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用宾(-?),字观亭,范雨村之孙,世居邵伯。光绪七年()迁居到扬州。
范用宾虽然出身在书香门第,读书也聪慧灵敏,但和他的祖父一样,在科举之路上依旧是举步维艰,直至同治九年()才在乡试中中举。
范用宾终于“登上贤书”,圆了他祖父为之奋斗一生的梦,算是光耀门楣的一件大喜事。他祖父生前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曾以一砚授之,为此,范用宾特地请人绘制了一幅《传砚图》,并遍征题咏,以为佳话。可是,他却一直未能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大挑知县。
所谓“大挑”,是清乾隆以后的定制,举凡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可以挑选其中一等的以知县录用,二等的以教谕任用。大挑6年进行一次,目的是让举人们能在仕途上有一个出路。名为“大挑”,其实挑取的标准不在才学,而在形貌与应对。相传挑选时有一个“同田贯日气甲申由”的八字诀,即面貌长方形的为“同”,面貌正方形的为“田”,身材高大的为“贯”,身材匀称的为“日”等等。(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扬州竹枝词范用宾作为知县任用后,又改任教谕之职,即县里主管学务的官员,并充官学的教师,执掌文庙祭祀等。但不善为官的他,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光绪三年(),甘泉知县徐成敟组织编写了《甘泉县志》。光绪六年()桂正华任甘泉知县时,感到原编县志编校未精,活字印刷脱漏太多,便请范用宾主持对原县志复加厘定,重新刻版印刷。范用宾在对原县志进行补编修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经过充实的《甘泉县志》前列原志,后列续志,继为新增,再作补遗,并重附了绘有甘泉四境、县城、县治、古迹、建置的13幅地图,计24卷,使该志更为完善,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光绪三十一年(),范用宾又主持续修了《范氏族谱》16卷、24册。
甘泉县志在家乡期间,范用宾常与一班文士、好友吟诗作赋。在自己的“小岁寒堂”里,他还与徐啸竹、程少枚、方汝霖、赵小山、臧雪溪等9名友人组成“消寒社”。每集会时,拟题分咏,每人9首,每会81首,集为《消寒分咏诗》。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范用宾等德高望重的9位扬州诗人还举行了一次盛会——“竹西九老会”。
其时,张午桥、徐毓才于瘦西湖小金山下的湖上草堂为陈元舟开80寿筵,并邀徐啸竹、陈仲弼、吴子英、程少数、何述庭、范用宾等6人举行雅集。这9人生同郡、幼同学、壮相友、老相亲,最长者徐啸竹81岁,最幼者范用宾66岁,9人计岁。是日“天宇晴朗,微风送和,丝竹既陈,清歌徐发,湖波澄澈,树影参差,同人顾而乐之,相与剧谈。赋诗酣饮至暮,适闲有以西法照相者,召而试之,则须眉毕肖,神采奕奕”。
(百家号:江都史话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事后,范用宾将9人诗赋集成《竹西九老吟》,开雕问世。这次九老雅集,有人将它与唐会昌五年()白居易洛阳里第的九老会相媲美,认为“古今合辙难矣”,成为载入扬州文坛历史的少有的一次盛会。
范用宾著有《小岁寒堂诗》4卷,《扬州竹枝词》1卷。作为范用宾消寒社一员,后来被推为扬州冶春后社盟主的臧谷(雪溪)在自己写的《消寒分咏诗》跋中曾经记述:“此诗存范氏乔梓风流,余韵犹在人间,他日有访‘小岁寒堂’者,或亦知主人尚有此韵事云”,可见这位执冶春后社牛耳的人物对范用宾的追思与推崇。
朱毓麒(漉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49.html