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山山麓,桑干河畔,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带,坐落着河北省阳原县曲长城村——全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

截至年初,全村户籍人口一千余户、三千多人,贫困发生率百分之二十四,在全省两百余个深度贫困村中体量最大。全村水差地贫、房破业弱,八成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四分之三的村民把小孩送到外地上学,村庄正在加速空心化……

帮扶曲长城村的任务,派给了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厅里派出的是一支能力出色的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就是二度扶贫的年轻干部严春晓。

严春晓来到曲长城村的第一天,就被水“将”了一军。

走在村路上,严春晓发现工作队并不招村里人待见,“几个毛孩子能干啥?那个带队的还是个娃娃脸,怕是下来镀镀金的……”

七年前,严春晓曾在张家口市万全县挂职并驻村扶贫。如今来到曲长城村,他的设想与很多工作队相似:修路、寻项目、找产业、建大棚……准备大干一番。

可是跟村民们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最关心的,是同一个问题——水!

村南的襄山山脉世代护卫着村庄,村北的桑干河缓缓流淌。曲长城村面山背河,看上去兼具山水之利,缺水的历史却将近三十年。

上世纪90年代,村域水质逐年恶化,耕地加速盐碱化。经政府协调,曾从十公里外的化家岭村引来饮用水,但水质依然较差,多数村民逐渐骑车去邻近的独山村驮水,生活异常艰难。年开始,政府帮助从六公里外的落凤洼村引水,村民依然感觉水质不理想……求水的艰辛,每个村民都能讲出一些故事。

“水是曲长城村的命根子,你们这个工作队能把它解决好了,我们就服气!”

严春晓猛醒:村民最迫切、最强烈的愿望是找到长效、纯净的水源,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水的问题,曲长城村脱贫致富就是没抓到实处。

听说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要打井,村民心里虽燃起希望,转而又疑虑重重:前前后后费了多少劲儿,啥招儿没使过,都没找到好水,这个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能例外?真的能变好?

严春晓不懂水,但他懂得去找专家。通过朋友,他找到全省知名的水文专家——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高级工程师齐俊启。一次次调阅水文资料、现场勘察,最终,给出了打井地点:村南襄山半山腰。

一听说这个地点,村里热议起来——

“半山腰打井,纸面上画饼,那不是白浪费工夫嘛”……

年9月8日,第一批工程队到位,得知打井地点在山上,他们带的都是大设备。

那些设备“怕软不怕硬”。严春晓听工人这样说,心里有了底——襄山的山石,又冷又硬。

伴随机器轰鸣,很多村民跑上山围观。毕竟盼水盼了这么多年,虽然不相信能成,但还是想上来看看。

没多久,难题来了。地形太复杂,塌陷严重,打几米,钻头卡住,拔上来再打,又卡住,再拔上来……反反复复打到三十多米,这次钻头卡住却再也拔不上来。

这一批施工队无奈地拉着设备离开了,村民们刚刚涌起的希望破灭了。他们望着施工队离去的背影,纷纷“印证”着自己当初的判断:“在山上找水,一看就不靠谱!”

但严春晓相信科学的力量。他马上联系中标方,得知他们正在调整施工方案。10月底,曲长城村已经进入真正的冬天,又一家施工队拉着设备进场。

曲长城村的冬天北风呼号,干冷难耐,何况又是半山腰,十几个小时才打了半米多。工人们忍受不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纷纷离开,只剩下施工队队长王素文进退两难。

眼看施工人员又生退意,严春晓掏心掏肺地对王素文说:“水是曲长城村的命,咱们是在为村民们造福,一定要坚持下去!你们负责安心打井,我负责一日三餐。今天开始,我们工作队给你们做饭、送饭。”

严春晓与两名队员亲自下厨,围着锅台转,有荤有素,合理搭配,保证王素文他们的一日三餐,连续二十多天,雷打不动。哪怕工作忙到半夜零点,严春晓也要上山,陪王素文聊上一会儿。

这期间,齐俊启经常前来查看进度。在出水量问题上,严春晓向他不断提出要求,从最初承诺的出水量不低于每小时三十立方米,到五十、八十立方米,最后提升到一百立方米。严春晓始终一句话:“我要极致!”

要保证出水量“极致”,就得用“极致”的施工技术。原本可以在元旦前完成施工、渴望回家过年的一群工人,硬是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山上度过了难忘的新年。

年1月2日,对于曲长城村的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大喜日子。清泉喷涌而出,村民蜂拥上山,带着各式各样的水桶,灌上新打出来的山泉水,提回家让家人感受“幸福的味道”。

“水就是全村人的命,一盼就是三十年,今天,终于让你们给解决了!”第一个爬上山坡的老支委苏全仁,急切地表达内心的激动。也难怪,苏全仁的两个女儿在县城工作。以前每当她们回村里,二老为了女儿,都要到外村去买“好水”。

此时入口的水甘醇、甜爽,可严春晓仍然要得到权威答案。他取样后送到专业部门检测,指标全部优质。

曲长城村的水,一下子从全县水质最差,变成最好。曲长城村也从水源调入村转为调出村,开始向周边村庄输送优质水源。

喝到甘甜的山泉,男女老少激动得胜似过节。他们奔走相告,心情难以言表。

在马冬花家,说起这两年生活的变化,马冬花五十二岁的丈夫王英科没说话,却抄起舀子,舀了半瓢水,咕咚咕咚喝下去,“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水,水质好,就能这样喝!”

打井引水的成功,让村民看到了无尽的光明和希望。一环开,环环开,曲长城村的脱贫工作,由此顺利展开——

有了水,稼禾吐翠,产业兴旺。村里规划了“冷凉地区特色精品产业示范园区”,村民就地就业,土地得租金,劳务得薪金,分红有股金,衍生服务有酬金。年,全村五百多户一千多名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三千多元。

有了水,生态宜居看到希望。利用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村里拆掉老旧土坯房,置换出更多土地,建造电梯楼房,村民住进宽畅明亮、舒适宜居的楼房。整个工程完工后,不仅可以一揽子解决房屋破旧、环境脏乱、烧煤污染、下水处理、基建欠账等问题,还能复垦几百亩耕地,为产业大发展、村民稳定增收留足空间。

有了水,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心态变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摆脱贫困的决心更强,自我发展的信心更足。年底,全村高质量脱贫出列,跨上了乡村振兴的“列车”。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尽欢颜。这是曲长城村的幸福水,汩汩甘泉,不舍昼夜……

来源: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