漓水七分湘”。
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意义极大。年后,灵渠多次修整,可灌田数万亩,现已成为旅游胜地。灵渠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兴安最重要的景点。
天生桥:世界级地质奇观
兴安白石乡天生桥,又是一个世界级地质奇观—一个在米距离内四桥连“架”、极其雄伟壮观的大型天生桥群。
来到它面前的时候,我们被惊呆了,简直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它。据说这里的桥,就其密度而言,已经超过了号称“亚洲之最”的重庆武隆的天生三桥,它们洞连洞、洞生洞,桥连桥、桥生桥,形成了一连串的天然溶洞景观。这里的桥高的有米,低的也有40米,跨度在30—60米。桥之独特,世界罕有。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为了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型宽银幕故事片《我的长征》在全州拍摄。
界首镇是兴安的尽头,与全州交界之首,故名界首。湘江就在街边。这里是上游。这里的湘江比红军出发过的于都河窄多了。界首镇是红军突破湘江的地方。在江边,红军突破湘江的指挥所依然还在。
为了纪念历史上这悲壮的一页,广西人民在兴安城南的狮子山上,兴建了一座占地亩,规模壮观、气势恢弘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碑园由三组建筑构成。
一为大型群雕。
在1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上,矗立着目前全国最大的红军长征烈士纪念雕塑。它长46米、高11米,用立方米灰白花岗岩雕凿而成。群雕由青年红军、女红军、老游击队员和儿童4个巨大头像和“红军”“送别”“远征”“渡江”“永生”五组雕像组成。4个头像一字排开,形象地再现当年红军西征突围靠血战湘江的情景。五组雕像错落有致地安插其间。群雕凝重的面部表情,使我们不能不产生对当年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壮烈体验。
二为高体纪念碑。
在狮子山顶屹立着由三支步枪构成碑体的高31米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
三为吊楼式纪念馆。
室内陈列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长征广西兴安湘江战役纪念园
附近的风景
全州的湘山寺
全州的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名刹”之雅称,系公元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宋朝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0平方米。湘山寺作为全区最古老的宗教旅游胜地,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特别是在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桂林的象鼻山
在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象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象鼻山海拔米,高出水面55米,长米,宽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明代孔镛有诗赞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百日相看不厌多。”
在象鼻山的象鼻与象腿之间,有一东西穿洞,高大明亮的洞底,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有描绘:“飞崖自山顶尺跨,北插中流,东西俱高剜城门,阳江从城南来,流贯而合于漓,上既空明如月,下复内外莹波,象山水月之称以此。”
每当月朗风清、水平如镜之夜,水月洞倒影,酷似一轮皎月浮江,江中二圆月并浮,好一幅“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意境,这就是桂林久负盛名的标志性景点—象山水月。
在兴安、全州一带,超过40万大军的敌人,把8万西进的中央红军,围追堵截在滔滔北流的湘江前。—湘江战役,惨烈之状,天地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这段历史也值得我们记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