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后经几次毁建翻修,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宝塔高四十四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塔基周长三十六点八米,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超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

在塔边,还立着有一口明代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一旦发现有敌机来袭,放哨的战士,就“当当”地敲起铁钟,及时地对延安城的军民发出防空警报。

日军第一次轰炸延安之前,曾派飞机到延安的上空侦查,当地的老百姓还将其错认为中国的飞机,而翘首欢迎,可是对日机比较熟悉的中共将领们,还是很快辨明这是日寇的飞机。

年11月20日上午,敌机分几波次对延安城开始轰炸,根据目击者回忆,伴随着飞机尖利的嘶鸣声,一串串的炸弹铁棒槌似的落下,第一批日机投弹飞走后,接下来第二和第三批次的敌机,接踵而至,由于延安我军没有高射机枪等防空武器,故此,敌机飞得很低,炸弹命中率很高,几十枚重磅炸弹,便让延安城变成了一片火海,墙倒屋踏,抗日军民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晋察冀军区宣传部副部长钟蛟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的科长钟方申等同志都在轰炸中遇难。

(日军随军记者年10月拍摄的佐濑航空部队轰炸延安图)

根据年3月10日《解放日报》统计报道,从年11月20日至年8月19日,近33个月,日寇飞机空袭延安共十七次,对延安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很大损失,其中,共投弹约枚,造成我军民死亡人,炸伤人,毁房间,毁粮34万4千斤,其余财产损失无数……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中央机关曾经在接近十年的时间里,搬家12次,毛主席不仅住过阴暗的石洞,还住过破旧的土窑洞,可见日寇的飞机,对延安城居民的生活,以及党中央机关的办公,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年年6月,蒋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年2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为主力,共34个旅25万余人,余架飞机,对我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3月11日,国民党军飞机开始大规模轰炸延安。

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居住十年的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直到年,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延安宝塔,在当时就是延安精神的象征,根据当时的知情人回忆:年5月至8月,仅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进步青年就有人。他们看到宝塔山的一刻,很多人都是激动地热泪盈眶,跪下来亲吻这片炙热的土地。

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不管是日寇还是国军的飞机,如果第一颗航空重磅炸弹投向中共党政机关,那么第二颗炸弹绝对要投向宝塔山,因为炸掉宝塔山,从根本上就等于摧毁了延安的精神和象征,更何况宝塔的旁边,还悬着一口报警的铁钟。

可是事实上,不管是日寇和国军的飞机,都是在拿延安的宝塔,在当空袭的地标,因为一旦没有了宝塔,他们真的无法在空中确定延安城的准确位置。

因为在解放前,延安只是一座小县城,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曾经对延安,有这样的描述:延安是个理想的要塞,它位于一个深谷中间,四周都是岩石嶙峋的高山,坚固的城墙一直延伸到山巅……就是用飞机来对付周围的红军也证明是不起作用的。红军把机关枪架在山顶——因为他们没有高射炮——结果很有效。

延安县城面积狭小、目标不明显、黄土高坡地形复杂,如果没有这座宝塔,飞行员在天上,几乎无法区分延安和周围富县、甘泉、延长、延川、清涧等几座县城的区别,故此,延安的宝塔不能炸,如果炸了延安的宝塔,以后就没法对延安发动下一轮准确的空袭——“地标”两个字,是日寇和国军不炸延安宝塔的绝密原因。

我延安中央机关的领导,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主持会议,讨论的内容就是把宝塔山炸掉还是挖掉(延安炸药少,为节省炸药的原因)。后来经过权衡,大家都认为,宝塔山在人们心里的地位崇高,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延安精神的象征。所以,延安中共中央慎重权衡之下,决定不对宝塔做任何处理。

这样大智大勇的决定,反映出的都是当时延安中央机关的领导,对抗日必胜的信心,以及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只要有“信心”,延安精神就会永在,宝塔也会屹立不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