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王家墩黄河岸边有个山水环绕、白云悠悠的美丽乡村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在府谷王家墩黄河岸边,有一个山水环绕、白云悠悠的美丽乡村,路的一侧是奇石峭壁,另一侧是滔滔黄河,它就是物产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迷人的白云乡。
白云乡原称为“肖木镇”,年更名为白云乡。据《大元一统志》载,黄河岸边有“紫河、唐龙、府谷、肖木、合河五镇”,其中的肖木”即为今日的白云乡,足见这里历史久远。白云乡地处黄河岸边,距离县城47公里,这里盛产花椒、羊肉、大红枣,同时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境内有乌龙山、万家川古渡、枣生树、甘泉洞等重要旅游景点。
乌龙山
远观乌龙山,犹如一条巨龙昂首望河,气势非凡。相传明万历18年,有一位得道高人,因看好此处风水,便带领当地群众修建了乌龙山庙宇群(包括真武大帝、圣母殿、玉皇殿、钟楼、鼓楼等)。从明万历4年开始,附近的白云乡、马家焉、贺家堡、枣林峁、沙峁等5村信众来此敬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香火最旺,香客络绎不绝。
乌龙山的地貌如它的名字一样此起彼伏,北部是连绵不断的土石山区。一条河流倚山流淌,自北向南注入黄河。三面为悬崖峭壁,西有后沟河、在沟河交错,东有望云台、古渡口雄踞。登临乌龙山,方圆30里景象尽收眼底,2省4县鸡鸣声、耕牛声、车笛声不绝于耳。曲绕为“S”形的后沟河,在花椒林、红枣林的掩映下形成了天然的太极八卦图,让人感叹天地造设的神奇。
万家川古渡
白云乡村万家川古渡始建于北宋年间,先归属于陕西新秦县(唐开元二年于陕西神木县北设新秦县),乾德六年(公元年)移属杨家城,为北宋杨家将抗西夏沿黄阵地中七大重镇之一。水运发达,上至内蒙古包头、临河,下至河南泗水,船只络绎不绝,不仅为当时北宋军队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塞,且是商贾云集之地。传说仅河南人在此就开设了八大商号,可考证的就有同和永、德同衡、福茂源三个字号。到明清时期,更是车水马龙,异常繁华,成为塞北著名的商贸重地之一。
如今的万家川古渡,随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东风,在保护中进行了适度开发。这里已然成为远近游人风情采摘、娱乐垂钓、观景烧烤、沙滩漫步、观光休憩、民俗食宿等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登上沿黄而建的小木码头,人们可以尽情观赏晋陕黄河滔滔之势,山河壮丽之貌一览无余。春来,枣花飘香,鱼跃水波;夏初,杨柳拂面,翠色欲滴;秋日,枣红胜火,椒香如醇;冬天,银妆素裹,分外妖娆。偶遇阴雨天气,云雾缭绕,山重山、川隔川,山底黄河滔滔,山腰白雾袅袅,“白云乡”许是由此得名。每年封河之际,河面之上,远观像白云,近看似金钱,满河的金钱凌悠悠荡荡,飘过千万家,不禁让人回想起古人用万家川命名古渡的美好寓意。
枣生树
白云乡有一片著名的百年枣林,这里的大红枣,核小、肉厚、香甜可口,经常食用,养颜强体,属于府谷难得一见的有机食品。红枣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人们把枣树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甚至把枣树幻化成为一种祈福求子的神树。尤其是长在白云乡村口的三颗枣树,被村民用围栏保护起来,可见村民对其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这三棵枣树号称“枣生树”,寓意着“早生贵子”,树龄均在年以上,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附近的信男信女们经常会过来点上一柱香,在神树前闭着眼睛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然后默默祈祷树神给他们降生儿女。听这里的村民说,这三颗枣树很灵验,已经帮助很多青年男女实现了“早(枣)生贵子”的愿望。
甘泉洞
在后沟河的中段,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神秘洞穴。“明月照前村,清泉石洞引。共饮甘泉水,常思凿洞人。”石壁上赫然印刻着四排鲜红的大字,闻弦歌而知雅意,此洞为甘泉洞,洞长约60米,直径达80公分,是年第二任老支书白登秀带领七个党员凿了一年凿通的,解决了山另一头百姓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时至今日依然在用。洞的对面,有一石头砌的石柱,称逼水柱,用以让水流能从洞口流进去。摸着明显有着历史痕迹的石柱,让人不得不佩服先辈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红色革命根据地
