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 http://m.39.net/news/a_5778528.html

《武威故事(第一辑)》由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市内20多位作者编写,于年7月由读者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涵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的历史、名人、地名、传说等故事,融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内容生动活泼,情节引人入胜。

民勤义士王扶朱

王扶朱的祖父叫王言,是明代武德将军王刚四世孙,原名王允言,明万历二十二年(年),以世袭方式获得百户身份。刚开始通过竞技比赛就被选拔担任了玉泉游击一职,之后调往镇番(今甘肃民勤)代理参将。王言和手下士兵一起打击鞑靼部族的盗掠,清除地方的不安定因素,使镇番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局面。

王扶朱的父亲王国靖,字灵台,是民勤历史上投笔从戎的典型人物。万历年间,他连续考取了武举人、武进士。他身材高大,武艺超群,每次带领军队抗击鞑靼劫掠,都能得胜而归,立下了很多战功,后来他升任山西省大同府总兵,掌管征西前将军印玺。王国靖能自制火铳等兵器,杀伤力非常强,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发明家,还是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曾根据自己的军事思想,结合实战经验,编写了《阵图》,为民勤地方的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他曾挑选近万名青壮年,依照兵法把他们按军事单位编队进行对抗、追逐、搏击、骑马障碍跨越等训练,这可以说是民勤最早的民兵组织。这些骑兵队伍曾经到京城参加过比武检阅,万历皇帝检阅后非常高兴,赏赐了很多布匹绸缎,颁发了旌旗,亲笔书写了奖牌,赞扬王国靖是一代名将。

王扶朱,字翊宸,本来按照明朝惯例,他可以直接世袭指挥职务,但他却宁愿凭自己的能力考取功名。明崇祯九年(年)王扶朱由县衙举荐参加举人考试,取得第二十八名的功名。崇祯十七年(年),李自成的军队攻陷长安(今西安),王扶朱非常愤慨,他在县里到处倡议,准备拉起一队人马要去长安救援,结果县上知事没有答应。长安沦陷,王扶朱强烈的爱国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他放声大哭。其后他为恢复大明王朝到处奔走,谁料到还没有什么结果时,明朝廷的气数已尽,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大明江山瞬间易主。王扶朱救援长安的举动虽然就此作罢,当时却获得了武威一带民众很高的评价。清朝建立以后,王扶朱心如死灰,对仕途功名没有了一丁点儿的兴趣。朝廷多次向他发出任职通知,他假装有病,多次谢绝。为此他写了好几份辞呈,朝廷才答应他的请求。

王扶朱性情孤傲,不喜欢与人交往。他在县城南面两里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土台,名字就叫扶朱台,三丈多高,占地一亩多。高台上有八间房屋,房屋各自独立,在高高的墙壁顶端用梯子连在一起,从一间房子进入另一间房子,必须从梯子上过去。有八九年的时间,王扶朱住在房子里,潜心读书、著书,不与外界往来。

之后,王扶朱又在土台旁边建造了怀明楼。怀明楼与扶朱台用活动的木板相连接,人走的时候搭上木板,不用的时候卸去木板。怀明楼与扶朱台高高在上,旁人无法靠近,更谈不上进到里面了。

王扶朱的著作有诗文集《三笑草》《优违草》。他的诗文特别受欢迎,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想办法找来一看。清光绪年间,镇番举人傅揆远无意间听到甘泉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收藏了王扶朱的《三笑草》书稿,就想找来一看。傅揆远骑着一头小毛驴,过沙蹚河,昼行夜宿,走走停停,一个多月时间,终于到了甘泉。可是不巧,姓张的读书人出外游玩去了,等了几天也不见人,只能回来。回来的途中,小毛驴由于连续的行走,劳累过度,病乏而死。傅揆远就对别人说:“走了一趟甘泉,尽管有些劳累,没有看到《三笑草》书稿,又损失了一头小毛驴,但是我的一桩心愿了了,以后再也不必为看不到《三笑草》而牵心了。”

同治六年(年),镇番城里发生战乱,怀明楼未能幸免。当时有人看见,一个巨大的火球从天空跌落下来,落到楼里,火光冲天。这场大火一直烧了十多天才熄灭,王扶朱被烧死在楼里。据王氏家人说,王扶朱是夜里死去的。自此以后,房子里每天夜里都会有窸窸窣窣的声响,细细一听,就像是王扶朱在咳嗽,十分吓人。扶朱台的房子就更没人敢去了。

今天民勤县保存的另一本古志书《镇番宜土人情略纪》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说县城以南两里多的地方,有一个高高的土台,人们叫它扶朱台。平常又叫作王家台,现在又叫孙家台,是明末举人王扶朱修建的。房子干净干燥,明亮透气,登上高台,进入房间,你会觉得尘世间的一切庸俗杂念全部消失,真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王扶朱没有子嗣,曾领养了他妹妹的儿子孙克明做义子。他死后,孙克明恢复了孙姓,所以王家台又被人叫作孙家台。孙家台上有一棵孤柏,相传就是王扶朱亲自栽植的。

来源:凉州文化研究

作者/来源:凉州融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