王家墩红色革命遗址是府谷县第一块红色区域。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家墩率先于府谷其他各地,成为著名的红色解放区,是地地道道的“革命红区”。尤其是贺家堡、白家峁二村,曾先后成为当时府谷县委、府谷革命委员会机关驻地,也是陕北红军扩红、指战的后方基地之一。
经考证,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刘志丹、习仲勋同志都曾到过这里领导革命工作。王兆相、贾培漠、李治州、杨佩深等人曾长期在这里领导人民群众干革命,先是率领红军游击队进驻贺家堡村,将当地大地主贺新泉、贺三考镇压,把土地分给穷苦百姓,救济穷人,后来又建立起红色革命根据地,其后不断扩红,使红军游击队的队伍不断壮大,由起初的一个排发展为两个连,到东渡抗日时,已经成长为相当于一个师的庞大队伍。红军驻扎期间一边练兵,一边帮助老百姓生产,同时红军自己开展大生产运动,种粮喂牲畜,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做到自给自足。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当地老百姓不仅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到部队去当兵支援红军,他们把红军当做亲人,为红军战士做军鞋,缝补军衣,红军出征,他们做干粮,烙饼子,红军在深山躲避敌人追赶,她们送饭送水,一片浓浓鱼水深情。
现今贺家堡村还保留着革命机关驻地的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和一座完整的七孔窑洞院落,白家峁村保留的一座完整的五孔窑洞院落。村里还保留有藏兵用的石崖洞和土地道,还有红军战士使用过的各类物品若干件。王家墩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地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这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底蕴很深,革命遗物很多,是我们接受革命教育的一个红色基地。
枣籽羊肉
王家墩羊肉纹理清晰,红白相间,层次分明,肥瘦适中,用王家墩的大红袍花椒炖出的羊肉,那更是香飘四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鲜嫩可口。具有开胃健脾,养生保健功能。
王家墩山大沟深,生态环境好,植物种类多,其中有羊最喜欢吃的中药材地椒草、黄芩、细芯草、泽檬、野小蒜以及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等多种微量元素的牛筋草、黄荆茬等草种,更有漫山遍野的酸枣树茎叶。俗话说“羊吃圪针(枣),食肉顶如服参”。由于山大沟深,羊为了寻草吃不断的奔跑跳跃,因而,肌肉发达,体魄强健,俗称王家墩羊肉为“跳石圪塄羊肉”。现在,聪明的王家墩人把羊肉炖熟装在罐里,妥为保管,消费者加热即可食用,原汁原味,方便省事。
大红袍花椒
王家墩人爱种花椒,因此,给花椒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大红袍”。王家墩的大红袍花椒,颗粒大,皮肉厚,色泽鲜红,香味浓郁。王家墩花椒主要分布在沿黄河土石山区背风向阳的山坡上,花椒树可长至3—6米高,树冠5米,喜高温,耐旱,一年浇水三次即可。王家墩日照时间长,雨量较为充沛,因此适宜花椒生长。最困难的是过冬,但王家墩人已经摸索出一套花椒过冬的办法,保证花椒正常生长。
栽植花椒树三年就可挂果,此后产量逐年递增,每株花椒树可产花椒1.5公斤,产值元。昔日的土石山坡,不毛之地,王家墩人用勤劳的双手,辛苦和汗水,装点的郁郁葱葱,既美化了山区环境,又鼓起了自己腰包。王家墩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认准了这条致富之路,他们科学规划,整体部局,投资投劳,着力改造王家墩大红袍花椒品种,创造出更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长寿村
在白云乡,村民年逾古稀不算老,村里现有80岁以上老者17人左右。因村民经常食用枣籽羊肉、红枣等绿色有机食品,平均年龄达79.5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村里一位岁的老人是老红军遗孀,名叫白祖英,她身体强健,耳聪目明,如今还可以穿针引线,做简单的家务活。白云乡村民一年四季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下,呼吸着干净清新的空气,喝着天然纯净的弱碱性山泉水,吃着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健康长寿当成必然。
有诗云“乌龙山下饮甘泉,白云深处觅桃源”,热情好客、钟灵毓秀的白云乡欢迎您的到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